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留发不留头

作品:《明末强国梦

    崇祯六年八月初十,征日派遣军使用燃烧弹火烧福冈城。
    火势太过凶猛,时间不长,福冈城四门大开,城内的日本人不管不顾的从城门涌出,还有个别的人手上举着一个临时札起来的白色小旗,意思当然是投降了,国防军还是首次看到举白旗的日本人。
    大火的温度太高,围城的清军都躲得远远的,看到城中涌出的日本人他们也不敢向前冲击,实在太热了!看到这个情况任根伢命令炮击出城的人群,于是东门、北门两处,炮兵可以目视观察到的地方,就遭到了密集的迫击炮弹的攻击,刚出城的日本人群非常密集,在炮火中能够生还的只是个别的幸运儿了。
    国防军下手之狠也是令代善心中吃惊。毛承祚不失时机的告诉他:“如果我们派士兵过去俘虏这些日本人,则这些日本的亡命之徒就会造成我军的大量伤亡,将军若不信可以试一试,但是事先要告诉士兵们加小心。”
    代善来到九州的几天中可是没有少听这样的故事,多尔衮就反复说过多次,他可不想用鞑子兵的性命去试验,何况清国上下还没有这种菩萨心肠,屠城杀人也是他们的惯用手段,那里会为不相干的日本人发善心?
    代善调动部队向南门外出击,那边没有布防部队,目的就是让日本人从那里逃跑,清国的骑兵瞬间就可以冲过去宰杀这些出城的日本人。
    骑兵屠杀几乎手无寸铁的乌合之众,那场面是相当残酷的,能够逃出性命的日本人太少了。
    就这样,大火连烧了两天,福冈城就成了巨大的焚尸炉,数万日本人葬身火海,其中也包括福冈藩的藩主和他的武士近臣们。福冈藩主居住的那个小城,由于建筑物密集,又被燃烧弹重点照顾,烧得更是彻底,已经成了一片灰烬了。
    ......
    焚烧了福冈城之后,就是清理城市周边地区,对此,清军已经有了经验,现在又有了建立政权的官员队伍,边清理,边建立村乡的单位,组建基层政权。人口太少的村庄均被彻底的焚毁,清国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建立的村庄数量有限。
    文官们对于官府政权的职能还是熟悉的,并且有范文程这个能人在,做事也是极有章法。
    这些初期的占领军式的政权带有军政的性质,代善、多尔衮也就按照各旗分派。“旗”这种组织就是兼有军队、政权两重性质,因此这些政权也都是有武装的。
    在此期间第二批运送的人员也到达了,这一批平民包含了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四个旗共六千人,外加1000多蒙古人,按照划分的地域进驻各自的村镇。他们到达之后,当然要分配房屋土地,这些清国的平民也有自己的习惯,那就是抓来日本人做自己的奴隶,并且他们管教奴隶也是有办法的,办法也简单,不服的就杀!
    日本人既然做了奴隶,头一件事就是改变服饰、发型,男人都要剃头,脑后留一个辫子。于是留发不留头在九州岛就上演了,服饰发型这一条不光是那些大小的奴隶主们,代善、多尔衮也发布了政令,代表的语言就是“留发不留头”。
    现代的人们从电视剧中看到,清朝的男人脑后都有一条乌黑崭亮的大辫子,很粗也很长。其实那是满人入关几十年之后,到了康乾年代,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发展变化的结果。满人入关之前,和入关初期,脑后的头发只有一两寸的面积,那个辫子就像个老鼠尾巴,很细的。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留发不留头”政策的时候,辫子的标准是:可以在铜钱的方孔中通过,所以才叫做“金钱鼠尾”,超过这个标准是要砍头的!
    电视剧是为了演员的形象、好看,实际上是穿帮,也误导了观众。港台的电视剧更甚,头发不但没有剃掉,连鬓角的头发都梳到后面一起打成辫子,这就绝对是穿帮了。直到满清灭亡也没有前额、鬓角留头发的男人。
    不过日本人对于剃头不会像汉人那样反应强烈,因为日本人也是剃头的,只不过剃的位置不同罢了。想一想脑后拖着一条小辫子,便是日本人的标准头型,这个景致是不是很滑稽?
    随后,清国的移民船队开始了频繁的航班,每十天左右就会有五六千人到达,在这些人中蒙古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九州岛北部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也就成了清国的天下,如果不看脸色气质,几乎区分不出来哪一个是日本人,哪一个是清国的鞑子。
    ......
    到了八月底,福冈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使者,名叫加藤清正,他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派来的使臣。
    福冈城已经彻底焚毁了,但是城墙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反倒更方便了,于是清国清理了城内的垃圾,完全重新建造自己的街区。由于福冈的港口优于北九州,所以这里就成了国防海军派遣舰队的主要港口,目前清国的主要人物也就都迁移到了这里。所以日本的使臣才会在这里登陆。
    加藤清正的态度倒是没有趾高气昂,原因当然是惧怕大明的武力。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用在现在的日本人头上再合适不过了。他倒是首先摆出了臣服的姿态,自称是大明的属国,询问大明出兵日本的原因。
    他说道:“尊敬的上国将军,我大日本帝国从来都是明国的属国,臣服于大明朝廷,大明的军队为何登陆我九州岛,占据我土地,杀我臣民呢?”
    姿态很低,问得理直气壮。
    这个年代日本的上层人物汉语功底也是很好的,他们与清国的官员一样,可以流利的使用汉语。汉语在亚洲地区就是国际通用语言。
    对于日本使臣的到来,代善感到很突然,没有心理准备,一时就被问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因此沉默在那里,紧张的思索着。
    见到这个情况,多尔衮说话了:“尔等蕞尔小国也敢妄称‘大’字?既然是‘大日本帝国’又何来大明属国之称?尔等何年何月朝贡大明皇帝?我大明皇帝对尔等可有册封?尔等屡次进攻我大明属国朝鲜王国、琉球王国,屠杀我属下国民。数百年来屡次侵扰我大明沿海地区,杀人抢劫,可曾向大明帝国谢罪?可曾交出罪犯?今我大明天军,奉旨伐罪,理所当然,尔等若知罪,理应举国投降,向我大明谢罪,交出战争罪犯!尔等日本王竟敢妄称天皇,僭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德川家光竟敢凌驾于日本王之上作威作福,足见尔等君不君,臣不臣、礼仪全废!我大明出兵护全礼仪,正纲纪,伐不臣,这等小人理应剿灭干净,还我大明帝国之朗朗乾坤!滚!”
    多尔衮的这些知识就得益于他经常看中华日报了,今天全用上了。仗打得顺手,他根本就不想谈判。
    多尔衮义正言辞,语言犀利,把日本使臣骂了个狗血喷头。代善一听也来了精神,但是,他说的话可就温和了一些。
    他说道:“今天饶尔一条狗命,借尔等之口给德川家光带个口信:九州岛上的诸位大名,屡次侵扰我大明帝国,对于朝鲜王国、琉球王国的数次入侵,以及对我大明帝国的台湾及东南沿海的多年侵扰,就可以证明九州岛乃我大明的利益之所在。为了维护我大明的安全和权益,九州岛应该在我大明的监管之下自治,九州岛上的各大名应该解除武装,放下武器。我大明宽大为怀,对于愿意去本州岛的大名,我们准许其返回本州,放一条生路。否则,定然杀个鸡犬不留!”
    这个漫天要价的所谓条件,以及那些“权益”、“自治”等词汇有点耳熟,有点像历史上小日本在中国的作为,这是一报还一报。这么苛刻的条件,估计幕府将军不可能答应,否则比当年中国的不抵抗还不如。
    这一对爱新觉罗兄弟,今天是骂得痛快,估计回去能多喝二两酒。
    ......
    话分两头,我们该说说国内了。
    到了九月长江就进入了枯水期,按照计划,应该实施疏通长江三峡航道,炸毁礁石的工程了。
    三峡的礁石中,最有名气的,对于航运最危险的,莫过于滟滪堆(读音:yanyudui)了。它位于白帝城下的瞿塘峡(瞿qu)峡口之处,后世的1958年被炸除。
    一首民谣《滟滪歌》把滟滪堆的形状和危险性描述的淋漓尽致: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
    (此处略去30个字)
    我们解说一下这个滟滪堆,就可以知道三峡的礁石有多么的凶险了。
    其实那首滟滪歌也有缺陷之处,他会让人误认为此物不大,最多像一个大象,最大的大象不过三米长两米高,这就误导了没有见过它的人们。这个滟滪堆其实是个庞然大物,方圆四五十米,高十几二十米,他的四周都是悬崖绝壁,那首歌只是说了形状没有说大小。
    中国发明火药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是几米大小的礁石,又那么危险,早就有人想到炸掉它了,就是因为太大了,古人才没有办法。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说到了长江的枯水季节,滟滪堆大部分都裸露了出来,它的底座部分及其周围就成了暗礁密布的浅水区。从下游拉纤上来的船只,由于纤绳被滟滪堆限制,所走的航道就是滟滪堆东北侧和江岸之间,在这个狭窄之地,水下礁石分布混乱,上行的船只极难通过,一不小心船只就被撞碎了。而滟滪堆的另一侧(南侧)是主航道,南岸的山势笔直如刀削斧剁一般插入江水之中,纤夫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上行的船只只能走北面那个险滩。但是下行的船却可以从滟滪堆南侧的从主航道顺利漂流通过。这就是“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说的就是上行的船只危险性很大。
    到了雨季,江水暴涨,上行航路上的礁石被深埋于水中,上行的船只就能顺利通过了。
    可是暴涨的江水在滟滪堆的作用之下,形成了巨大的、杂乱的漩涡,江流急,流速极快,巨大的滟滪堆处于急流的中心位置,它形成的漩涡可以直接吞噬船只。下行的船只在江水的冲击下如离弦之箭,飞速地冲向下游,稍不小心船只就被带入漩涡而失踪或者失控,其结果都是灾难性的。这就是歌词后面几句形容的情景了。
    每到这个时节,下行的船只就聚集在上游不远处,像是在等待着老天爷的宣判。众船队中驶出一条勇敢的船,出行船只上的人们颇有点“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劲头,脸色悲壮,其他船只上的人们都在默默的为他们祈祷。当这只船冲过急流,平安渡过时,船上的船工兴奋地向后面等待的船只招手,船工的号子,山歌分外的嘹亮高亢地唱起来,他们在庆幸着自己的平安。又该轮到下一只船了!就这样,下行的船只一只一只的放下去,真像是渡过鬼门关啊!
    后世炸掉滟滪堆的时候,也有不少不同的意见。第一,滟滪堆是三峡的一景,历史上很多名人为其写诗做赋,例如李白、杜甫这一档次的诗人墨客,为滟滪堆专门的诗词歌赋就多得不可胜数,滟滪堆一炸掉这个景致就没有了。第二种意见更绝,他们说,危险的航路锻炼了人们的机智勇敢的精神,说明了只有经过艰难险阻,才有平稳的坦途!滟滪堆锤炼了我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所以滟滪堆不能炸!
    反正是文人的一张嘴,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辙。
    ---第30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