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浦口烽烟起
作品:《明末强国梦》 联省的一方太忙了,忙得不可开交,南京朝廷也没闲着,这次收复浦口是他们的重大行动,战役规模不大,可是动用兵力不少,不但兵部尚书亲自过问督战,就是杨嗣昌也是不时的过问,因此,这个小战斗成了大明朝廷的大事件。
除了浦口,朝廷还准备对长江、运河等几处航线都同时动手,先发制人,因此军队、物资的调动也是很庞大的。可是有一点被杨嗣昌忽略了,那就是与国防军做邻居的官军、官员,他们与花皮的关系一般都不错,有些还很密切,也有利益瓜葛,因此,朝廷的命令就被打了折扣,甚至阳奉阴违了。作战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进攻,更要想到防御,朝廷与国防军多年和平共处的结果,形成的边界防线太多太长了,犬牙交错非常复杂,朝廷也要选择几处防线建立防御,这也是杨嗣昌、傅宗龙要谋划的。
朝廷的五军都护府实际上就是个部队的管理调动机构,如果说权利的话,他们的手中握有调兵的兵符将印,手中储备着一定数量的参将、将军,这些军官都是光杆司令,作战时给他们分配卫所兵才能形成作战的军队。这都是洪武皇帝建立的制度,制度是完善的,它避免了将领拥兵自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卫所制度漏洞百出,已经是名存实亡了。随着卫所制的萎缩,营兵的增加,这个功能等于作废了,连同着兵符将印也是徒有虚名,实际上毫无用处。其道理很简单,没有兵,兵符将印管谁去?无兵的将领有何用?因此,都护府在明末的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几乎成了为遗忘的角落。
朝廷作战的总指挥就是兵部了,除非以后形成了一条战线,组成一个军事集团,到那时需要委派大都督、都师一类的角色。但是现在的总司令就是傅宗龙,杨嗣昌相当于他的上司兼参谋长。其他的朝臣都是参谋幕僚。
主攻浦口的一路调动的是长江以北的官军,总计有三万多人,由参将王少哲率领,这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战将,曾经在孙承宗的麾下鏖战于辽东战场。
朝廷为了争夺浦口这一战,也是下了大力气,他们调动了三支部队,任命了三个得力的参将做统帅。南京以东调动的是镇江的部队,有一万五千人,傅宗龙给他们的任务是截断南京以东的长江航路,阻挡花皮援军。他们的兵力分布于镇江到南京的沿江地带,选择合适的地点建多处炮兵阵地,以炮兵为主,辅助以大量的木制战船实施阻击。南京西南的长江航路上同样是一万五千左右的官军,执行类似的阻击任务。
王少哲不仅是浦口前线的总指挥,他还有节制另外两路官军的权利。
这样算来官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人,为了对付浦口的两三百名国防军驻军,他们的确下了大决心,纯属于杀鸡用牛刀。
九月十四日午时一过,漫山遍野的官军蜂拥而至,团团围住了浦口城。官军调动的人数太多,大军行动迟缓,他们提前一天围城,进攻行动定于明日。
浦口城紧靠着长江,与对岸的下关码头隔江相望。长江在这里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的,浦口城依地势而建就是一个倾斜的正方型城池,城的四个角倒是指向了正东正西,它的西南城墙临江,距离只有二三百米。城外的护城河在正东方向与长江联通,这里有一个水门,水门与城墙有一个丁字墙连接。
官军围城就只能围三面,沿江的河滩太过于狭窄,官军也知道花皮的火器厉害,那一边是绝对不敢去的。其他的三面也是远隔在五六里之外,远远的包围,这个距离是避免被炮击的安全距离。
兵部尚书傅宗龙亲临前线,他按照计划,立即派两名使者入城,对花皮劝降。
然后召集一干的军官进行战前的会议,他亲自训话,他说道:“各位将佐,浦口已经包围,明日即将开战,我围城的官军有三万,城中花皮仅一百五十人,我要求全部歼灭或者俘虏,不准一人漏网。攻城之战如何打,我就不干预了,一切由王参将调度。我今日到这里就是为了向各位宣布我大明的军规。
现在我宣布:不听将令者杀!畏缩不前者杀!主官不退下属后退者杀!陷主官于危险者杀!主官畏敌后退者,督战队杀!
这是五杀令!各位都要记住,并通告全军。每一个千户、百户都要组建督战队,在你们督战队的后方,是锦衣卫的督战队。
我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一位是新任的南京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将军,他的职责就是监督全军,拿不下浦口,则全军战死!
我希望各位将军努力作战,对你们的战功皇上不会吝啬褒奖赏银,你们的伤亡是向皇上尽忠,皇上会优抚你们的家人。
我的话说完了,我等待你们的捷报。”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已经陷于花皮之手(实际已经死亡),朝廷任命了吴孟明为新一任指挥使,此人的历史评价也有点意思:“贪官、无害”。就是贪图钱财,没干过坏事的意思。
杨嗣昌和傅宗龙都是多年带兵之人,他们都知道,江南的兵没有经过大的战争考验,虽然有训练,但是军纪不佳,战场上更是稀松。这样的军队,对花皮作战,如果没有严肃的军纪,三万之众也会被花皮的一百多人击退。所以他才亲临战场训话,并且从崇祯皇帝那里要来了锦衣卫监督战场纪律。
这里的主战场,他就交给参将王少哲指挥,吴孟明督战了,他相信,明日定然可以拿下浦口城。现在他还要去另外两支部队督战,以求全胜。
......
三万官军突然而至团团包围了浦口城。虽然事前有情报,也有所心里准备,但是官军来的太突然,国防军的守军还是始料不及,显得很仓促。
国防军第六师在浦口常驻部队就是一个连170人,但是实际人数要多于一个连,这是因为第56营的营部就设在浦口,除了一个连的部队之外还有营部的直属连。
第六师的师部在九江,它的三个团沿着长江一字摆开:第一团驻九江,第二团驻上海,第三团驻岳阳,浦口的部队属于第二团第56营,营长王志,浦口驻军是该营的第一连,连长李炳。第56营的另外两个连在镇江。
营长王志就是当年攻占浦口时的连长。
在长江沿岸,国防军占据了城池的只有浦口和宜昌这两个城,其他的地点都是驻军和码头在一起。按说有此便利条件又是重要的码头,应该至少驻扎一个营,但是由于浦口面临着南京,地位极其特殊,在朝廷都城的门口驻扎重兵明显的不合适,因此,本来应该驻扎一个营的部队只好改为一个连。但是营部还是保留在浦口。营部有一个大编制的直属连,因此浦口的驻军人数实际上是360人。在城内的东部有一个兵营,这些部队全部在兵营中。
由于部队在南京的大门口不宜大摇大摆的招摇,以避免朝廷过于敏感,所以这个兵营的军纪很严格,严禁士兵们成群结队的逛大街,他们除了城防值班,出入的人员很少,所以三百多人的部队,给市民的印象就像是只有一百多人的样子。所以官军就认为这里只有一百多人。
除此之外,第六师所属长江舰队在每一个码头都有至少一艘快艇,在上海、南京、九江、武汉、宜昌这五处大码头还各自配有一艘炮舰,也就是说浦口有一大一小两艘兵舰。最后就是服务于驻军后勤的运输船、交通船、公务船等船只。这些大小船只上的士兵、水手有六十人。
在浦口城、浦口码头、下关码头除了国防军的部队之外还有其他的人员,他们是:下关、浦口两个码头上的工人职员、两艘轮渡船及船工、曙光银行、邮政所、赌场、商铺,还有一个保安镖局,所有的这些员工又有一百多人。
所以,浦口一地国防军的相关人员有五百多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
数万官军围城,事态及其严重,指挥官们第一时间就要上城观察敌情,向团部、师部报告,请求命令,同时需要做紧急的处置。
营长王志首先下令把对岸下关码头的人员、船只全部收缩的浦口码头。
下关码头上现在有一艘渡船,有码头员工十几人,保安镖师十几人,一个邮政所和银行联合办理业务的营业点,一个赌场,一个粮店,一个布店,一个五金杂货店,一个旅店等六七个小店铺。
王志命令西南侧城墙上的火炮机枪警戒掩护浦口码头,浦口码头在西南侧距离城墙只有两三百米,城墙上的火力足以掩护他们,围城的官军还在六七里之外。命令武装快艇(有一门炮、一挺轻机枪)在浦口码头游弋,保护码头的水上安全。命令炮舰携带一个班的士兵立即出击至下关码头转移人员船只。
下关码头上能用的大中型民船、商船一律征用,所有的人员全部上船,店铺的现金,文案全部带走,货物物品抛弃掉,重要设备砸毁或者爆破。渡船(蒸汽机动力)改做武装船只,由国防军的战士(炮舰带过去的)和保安登船。限他们至多一个小时内返回到浦口码头集中。
正当王志忙于各种应急措施之时,士兵禀报有官军的两名使者到了东北门,要求面见国防军长官。来了使者也是好事,起码能了解一些官军的意图,于是,王志命令放他们入城,王志和连长李炳也一起来到了城门处。
来人是两名军官,双方互相通报了身份之后,王志首先说话了,他说道:“我们军务繁忙,没时间跟你们闲磨牙,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这话非常不客气,气得使者直瞪眼,使者说道:“我们奉王参将的军令,通告尔等,放下武器投降,可以保全尔等性命,但是有一条,不准破坏军械以及各种装备,等待我军接收,如果有破坏行为......”
没等他说完,王志大手一挥,骂道:“滚!”,然后命令士兵:“赶他们出去!”
因为,王志已经听明白了,知道了官军的意图,也就不必跟他们废话了。
城墙上国防军的火力很猛,使者出入,打开城门也不怕官军敢来抢城。
浦口城剑拔弩张,后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3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