第八十七章 人祖盘古

作品:《救世神王前传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盘古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了,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站在这天地之间非常高兴。盘古很怕天地再合拢起来还变成以前的样子,他就用手撑着青天,双脚踏着大地,让自己的身体每天长高一丈,天地也随着他的身体每天增高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
    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泌阳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泌阳县南三十里。传说此山就是当年的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山势巍峨铤拔,高耸入云。山石嶙峋并立,林木苍郁,古庙幽静,景色宜人,乳白色的云雾飘荡在山峦间,一层层薄纱覆盖着一个个悠远的神话传说。更因有盘古庙及盘古庙会而闻名四方。在山周围31.5平方公里内,还广泛分布着与盘古有关的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自古以来灵迹甚多。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睛,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
    《述异记》卷上
    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选自《历神仙通鉴》卷一
    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明人周游《开辟衍绎》
    天地合闭……就象个大西瓜,合得团团圆圆的,包罗万物在内,计一万零八百年,凡一切诸物,皆溶化其中矣。止有金木水火土五者混于其内,硬者如瓜子,软者如瓜瓤,内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亦溶化其中。合闭已久,若不得开,却得一个盘古氏,左手执凿,右手执斧,犹如剖瓜相似,辟为两半。上半渐高为天,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祥云;下半渐低为地.亦含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石泥。硬者带去上天,人观之为星,地下为石,星石总是一物,若不信,今有星落地下,若人掘而观之,皆同地下之石。然天下亦有泉水,泉水无积处,流来人间,而注大海。
    周游《开辟衍绎》附录《乩仙天地判说》
    天人诞降大圣。曰浑敦氏,即盘古氏,初天皇氏也。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一万八千岁为一甲子,荆湖南以十月十六日为生辰。有初地皇氏,初人皇氏。
    《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
    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九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六韬?大明》云:“召公对文王曰:‘天道净清,地德生成,人事安宁。戒之勿忘,忘者不祥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录异记》成都之庙有盘古三郎之目,庸俗之妄。
    《路史?前纪一》罗苹注
    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依,天地之外,辽瞩无端,玄玄太空,无响无声,元气浩浩,如水之形,下无山岳,上无列星,积气坚刚大柔服维天地浮其中,展转无方。若无此气,天地不生。天者,如龙旋回云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当游厚地之问,仰吸天气,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当此之时,二气絪缊,覆载气息,阴阳调和,无热无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并不复呼吸,宣气合会相成自然饱满。大道之兴,莫过于此,结积坚固,是以不朽。金玉珠者,天地之精也。服之能与天地相毕。
    【盘古的后代】
    相传盘古开天之前,一片混荒,万天混沌,万物犹蒙沌!盘古想开天之后,怎么办呢?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天地万物。那自己没有传人怎么办?想把自己的本领和性格传给自己的后人。他在把自己的身体全部变化成天地万物后,剩下眼睛与头发。等眼睛化做日月星辰之后,他把自己的眼泪藏起来,还有自己的两个头发也藏起来,等过了不知道数年,有亿亿亿。。年,当有熊国的国君少典从一个小山丘经过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盘古的眼泪。天空长虹贯日,气象万千,祥瑞祥和,第一个存在的民族就是伏羲一族,所以伏羲称为人祖,意思是人类始祖,人类始祖经过了若干年后,其中一个民族少典就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轩辕黄帝,他取代了炎帝统一了华夏民族。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国君——黄帝。
    【盘古天地开辟歌】
    有关盘古的神话,最早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广泛流传。苗,瑶向来崇奉盘古(也有作瓠),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侗、仫佬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今南海有盘古氏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1。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 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
    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有一篇神话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浑沌象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存在中间,后来大鸡蛋爆裂了,于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风云、草木等等是盘古死后身躯分化而成的:“气作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2。”这种说法,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如“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3。桂西一带,今天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
    造山坡河流,
    划洲来住人,
    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
    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
    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
    人才得光明4。
    这首歌中的盘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为人类开辟天地,并带来光明。我们从古籍记载和口头流传,可看出壮族人们远古神话在世流传中演进的痕迹。(引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1梁任昉:《述异记》。2徐整:《五运历年记》、《绛史》卷一。3梁任昉:《述异记》。4七朝荣唱,廖元田、农达奴记录:壮族文学史调查组搜集。
    【盘古斧】
    传说天地混沌之初,盘古由睡梦醒来,见天地昏暗,遂拿一巨大之斧劈开天与地,自此才有人类世界,此斧拥有分天开地,穿越太虚之力,威力不下轩辕剑。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器之一。
    “盘古庙”的由来和历史
    “盘古庙”的由来和发展
    1、《三五历纪》记载: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开挖徙骇河时建立殿堂,纪念盘古。
    2、《元史?本纪?世族七》记: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3、明永乐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刘素再修,(二十年后倒塌)。弘治十四年知县周忠,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历时四年而工成。
    4、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水汴刷庙毁,故南迁河西,并有传“盘古墓在水中,又石棺,铁锁系之”之记。但是新建的盘古庙规模缩小了很多。
    5、中华民国五年盘古毁于天火。主持僧本信信苦形(用两根铁丝穿在脚后跟的筋骨之间,用一条铁链再连在一起,以示自己有罪带镣),徙步去天津斋化。得津沽巨商宁世福等八家施舍,遂于民国八年重修,历时十年。不仅殿堂比以前又小了不少,而且因资金不足,有些工序未能如愿便草草收工。
    1937年9月18日,几名日军占领盘古殿顶,向百姓开枪,后进驻伪军,建立据点。在1946年秋,青县人民武装攻克盘古据点,盘古整个盘古庙毁于一旦。可谓“建于战乱,毁于战乱。”
    6、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盘古庙筹建委员会”。借村民一处,权作“盘古庙堂”。92年重修盘古墓,建了盘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建国后盘古庙的三大殿被拆除将木材用于了建设县**剧院。所剩房社成为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阔宽过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
    盘古被毁之前:
    被毁前的盘古庙,状似北京故宫三大殿,石、砖、木结构,黄色琉璃瓦封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二十里外清晰可见。
    前殿为盘古殿亦称大殿,建在青石砌起的高台上,围以汉白玉栏杆,占地一田三分,台阶十八级,为十八层地狱之说,殿高三丈六尺,象征三百六十周天,飞檐椽子一百零八根,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布,从庙的前后左右四方数,每天才椽二十八根。每根椽头吊铜铃一枚,照工、商、角、征、羽五音而置,有“微风摇铃天动乐”之美誉。殿顶黄瓦有“光洒殿顶地生辉”之称。四条斜脊置彩龙、凤、狮子、河马等动物,形神各有千秋。四角拱斗悬挑,若雏燕临空,似天宫琼阁坠落凡尘,常呈腾反之势。
    殿内,盘古坐像,高一丈零八寸(为盘古万八千岁之说),铁质涂金,额角披叶(项叶十片为天干,腰围十二片为地支)手托日月。龙眉虎目,皂白分明,隆准海口,大耳有轮,望之俨然,细瞻,既传开拓者之神威,又现祥慈之淑气。胸阔能容天地,乳丰润育生灵,可谓形神尽善,妙绝尘寰。
    另据《皇朝通志》载:康熙三十六年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上注:明铁铸涂金盘古像,为弘治年所造历四百七十年,其形外表丝毫无损,内无半点锈迹。
    中殿,亦称接引殿。青砖蓝瓦,古朴庄重。殿内正面供奉:“释迦牟尼”贴金泥塑像,两侧十八罗汉,神形妙趣横生,壁绘玉宇琼阁,若阴若现于云雾之中。佛祖身后立一板墙,断一殿为两宫,后宫塑背南面北股坐莲盆,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代替了炼石补天的女娲,但同为女性,唯增玉女金童。
    后殿,亦称:“三教殿”。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殿内改禹为龙王,增孔子、老子,老君居中,左龙王,右孔圣。
    三殿中的配祭安排,融会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又反映了原始的纯真。
    三教殿前,合欢树两株,干粗盈围。花期朵朵朱樱映日,新叶如葱,昼展夜合。殿后悬钟古槐枝繁叶茂。三大殿两侧为参天松柏,参差碑林占据。禅房、经房、库房亦在东侧。
    盘古庙群体占地一十八亩,围红墙,高九尺。山门对联:
    (上)开天辟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下)育世长民,首出万物以为君。
    山门照壁,高一丈八尺,彩瓷上绘制八仙过海的图画,栩栩如生。
    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田中角荣与盘古庙
    1940年秋,根据报告有个日本军官到盘古庙烧香,活动在盘古庙附近的游击队接到要活捉的通知。于是展开了行动,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追到大庙时有一个叫田中的军官找不到了,原来盘古铁像是中空的,田中藏在了盘古的肚子中得以幸免。
    后来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向周总理提出要到河北青县的盘古庙降香还愿。此后在田中角荣去世后其女儿继承田中遗愿要重修盘古庙,在九十年代左右曾经出巨资给青县**要求重修盘古庙,但是青县**挪用了这笔钱,最后只在县城修建了一个盘古市场(后更名青县蔬菜批发市场),修盘古庙的事情被一直搁置了下来。
    现在向盘古村的老人提到此事时,盘古的老人们会很高兴的给你将,并推测在正式修盘古庙时田中角荣的后代一定还会出资相助。
    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
    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抔饮。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著。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史弁 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侧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之。青实故虚也,在邑南十有五里,邃故迹可寻,第恐庄列之言涉于虚,史传之纪沦于妄,夷考其实,有庙在里,有墓在沟,突兀如昔;自有国有家而即有也。皆青人之所见闻者,矧可绎思。走童而谒,尚记陈容古貌,精爽逼人。土僧传说:杨仆等建造,弘治戊申刘侯视篆,得陈景春氏作俑,而一新之,犹未备也。讫周侯下车,得孙克晖作倡而大新之。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使万古不易之基,一旦而改观。祝之而雨,祷之而晴,报应如响,谁之绩欤?谓可无记,以垂永久,昭后来也。记欤,敢从而铭之,铭曰;盘古有庙,青人瞻眺;盘古有像,青人仰望;盘古有沟,青人夷游;盘古有墓,青人慨慕;盘古有门,青人见闻;盘古有里,青人振起;盘古有名,青人勒铭。
    弘治十七年岁在甲子春正月丁丑立石。
    河南省桐柏县被成为盘古文化的根源地。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桐柏还启动了“盘古创世神话传说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5年3月,桐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盘古文化之乡”。2006年10月30日,桐柏举办了“全球华人首次祭祀盘古大典”,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祭祀盘古日。为此,中国民协、河南省民协与桐柏县人民**将于今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在桐柏县共同举办中国?桐柏盘古文化论坛暨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挂牌仪式。
    支撑“万代盘古根源桐柏”论点的五个标准是:一是图腾标准。古籍中盘古神话说“盘古氏龙首……”显然,古代先民崇拜的是龙,认为祖先盘古就是龙的后代,所以,盘古子孙就以龙为图腾标示,千古传承。有关盘古和龙的传说也很多。桐柏山盘古塑像的头部有两只龙角,与“盘古氏龙首”之说如出一辙,而其它的盘古神话流传区别是凤图腾,鸟、鸡图腾,与龙图腾格格不入。具有龙图腾特征的桐柏盘古神话则比较正宗。二是地理标准。古籍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最早莫过于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其中涉及地名的只有一处,为“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明显将盘古与淮河发源地相联系。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时,将桐柏山水帘洞以西的一道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出桐柏山是阴阳未分、大水茫茫的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的地方。唐朝、宋朝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曰:“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纵观千古典籍,遍查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的方志,唯有桐柏山、淮河源、水帘洞的地理名词与盘古神话密切关联。同时,桐柏山盘古躺卧处还存有一座盘古庙,许多地方还保留着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密切相关的实景地名。三是民俗标准。桐柏民间流传着许多习俗,可以说是原始盘古神话的遗存。如神话传说中,说人类之初是两条鱼变成了两只猿,这两只猿就是“阴阳之始”的盘古夫妇。盘古崇敬祖先,就有了盘古抱二鱼以示崇敬之说。后来,盘古抱鱼之说就形象地演化成了太极图。人们效仿祖先,就形成了民间挂太极图之俗。桐柏民间现在还习惯在门头上、窗户上、院落影壁墙上挂太极图,以示吉利,并有希冀祖先庇佑以辟邪之意。桐柏民俗中嫁女送竹竿、玩狮子吞小孩、玩青龙火龙救众生等都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盘古神话故事元素。四是敬祖标准。在神话流传区,人们对神话人物崇敬程度的高低是判断神话产生根源地是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桐柏,人们对祖先盘古的崇敬程度达到了顶点。如桐柏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一是盘古的生日,这一天祖先盘古要回来过年,需要清静,所以在桐柏初一到初十是不能进行闹新春的游艺活动的,直到正月初十以后才能开始,否则是犯了大忌的。另外,走遍全国盘古神话流传区,民间称盘古为王、为帝的多,唯有桐柏山居民称盘古爷和盘古奶,这也反映了桐柏山居民敬祖之意的亲切和深刻。五是活化石标准。现在还挂在人们口头上的神话,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它的数量多少反映出当地人们对盘古神话的知晓度,这也是判断盘古神话传说根源地的依据之一。经过开展民间文学普查工作,桐柏县搜集出上百种盘古神话。在桐柏的大街小巷、村村庄庄,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都能讲上一段,说上几句盘古神话,都是盘古开天辟地、捏泥造人、滚磨成亲、造衣服、驯牛、降龙、治水、造酒、造农具等,以桐柏山为中心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成为盘古神话“活化石”的丰富蕴藏地。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就是盘古文化根源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