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先下手为强
作品:《明末强国梦》 崇祯十二年九月十二日,面临危局的朝廷,召开了小型的御前会议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花皮的报复。
朝廷的大臣们都已经知道了刺杀联省督军的就是骆养性和张彝宪,所有的人对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狂妄之徒恨入骨髓。朝廷的忠臣们狠他们目光短浅,谋划愚蠢,陷大明于危难之中。对联省抱有好感的,甚至不少随时准备跳槽的,则认为这两个小人罪孽深重,屠其九族也不能解心头只恨。
因此,会议一开始众臣子们就发言踊跃,头一个说话的是新任的内阁大学士张四知。
薛国观这个搅屎棍、温体仁一党的残余,终于被赶出了朝廷,罢免回乡了,张四知就是补这个缺提拔起来的。若是薛国观还在,今日之议事定然会热闹无比,因为今日的话题太严重了。
张四知说道:“陛下,骆养性、张彝宪虽然都陷于花皮之手,但是其家人、党羽还在,朝廷应该下旨拘捕,交刑部议罪,臣以为屠其九族亦不为过。并依据于此,派出使臣与花皮修好,微臣不才,愿意出使开封当面道歉。”
张四知也是史上留名之人,但是评价极其糟糕,如果说大明亡国与朝堂上的一帮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臣子有关,张四知就是庸碌之臣的代表。这位张四知还有一个突出之点,那就是此人其丑无比,这是因为他面部因疾病造成了扭曲丑陋。历史上他于明亡后降清(当然了,投降的太多了,这也不算什么毛病),后来时间不长就让清廷处死了,原因不详。
张大学士之言众人都能附和,因为无论是那一派都极赞成这个意见,特别是骆养性的恶行(对人犯的牙齿用刑),那是众人皆知,锦衣卫又是臭名昭著,好不容易逮着个机会,哪有不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的?
不过崇祯皇帝可是刺杀的主使之一,大家都装糊涂,崇祯皇帝委过于人也是惯用的手段,这也是潜规则。
张四知主动出使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实在不是使节的人选,他那个丑陋的相貌何以做朝廷的脸面?
这时杨嗣昌说话了,他说道:“陛下,严惩骆、张二人党羽之议可行,此等祸国殃民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此外,臣以为出使开封之事还是暂且放下把,原因有二:其一,骆养性和另外两名番子都被花皮活捉,有这三个活口在花皮手中,他们究竟能够供述那些话,谁也没有把握。如此形势之下,遣使讲和希望过于渺茫,朝廷徒受其辱罢了。其二,为了防御花皮之报复,我官军必然要有所调动,有所动作,有的部位还要先下手为强!我们这边动用军队,甚至开了战端,那一边还派使臣议和,那还有什么可能性?一旦花皮翻脸,我朝廷的使臣都有危险!故所以现今不是遣使议和之时。将来有没有议和之希望,那是日后之事,现在还是议论我朝廷官军应对之策为上。请陛下明察。”
杨嗣昌在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前还不忘落井下石,狠狠的打击一下锦衣卫和太监的势力。
似乎这是一个良好的借口,所有的臣子异口同声的要惩戒锦衣卫,崇祯的心中很苦,他作为皇帝也不敢公然的袒护,在这危难之际他可是不敢失去臣子之心。可是,锦衣卫那可是皇帝的心头肉啊!是他驾驭臣子的有利工具。真是没办法!权衡利弊之下,他只能满足一下众臣子的愿望,小卒子嘛,该牺牲就牺牲几个把!
于是他说道:“告诉内务府、刑部,对骆养性和张彝宪的党羽从严查办,有罪的按大明律审理。杨爱卿......”
还没等崇祯的话说完,下面的臣子们一片连声的高声喊道:“吾皇圣明!”
崇祯一愣,这真是人心不可违呀!
镇静了一会,崇祯继续讲:“杨爱卿,你继续说,朝廷的官军当如何应变?”
这才是崇祯最关心的,他已经知道,大明危在旦夕了,大战不知何时即可爆发,如何防御才是当务之急。
杨嗣昌说道:“陛下,我方防御的重点在何处?那必定是京师!南京处于长江沿岸,而长江沿岸又被花皮占据了。不说花皮在长江有多少兵,长江的交通便利也可以使得花皮调动军队极便利。眼下花皮已经屯兵于南京城下,浦口城就在花皮的手中,所以,防御南京的第一步就必须占领浦口,并且力争全部消灭这一小股花皮。浦口之敌不足二百人(算少了),而我可动用的部队何止数万?现在官军都装备有新式火炮,打一次攻坚战,成功歼灭一伙花皮,也可以长我官军的士气。以前我说过,对于花皮作战,应该力争全歼,其目的之一就是缴获他们的军火为我所用,即便伤亡大一些也要打歼灭战。
攻占浦口之后,在这里就截断长江。用我们前一段时间准备的战船辅助以火炮,严密的封锁长江,花皮的舰艇若来争斗,我官军就要用狼群战法、用火攻战法拒敌,最好也能俘获花皮的铁甲舰,以装备我方水军。
夺取浦口这一战必须要打,并且要尽快,要抢在花皮有准备之前。请陛下决断。”
崇祯又不知兵,如何决断,因此,他望向众臣子,说道:“各位爱卿都议一下,此计可行否?”
他这一问可就冷了场。为什么呢?
虽说明朝的很多有名的将领都是文人出身,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文人都能做将领”,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说到军事上,很多人就只有旁听的份了,哪敢乱说话?
还是工部尚书刘遵宪说话了。
刘遵宪可是六部的老臣了,他为人正直,从不附庸与任何的派系势力,温体仁当政多年也没能收服他。他没有大的建树,也没有大的过错,只是任劳任怨的干工部的差事。另外,也是因为工部就是的实际干活的差事,他也没得罪太多的人。因此,他在工部任职竟然有七八年,成了不倒翁。
刘遵宪说道:“陛下,臣不知兵,但是臣知道,倘若我大明与花皮翻脸开战,那浦口就在京师之城下,仅仅隔江而望,如果不在我官军手中,就如芒在背呀!因此,微臣复议杨阁老之议。”
此时,兵部尚书傅宗龙就必须说话了,在这里,除了杨嗣昌之外,带过兵的就只有他了。
他说道:“陛下,微臣也复议杨阁老之议。此乃用兵之常道也(军事常识)。我京师城下,岂能有敌之重兵?不但要打,而且要快,一旦花皮醒悟过来,增兵防守,以花皮的火炮装备,我官军即便能攻克,也是伤亡惨重。因此臣建议,立即调兵谋划,三日内必须围城!”
这就是兵贵神速了,也是有点乘人之危。从纯军事角度说,杨嗣昌、傅宗龙的谋略是对的。
崇祯说道:“朕准了,散朝后,兵部会同五军都护府,立即调兵开战!”
这事就算定下来了,众臣子们虽然没有喊“陛下圣明!”但是也没有反对的。所有人都知道,天下即将大乱!那花皮岂是好像与的?其实就连杨嗣昌、傅宗龙也知道,即便胜了这一仗,只是眼下的态势有所改观,长久打下去则胜算太少。作为大明的臣子又能如何呢?好办法有,那就是也执行宪政,但是皇帝能答应吗?这就是明知是死路也要走!尽一份臣子的忠心而已。
到了这个地步,绝大部分的朝廷大臣们也都该清醒了:宪政是大势所趋呀!
傅宗龙又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策,臣提出来,请阁老和各位同僚参议,请陛下决之。那就是,趁花皮内部混乱之际,立即动手,向分散于长江、运河、汉水、湘江、西江的花皮全面动手,力争歼灭其大部,全面夺回内河沿岸的控制权。我们动作越快,成功的可能就越大。但是,这个决断与单独攻克浦口不同,仅浦口一城一地,战争规模尚可控制,双方有议和的余地,若全面开战,则议和就没有指望了。”
......
长江流域的国防军属于第六师,并且该师之下附属有长江内河舰队,这支舰队也是最强的一支内河舰队。运河沿线的防地属于国防军独立第三团,他们也有一个内河舰艇的编队。汉水流域的防地属于国防军独立第四团,他们也同样有内河舰艇。湘江防地归属于第六师,西江防地归属于李定国的第十二师。这几条线都是数百、上千里的航路,兵力的确比较分散,并且除了两广的第十二师有满编的临时营之外,其余的部队,其临时营还是空架子,和平时期他们没有扩充兵源。
这几条航线,如果官军要进攻,的确是很大的弱点,朱万化当初开辟这些航线主要还是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此外也是扩大国防军的影响,宣传改革、宪政,扩大政治影响,教育民众。为了避免战争,避免战乱给社会的破坏,国防军始终也没有扩张地盘。例外的情况也是有的,四川省就是扩展交通的情况下取得的,此外还有广西的梧州、桂林两府,以及湖广的永州府,一共是三个府。
如果联省与大明朝廷摆开战场作战,那的确需要重新规划,有的地方要扩大占领,有的地方就要放弃了。但是联省一方由于朱万化的负伤而造成了杂务纷乱,暂时顾及不到这些地方,朝廷一方如果突然袭击,其后果的确难于预料。
......
杨嗣昌则立即启奏:“陛下,此计可以做准备,兵力也可以调动,但是,我方应持观望态度,等待变化。花皮经此变故,日后也会有许多变化,我朝廷还是静观其变为好。若是议和无望,花皮又是重兵紧逼,到那时我官军方可动手。但有缓和之可能,万万不能抢先动手。以双方的军力对比我方还是处于下风,我方还是和为上。倘若此战端一开,断无回头议和之可能了。”
朝堂上立时分成了两派,有主张立即开战大打的,有主张缓图、静观其变的。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28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