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用火炮偷袭
作品:《明末强国梦》 巴图尔逃跑了,他的亲兵卫队也随同一起逃走,西门前箭楼内就剩下了十几个鞑子,并且部分带伤。刚才的战斗他们都是亲历的,能够活着逃回来那就是长生天保佑,那里还有再战的勇气,于是他们用木棍挑着一块白布,举着双手走出箭楼投降了。投降打白旗,古今中外都是这个规矩,不用教,所有人都懂。
西门后箭楼的鞑子们没有参与交战,但是近在眼前的战斗所有人都看得清楚。后箭楼本来兵就不多,再逃跑一部分,剩余二十几人也跟着前面的箭楼学习,举起一块白布,走出来投降了。这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逃跑的机会,因为整个城池都在国防军的火力控制之下了,投降是明智的。
两个箭楼不战而降,西城门就在掌握之中了,于是城墙上的战士们打出胜利的信号,欢呼起来,并且下城墙,打开城门,主力部队进城,国防军占领了嘉峪关,阚文明发电报告捷。
嘉峪关内的景象及其惨烈,人和马的死尸重叠,很多碎肉已经分辨不清。大火还在燃烧,尸体的焦糊味浓烈。不足百米见方的一个小城,几百发炮弹打进来,能活下来的是幸运者。活着能动的都从东门跑了,俘虏总数两百多人,基本都是伤员,重伤的都补上一刀,让他早点解脱,现在的医疗条件也很难救活。
进城的部队首先要救火,在嘉峪关城里救火也不容易,因为城里只有两口水井,井水很深,打水过多就会干枯,城外西侧一条小河因为天旱干枯了,没有水。南边大一点的河流还在十里之外。所以救火的办法就是扑打,还要注意不要把燃烧弹的火油扑打到身上。还有一招,就是用沙子掩埋灭火,这里倒是不缺沙子。
费了好大的力气扑灭了火,天色已晚。但是不能就此停止打扫战场的工作,因为这里是战场,准格尔蒙古人随时会反扑,要立即展开防御。
阚文琪视察战场时看到了参加登城进攻的部队,他们也在打扫战场,一个个的神情黯然。国防军作战极少有伤亡,但是这一次他们一个排四十人,阵亡了四人,两个重伤,是伤了腹部,还有几个轻伤,也算是伤亡惨重了。伤亡少,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就差,牺牲几个战友,他们就有些承受不住。国防军营以上的单位都有随队的医生,对伤员进行了紧急的治疗。在大明这个年代,重伤后能否保住性命那就要看个人的运气了,医疗和药品上都是不能绝对保命的。昨天还是欢蹦乱跳的战友,今日就没命了,他们当然会很悲痛。
阚文明则安慰鼓励一番,嘱咐他们暂时不要打扫战场了,先安葬自己的战友,上一炷香,寄托哀思。
国防军的伤亡抚恤是优厚的,烈士的子女都负责养到成年,老人也能得到赡养,家属也都有很多的优待的待遇。在战乱的大明,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国防军的这种优厚的抚恤那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国防军的士兵也就很忠诚也很勇敢。他们对于朱家的感恩也是真诚的。
阚文明对他的教官程立说道:“战友之间感情深是对的,但是战争的伤亡总是难免,要尽快想办法对部队进行教育,部队需要战斗力,需要士气。”
程立说:“阚团长说的对,还是我的差事没有办好,我立即去办。”
团长和教官各负其责,没有从属关系,阚文明的话有一些教训的意思,是因为他的确有些不满意。
部队吃饭稍事休息,就点上照明灯、探照灯、火把,连夜奋战,把尸体、垃圾全部装车拉到城外,砂岩地面挖坑很吃力,掩埋来不及了,先堆积起来。一边运输,一边统计,死尸接近两千,这就说明嘉峪关城中至少有三千鞑子兵。并且在废墟中清理出大批的盔甲,有士兵穿的,也有马匹的盔甲,显然其中有重甲骑兵。
西路支队的防线分为三个部分:嘉峪关城居中,是主要阵地。南侧到祁连山有一片行路艰难的山地,慌不择路的敌军也是可以从这里逃走的,因此这里有三团的两个营,三团长欧阳衮在这里指挥。北侧长城以外到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是荒凉的戈壁滩,也是敌军可以逃脱的通道,这里有五团的两个营守卫。南北两侧没有城池,防御阵地是必须修建的。蒙古人的反扑随时会发生,部队不能休息,必须连夜赶修防御阵地,并且是面向东西两个方向的阵地,既要阻断被围堵于河西走廊中的鞑子,又要阻击西边来的鞑子接应部队,任务是艰巨的。
国防军的防御阵地是有规矩的,军官们上军校都学过,就是挖掘工事掩体、布置各种重武器的射击阵地,建立各级的通信联络,阵地前方设铁丝网、地雷、陷马坑。但是在这里遇到了困难,戈壁滩的地貌就是砾石遍地,砂岩地面,想挖掘一个埋地雷的坑都很艰难。拉铁丝网需要木桩,可是这里寸草不生,几十里也见不到一棵树,那里去找木桩?就是有木桩,挖不动地面如何立桩?
太难办,于是问题就反映到阚文明这里,阚文明也没有好办法,他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他必须要解决,总不能为此事请教大都督府把?
于是他来到南边的阵地,与欧阳衮一起查看,商量了一阵子,就决定了:阵地不要求挖战壕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磊几块石头也算是射击阵地,利用好现有的战车(第三团穿越祁连山过来的,没有战车,第五团是骑兵团,有少量的战车)。铁丝网免了,地雷还要想办法埋设,哪怕用石头夹住地雷也可以设置拉线地雷。陷马坑也免了,这里不是石头多吗?收集大小石头,铺设石头阵,地面上密麻麻的都是石头,一样可以阻挡骑兵的冲锋。要求石头阵的宽度在三十到五十米之间,凡是马匹可以通过之路全部铺设,设置的位置在阵地前方的五十米之外,骑兵冲到石头阵上就必须停下来,否则只有摔倒。这个距离正是发扬我军火力的最好距离了。
就这样,戈壁滩特色的石头阵成了防御阵地的主角。
阚文明还把重机枪战车进行了分配,第五骑兵团有一个重机枪战车连,配十辆重机枪战车。阚文琪给南北两侧各分配四辆,余下的两辆放在嘉峪关城中作为机动,一旦哪一方战斗吃紧,做紧急的驰援。
西路支队孤军深入,他们的补给线就是青海的海北到这里的山路,全部使用驮马。他们所需的粮食、蔬菜、草料、弹药全部依靠这个补给线。这条道路的出口就在南侧三团的防地,还是比较安全的。
从海北到嘉峪关一个单程需要五天,正常的补给天天都有,如果有特殊的要求,起码要五天后才能到达。
西路支队连夜整修阵地,没有白费力气,第二天,嘉峪关的南北两侧,就迎来一场恶战,长城外侧的蒙古军首先到达。
准格尔蒙古人为什么来的这么快?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长城外侧呢?
原因就在于巴图尔逃了出去,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他被明军困在了河西走廊里,这个狭窄的走廊成了死地。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趁嘉峪关的明军立足未稳,冲开一个突破口,冲出这个牢笼。
明军的战斗力他亲身领教过了,他自己的数十万铁骑可以纵横西北广袤的大地上,他一直骄横的认为:普天之下没有他的敌手。今天他知道了明军的实力,他的数十万雄兵在大明帝国面前什么也不是,与大明比他还是太弱小了。他在嘉峪关屯兵三千,这三千人马可是他的精华,铁甲骑兵就有一千人马,可惜都成了炮灰,基本上全军覆没了!他真心疼啊!重甲骑兵是他今年花了大把的银子打造出来的,还没上战场就都没有了。
前几年,他雄心勃勃地来到河西走廊,那就是窥视大明繁荣的中原,对中原垂涎三尺,抱有野心,想闯入中原之地。现在他彻底的知道了自己的斤两。这一次若能侥幸逃脱,河西走廊他绝对是不想再来了。
明军占领了嘉峪关,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从大路上攻击争夺嘉峪关,蒙古人本来就不善于攻城,面对如此厉害的火炮,就更加不不能选择攻城了。不敢攻击城池,就只有从两侧突破,利用他的骑兵善于野战的优势,强行冲出一条生路。
比较嘉峪关两侧的地形,当然北侧相对平坦一些,更利于骑兵作战。即便明军有阻拦,也未必能阻挡他成千上万的骑兵冲击。嘉峪关南侧是山地的边沿,还有一条河流,名曰北大河,山区的河流没有洪水时就是石头滩,骑兵也勉强可以通过,但是行进必然艰难,奔跑冲锋是不行的,现在是拼命的时候,任何可能都要试一下。
因此,他逃出嘉峪关之后立即召集眼前的部队,寻找长城的豁口,越过长城向嘉峪关北侧出击。这支部队出发之后,他又组织了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在长城内侧沿着大道出击,到嘉峪关后改向南侧进攻。
他一天也不想耽搁,他想充分利用嘉峪关的明军立足未稳的机会。
大明朝廷已经失去河西走廊多年,长城有多处被破坏损毁了,巴图尔来到这里有几年了,当然是很清楚的,哪里有豁口都记在他的心里。
向北出击的部队是两万五千人马,受地形所限,这个人数是极限了。长城以外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边沿,沙漠与长城之间极不规则,人马可行之地,宽阔之处有四五十里,狭窄之处只有三五里,还有不少路段全部是沙丘,人马行进艰难,他们要在这种道路上行进几十里才到达嘉峪关的北侧,嘉峪关那里的地形他最熟悉了,那里稍微的开阔,也只有十里左右的宽度。这种地形人马多了都会自相践踏。
巴图尔被明军的炮火打怕了,他没敢与这两支部队同时出击,而是老老实实的在后面等消息,一旦他的先头部队突击成功,他会带着另一支人马,日夜兼程的冲出去。
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北路的准格尔骑兵艰难行进了五六个时辰(十多个小时)到达了嘉峪关北侧,令他们胆寒的是,他们遇到了明军。在他们面前明军一字排开,胜旗招展,列队等待他们的到来。
他们看到的旗帜是独立第五骑兵团的两个临时营,临时营与明军一样使用旗帜指挥部队。这两个临时营也是骑兵,手中的武器是三眼铳、马刀、手榴弹,服装是鸳鸯战袄,临时营只是缺少炮火和机枪,训练稍差,其他方面与正规骑兵营几乎相同。
在此之前阚文明已经得到了报告,于是两辆机动的重机枪战车立即整装等待在出发地,一旦有支援的命令,他们20分钟即可到达。
长城和嘉峪关是连通的,从嘉峪关的城墙上就可以走到长城的城墙上,所以长城就相当于嘉峪关的丁字墙。阚文明派出了两个连,每个连携带一门20直射炮、四门82迫击炮从长城上向东出击助战。目的是把蒙古人向沙漠的一方驱赶,越靠近沙漠,道路越难行走。阚文明告诉他们,第一,保持联络随时报告战况;第二,最多向东20里,不准走远。因为他们等于是深入敌后,太过孤单,唯一的地理优势就是在城墙上。
到达嘉峪关北侧的蒙古骑兵,没有进攻,在十里之外停了下来,像是在吃饭休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在艰难的道路上走了十几个小时,现在已经是疲惫不堪了,那里还有进攻的体力?
在长城上出击的两个连,他们行走的道路是非常平整的,火炮、炮弹等重装备都在驮马上,因此行动迅速,半个多小时后就看到了长城外大队的蒙古骑兵。目测一下,准格尔蒙古人的位置距离长城不足五里,这是个机会。出击的两个连都是正规部队,没有临时营的士兵,因此也就没有旗帜,目标小,发现敌情之后,又存在着进攻的机会,他们就把驮马停下来,人员马匹都到了城墙的内侧,借助城墙上的女儿墙隐蔽。士兵们肩扛着火炮、炮弹向靠近的地点运动过去。
十几分钟后,火炮准备就绪。他们一共有八门炮击跑、两门直射炮。
“轰!轰!”
火炮开火了,迫击炮需要试射,因此,开始时只是一两发炮弹,直射炮不需要试射,上来就是连续的射击。
毫无防备的蒙古鞑子兵,大多数坐在地上休息、吃饭,马匹也在喂草料、引水。猛然间打来的炮弹让他们猝不及防,炮弹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了,挨了炮轰都不知道炮弹从何处来,不过长城上的烟雾他们早晚能看到。
短短的一两分钟就是上百发的炮弹,鞑子本来就没有整队,这一下更是乱了套,马匹胡乱的奔跑,不断的踩踏着混乱的鞑子们。
终于有醒悟过来的军官开始指挥部队向沙漠一边退却。这一场混乱持续了十几分钟,要不是出击的连队携带炮弹有限,不能尽兴的打,这个场面会更加壮观。
炮击停止了,鞑子们都跑到了沙漠的边沿,不少都到了沙丘上,原来的营地留下了一片死尸和伤兵。这一场偷袭打得漂亮。
---第41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