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秦良玉(续)
作品:《明末强国梦》 在去年,也就是崇祯七年,松花江流域已经建立了基层的政权,按照朱万化划定的边界分别成立了吉林府河黑龙江府,暂时归辽宁省管辖。从今年春季起,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也开始组建基层政权,并且组建滨海府(府城海参崴)、兴安府(府城赤塔,但是人员尚未到达)同样临时划归辽宁管辖。
刚刚建立的政权尚不完善,特别是人口太少了,不具备独立建省的条件,只能暂时以“府”的形势存在。
只是在人口较多的地方建立了县、乡两级政权,绝大部分人烟稀少之地还是空白。
在这片土地上,人烟稀少,可是土匪并不少,土匪中有汉族的,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这些土匪一般还都是兼职的,他们出没于山林之中主要是为了打猎,他们本就是以打猎为生的猎人。当遇到人的时候,或者说他们故意的去寻找偏僻的村庄,孤独的人家的时候,他们的打猎对象就成了人,以人做为猎物了。后金的女真族,其野性恐怕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这真是矛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还要剿匪,并且大都督府的态度非常严厉:只要发现、调查证实了土匪的行径,则坚决剿杀,一个不留。
这种人属于化外之人,是教育不好的,难听点说,他们与野兽无异,他们之中有的人语言都不通,在他们眼中,动物和人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都是他们的猎物,这种人放到哪里都是祸害。
在这些落后地区,要发展农业、渔业、工商业,也要为接收大批的移民做准备,但是首要的,还是要开辟道路,疏通交通的通道,没有道路就永远是闭塞落后的地区。
有的河流,比如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大部分河段在夏季是可以通航的,并且可以通过大型的船只。到了冬季,它们坚固的冰面又是天然的道路。所以这几条河就是很好的交通运输线,可是秋季和春季总会有一段冰凌期,无法通行。
在利用好这几条河流的同时,公路建设就是初建政权的首要大事,每一个县、乡都要有保证全年贯通的路。这里所说的路,就是要夏季能通行马车,冬季能通行马拉爬犁。
这里修路的第一难题是缺少劳动力,古代的修路工程就是人山人海的劳动力的工地。
前面已经提到了,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的劳工,辽宁省与清国商议,从日本输入一批壮劳动力,第一批人数定为五千人。这批人已经运到了。辽宁安排了各地的武警分别押送到各个工地,开始公路建设。
初期的这些公路都分布在相对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马车通行的条件又不是太高,所以修建道路相对容易,按计划,在崇祯八年,主要的干线、主要的城镇都要通车。
在东北地区,道路就是政权的基础,有了道路,部队就可以快速的调动,人员、物资可以方便地流通,政令可以快速的传达。
......
联省衙门建在了开封,加上朱万文、朱万武、朱万杰,朱家父子五人都在开封任职了,为此,朱家在开封城内买了一处比较大的宅院,重新布局翻修,在大宅院中分割了几个小院子,分别安置他们的家属和下人,连暂时不在这里的朱万雄也有单独的院落。计划进入秋季的时候,陆续把家属接过来。
因为开封的夏季比较炎热,冬天又很冷,所以在修建自来水设施的同时,在主要的房间也要安装利用井水调解室温的装置,冬季有小锅炉供热的暖气。官府衙门的办公处也同样安装自来水和这些宫调设备,这就让大批的官员们有了较好的办差环境,也开了眼界。
在开封的大都督府接到一份四川第七师发来的报告,它引起了朱万化的注意,因为这份报告的内容是有关秦良玉的。
第七师进兵重庆,从万州出发第一站就是忠州,秦良玉就是忠州的一霸,那是绕不过去的。按照国防军的政策,秦良玉这种地方军队应该是就地解除武装、遣散兵丁,并且奴隶制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由于朱万化的特别关照,赵率教虽然不是很理解,还是写了一封信给秦良玉送了过去。时间是崇祯八年的四月初。
朱万化对赵率教的解释是,秦良玉在抗击后金的几次战役中作战有功,应该关照。对此赵率是知道的,他还曾经与秦良玉并肩作战,见过面,也是认识的。他对朱万化的细心和能够记住别人的功劳,念念不忘还是很佩服的。
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先叙述秦良玉的抗击后金的功绩,然后说国防军进军重庆是为了川江航运的畅通,为此,国防军要在川江沿岸驻军,并接收政权,这些地方的原有武装就都要遣散。由于她的历史功绩,给予特别的关照,准许她保留500人以下的私人卫队,保护她的家产。随后又解说了国防军的政策是不允许奴隶制度存在的,要求她逐步的自行改变奴隶的身份,使奴隶成为自由人,作为过渡,允许她的奴隶制度延续存在一年。最后就是他的土官“宣抚使”的身份立即废除。
接到这样的信件,秦良玉的态度也是可以想象的,她的白杆兵所向无敌,手握这样一支强军她能惧怕谁?作为大奴隶主,自己的利益别人是碰不得的。
国防军的强大军力她还是知道的,她不是孤陋寡闻之人,她的儿子马祥麟,现在还带着白杆兵的一部分驻扎的北京城里,是京师卫戍部队的一部分,外面的时事新闻她还是关注的。因此国防军驻扎万州,近在身旁,她始终也没有动,换了别人,她早就会发兵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人家找上门来,并且要动自己的切身利益,她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秦良玉是有军事天赋的人,他知道国防军不好对付,敌我双方的实力她很清楚,她敢于向国防军挑战绝对不是勇敢,也不是自信,她是被逼无奈,或者叫做垂死挣扎,因为国防军的条件她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她家世代的领主地位已经造成了思维定式,她生来就是高人一等,做奴隶主是天经地义的,国防军的条件她无法接受。如果说解散白杆军尚可商量的话,废除奴隶制、废除土官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就比如红军长征路上碰到的小叶丹,如果红军说:我们要你废除奴隶制,解放奴隶为自由人。那么小叶丹绝对会拿出所有的力量与红军玩命,战败、战死也不回头!还谈什么合作?
秦良玉的反抗也是有条理的,他知道,面对面的作战白杆兵不是国防军的对手,于是他就想到了偷袭。
忠州、万州这一带已经不是大巴山的腹地,它的地貌特征接近于重庆那种地形:大山不少,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弯弯曲曲的山路也是四通八达。
国防军有水上舰艇的优势,一般会乘船而来,方便快捷,还便于携带装备。
秦良玉就打算避开其锋芒,走山路偷袭万州。白杆兵都是山民,爬山的能力极强,走这一段山路那是家常便饭。
秦良玉派出的斥候随时盯着万州的国防军,那边国防军一出动,她就会带着她的白杆兵快速出击,乘虚攻击万州。她的策划还是不错的。
第七师因为要作战,就在万州集结了部队,现在的兵力是一个团,并且这一个团的三个临时营已经扩充完毕,所以原本是两千多人的一个团现在膨胀了一倍。赵率教的打算是,第一批攻击忠州的部队就是一个营,暂时留下临时营的话十几只船的船队就可以运送一个营的部队,第二批再把它配属的临时营运过去。这种方式完全是运输船只的数量决定的,十几艘客运船已经是第七师的最大运力了。
这种运输方式造成了秦良玉的失误,因为出动进攻部队的万州并不空虚,大部分兵力并没有动。不过即便是万州空虚了,就算剩下一个连,作为防守的一方,这一个连的阵地也是固若金汤!
一再等待,秦良玉也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四月十二日,赵率教出兵了。国防军的一个营刚出发,那边秦良玉就得到了消息,她几乎是倾巢出动,白杆兵的主力就奔万州而去。如果她的对手不是国防军,估计秦良玉会打一个胜仗,他的计谋还是不错的。
国防军的防御和侦查通信手段是建立在先进装备的基础上的。忠州杀来的白杆兵也是三万之众,不是那么好隐藏的,万州是七师的第一重要据点,其四周的岗哨、侦查点必然是很多。何况朱万化已经三番五次的强调防偷袭,军官手册的第一页上就是朱万化的那一段著名的语录。第七师的驻地岂能被偷袭?
得到消息的赵率教出动了一个营,并且带上临时营,据山势而守。因为他体会到了朱万化对秦良玉另眼相待,所以也就命令守军手下留情,点到为止,不要过分的杀戮。
下川江两岸的山势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条一条的条形山脉随着川江的走向而伸延,或者反过来说,川江是沿着条形山脉的缝隙流出四川盆地的。
所以大军沿江行进没有困难,路也不会过分难走,但是,遇到阻击时,若想横向迂回,那就太难了。不管山峰高不高,你必须要翻越过去,走一段还要翻回来。
在这样的山地上,国防军的一个营做防守,秦良玉的兵就被堵在了胡同一样的山沟里,那是绝对过不去的。若是下狠手,打个歼灭战倒是最好的地形,因为这就是一个大胡同,无处可逃!
作战的过程就乏味了,国防军手下留情,并不认真的打,当然要有条件,就是白杆兵不要玩命的冲。白杆兵冲不过去,也绕不过去,退兵还不甘心,也是进退维谷。
国防军的喊话器倒是很动感情,说:我们同为大明的子民,犯不着在这里争斗,你们投降过来也行,我们优待俘虏;老老实实的退回去,就地解散也好,总之不要打了,平白无故的伤了性命划不来。
秦良玉干生气,一点办法也没有,她心里是明白的,忠州已经完蛋了。那里已经是空城,乘船到忠州的花皮早就把忠州拿下了。不过有一点她还是放心,常年打仗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来,国防军就没想打她,给她留着情面,如此看来,在忠州的老家还是保得住。
万般无奈的秦良玉只能撤兵,白杆兵到了忠州,不用说,自己就散了,回到家中的秦良玉大病一场,身体更衰弱了。现在反倒是花皮给她站岗,保着她家的平安。
花皮告诉她,奴隶制不能存在下去了,一年的期限依然有效,一年之后将强制释放奴隶,还他们自由之身。
秦良玉大势已去,她只能做个富家婆了。她的儿子马祥麟带着5000白杆兵尚在北京宣武门驻扎,今后如何结局尚不可知。
---第36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