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进军漠北
作品:《明末强国梦》 崇祯八年初,清国就占领了江户、京都地区,定为都城,更名为东京。由于黄巾军与幕府的惨烈战争,东京地区破坏严重,为此,清国需要下大力气重建。日本的建筑是以木材为主的,日本四岛到处是原始森林,木材不缺,劳动力更是不缺。但是其他建筑材料、资金、工匠还是严重缺乏的,为此国防军给予了支援。都城的建设对于清国还是重要的。
按照皇太极的计划,到崇祯八年底、九年初,应该占领本州全岛,现在改名叫做满洲岛了。把剩余日本人势力全部驱逐到北海道,并且清军要登陆北海道的南端,以控制那里的局势。如果黄巾军能够消灭以幕府为代表的其他势力,则让他们在北海道建立清国的属国——满洲大公国。否则就让他们在北海道慢慢的打去吧,打得时间越长,死人越多越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清国甚至准备随时帮助弱小的一方,让战争长期地进行下去。这一招有点损,它也是李定国给皇太极出的主意,现在李定国这个顾问团成员成了皇太极的智囊人物了。
......
崇祯八年的四五月间,北方西伯利亚地区开始回暖,憋了一个冬天的外蒙古王爷坎岱道尔吉开始出动他的军队,去争夺唐努乌梁海,他请求国防军的第五骑兵营出兵助战。
这种积极的态度国防军是欢迎的,当然也乐于助战。坎岱道尔吉的计划年初时就报到大都督府了,于是在大都督府的指令下,骑兵营几乎是倾巢出动,跟随蒙古军队北征。
由于重机枪战车的出色表现,为了这次出击,大都督府又给他们增加了三辆重机枪战车,使他们每一个连配一辆战车,营部掌握两辆,总数五辆战车。同时还准许他们组建一个护卫连,平时做一些站岗放哨的差事,骑兵营出击的时候也有看守兵营之人。这次他们能够全体出动,就是有护卫连看家。
考虑到他们有可能需要攻坚,也为他们的营部增加了一个拥有三门炮的重炮队,加上辎重和护卫,这又是一个连。第五骑兵营正经编制就达到了五个连,已经扩大了不少,大都督府正在考虑扩编为独立团。
此次跟随出征的还有吴三桂,他今年23岁,已经是成年人了。由于朱万化的到来,原本历史上风风火火的人物,恐怕没有多大的表现机会了。
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吴三桂算得上是明朝末年的美男子了,这是记载于史书的:“美丰姿,善骑射......”。这个时代的美男子可能不乏其人,但是能够在史书记载下来的不多。我们知道的还有一位公认的美男子,那就是郑芝龙。
吴三桂怎么会在外蒙古呢?这是由于祖大寿经常要回到热河处理相关的事务,毕竟热河是祖家的老窝。他为了能够经常抽身离开外蒙古,于是就调来了吴襄到外蒙古掌握军政,吴三桂尚年轻,并没有单独的军职,于是就随父前来。
这一次出兵漠北蒙古,有国防军的骑兵营助战,定然是战绩不俗,吴襄以助战的名义派自己的儿子跟随前往,实际上就是为了捞取一点军功,这是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考虑的。
这次出兵的全部兵力是:坎岱王爷亲自率领的三万蒙古骑兵(这几乎是坎岱王爷的全部家当了),独立第五骑兵营的一千人,吴三桂率领的两千热河骑兵,总数三万三千人。
他们出击的路线仍然是先向北到达阚城,为阚城守军换防和补充给养。阚城还有外蒙古军唯一的炮兵队,坎岱也要带上一批炮手,因为打下来的城池还要有人守卫,需要炮手。然后他们一路向西杀入唐努乌梁海的腹地,主要的目标就是阿巴坎,这里是漠北蒙古的核心地带,勉强也可以称作是漠北蒙古的都城。说“勉强”二字是因为蒙古人是不建设城市的,在王府周围聚集的帐篷多一点,就像是个集镇了,客观上形成了他们的核心。
由于罗刹人的到来,坎岱估计这里会有俄国人建筑的城堡。
在阚城,阚文明看到,城墙已经完全修复了,损毁的城墙都是重新砌筑的,城门是厚重的木板用钢条铆钉固定,这是去年夏天,从乌尔格(乌兰巴托)修建大寺庙的工地抽调的工匠前来修建的。城头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之大明的国旗,这也是大都督府要求的,热河、外蒙古都要悬挂大明的日月旗,以表示对大明的认同。
蒙古的大军从阚城出发,沿着这个夏季草场向西偏北的方向行进了一千多里,只是碰到一些放牧的牧民,并没有碰到罗刹人,也没有碰到漠北蒙古的兵。在即将进入唐努乌梁海大草原时,他们终于碰到了一处罗刹人建立的城堡,罗刹人命名它为“坎斯克”,“斯克”就是小城镇的意思,按意思翻译就是“坎镇”,或者“坎城”。与大明命名的阚城语音上完全相同。
这个城与阚城的大小、规制几乎完全相同,也是个小型的菱堡,是个大小不足百米的圆形多棱边的小城,只有南面一个城门。
坎岱王爷用望远镜观察着这个小城,只见上面旗帜林立,有的大炮已经可以看到了,显然里面的罗刹人已经有了准备。
蒙古人攻城的传统办法就是扎云梯,爬城墙,用弓箭做掩护。对付大炮,就使用盾车,盾车和云梯都是现场制作,总之就是用人命往里填。能不能攻进去,就看蒙古的勇士是否勇猛不怕死了。
第五骑兵营的营长阚文明也站在旁边用望远镜观察着,坎岱道尔吉走到他的身边问道:“阚将军,国防军有何办法攻城?”
阚文明放下了望远镜,想了一下说道:“有两个办法,比较彻底的办法就是用重炮把一面城墙全部击毁,使其不能据城而守,要么投降,要么逃亡。但是,有王爷的骑兵在,他们逃亡就等于自投罗网。这个办法时间要长一点,这么坚固的城墙,全部击毁是需要时间的。优点是伤亡很小,缺点是这个城就毁了。”
“那第二个办法呢?”
“第二个办法就是,击毁城门,击落吊桥,我国防军使用火炮掩护冲锋,封住罗刹人的大炮,王爷的骑兵冲进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伤亡大,但是城池完整的保留下来,还会缴获他们不少军火。”
坎岱看过阚城,他知道这么小的城是没有瓮城的。因此,他说道:“用第二个办法试一次,如果不行,再击毁城墙不迟。”
在坎岱看来,击落吊桥,击毁城门,又封住了罗刹人的大炮,这个城就等于拿下来了,这点伤亡,在他看来微乎其微。能够得到完整的城池,留下小部队就可以驻守,大军就可以继续前进了。慈不掌兵,死几个人算什么?
其实阚文明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不能直说,否则有不爱惜友军生命的嫌疑。原因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城池,此地就不能安排留守人员,已经进入了广袤的漠北大草原,这总是个后顾之忧。
吴三桂也站在旁边,这一路上他们几个人也混熟了,他说道:“王爷,阚将军,末将认为也是留下城墙的好,从这里就进入了无遮无拦的大草原了,这个坎斯克就是漠北草原向东的出口,虽然罗刹人未必敢向东流窜,可是多一个出路就多一份回旋的余地。我们在这里保留一支部队,就控制住了罗刹人向东的路线,便于我们的围剿作战。有城墙在,我们的留守部队就有了立足之地。我愿意亲自带领一支部队参加夺城之战。”
年轻的吴三桂也是求功心切。
大家意见取得了一致,热河军也愿意助战,坎岱道尔吉很兴奋。他知道热河军的装备要强于蒙古骑兵,他们有手榴弹、三眼铳和火铳,这些都是攻城近战的利器。他说道:“好,我先谢谢吴公子的大义助战。我派500精锐骑兵闯城,吴公子出100人即可,你们的手榴弹和三眼铳厉害,有这些近战利器,加上我蒙古勇士,拿下坎斯克如探囊取物一般!阚将军,开始吧!”
不足百米的小城,进去六百人已经够多了。
由于城堡上有大炮,从望远镜中已经看到了,所以进攻的队伍都在五里之外,避免被炮击。
首先开炮的是82迫击炮,他们打击的主要是城墙上的火炮,第二个重要目标就是拉起吊桥的绞盘车,此外就是城墙上的敌军。一个营有十门82迫击炮,这么小的城墙只用营部直属的四门炮就够用了,因此只有四门迫击炮开炮。城墙上凡是能够看到的目标都被炮击一遍。
城墙上的旗帜、罗刹兵、已经暴露的火炮就都被炸飞了。俄国人显然是不知道对手的火炮这么厉害,否则也就不会明目张胆的暴露于城墙上了。也许去年阚城大战中逃回来的人太少,或者俄国人不相信中国人有这么厉害的火炮,也可能是俄军的军官怕影响士气保密了。总之,城中的俄军现在才刚刚领教了中国人的大炮。
城门楼子已经被炸飞了,那里被轰击的最厉害,因为吊桥的键盘车在那里,吊桥失去了绳索的牵引,终于轰然落下。
本来打开城门是直射炮的任务,但是有重炮在,重炮的威力一炮就解决问题。三门重炮中只有一门打了一炮,厚重的木头城门就成了粉碎的木屑。
坎岱王爷还是第一次与国防军配合作战,但是国防军的炮火厉害他可是知道的,因为他亲自领教过。现在城门没了,吊桥也已经落下,还等什么?坎岱王爷挥手高呼,喊的蒙古话,国防军听不懂还是能猜到的,那意思就是出击!
阚文明曾劝诫吴三桂不要亲身涉险,但是,吴三桂年轻,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早已按耐不住跃跃欲试了,那里劝解的了,于是阚文明摘下自己的配枪——左轮手枪交给了他,用于防身。这种枪吴三桂早就会用了,年轻人哪有不喜欢军械的,他已经多次借用国防军军官的配枪试用过了。吴三桂大喜,拱手相谢,抢就别在了腰里,枪套上就有十二发备弹,加上枪中已经安装了六发,这一次战斗够用了。
蒙古骑兵加上吴三桂的100骑兵,一共六百人向城门冲去。但是国防军的炮击并没有停止,迫击炮的火力转向了城堡内部,重炮也透过城门打入城里两发炮弹。这一次的炮击目的是预防城堡中的俄军从城内扑向城门进行防御,迫击炮是曲射火力,炮弹可以打到城内的城墙根部,那里如果有防御的俄军,就会被炮击。
国防军炮兵的指挥官紧盯着城墙,他要防备俄军残存的火炮炮击出击的马队。也可能是前面的炮击太狠了,城墙上的火炮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直到突击的马队进城,俄军的大炮也没有能打出一发炮弹。
有了热河军的参战,进入城中的马队首先就是一波手榴弹的攻击,爆炸声不断传出来,时间不长,枪声就停止了,城内寂静下来,过了一会俄军的俘虏就押解了出来,俄军投降了!
---第376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