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新形势新策略

作品:《明末强国梦

    杨嗣昌上任之后还真是干了一件很露脸的事。就是上缴秋赋。
    山东的土地税已经收缴完成,由于政治上的突然变故,本应解送京师的税赋压了下来。杨嗣昌到任查阅了府库钱粮,山东府库之充实程度让他吃了一惊。朱大典到任不到一年,山东竟然富足到这种程度。今年夏季因为冬小麦种植不多,所收赋税很少,当时又赶上了山西乔家囤积粮食一案,山东粮食紧张,就没有上缴,加到了秋赋上。
    山东省的良田计有6500万亩左右,按朱大典今年的土地税收标准零二成计算,正常年景全年的土地税大约就是三百万两白银。在加上商业税、盐税、市舶税(关税),征收了150万两以上,税收总数450万两。扣除山东本地官府应保留的部分(大约六成),上交朝廷的部分就是一百八十万两白银。朱大典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朝廷缺粮,所以打算上交赋税的一半折成粮食,粮价按较低的山东粮价计算就是75万石粮食,此外还要上交90万两白银。
    在大明朝也就是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能有这样的税收。如果北方各省能达到这个水平,朝廷还缺钱粮吗?
    山东省自己留下的270万两白银,使山东成了比较富有的省份。
    这种赚取政绩的事杨嗣昌定然不会放过,经过核对账目无误之后,他到任的第四天就发出了起运上交税粮、税银的命令,并且上奏报告了朝廷。
    顺便说一句,杨嗣昌这个巡抚的命令都要经过朱家的审查,朱大典点头了,命令可以执行。朱大典不点头,命令作废。
    也就是在这一天他接到了圣旨,圣旨中下达了收拢整顿山东卫所,缉拿朱大典,剿灭朱家军的朝廷命令。身在山东的杨嗣昌非常清楚,这个命令是执行不了的。不要说作战能不能打赢,卫所军已经不能听他的命令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卫所军的大小军官全部是朱家的人,原来的百户、千户甚至大旗、小旗都全部遣散了。
    ......
    九月底,台湾的税银、税粮也起运了。
    现在的台湾人口还是太少了,人口不到30万人。大量的可耕种土地闲置,耕地仅有两百五十多万亩,土地赋税大约35万石,折合白银40多万两,和其他省比较就是微乎其微。但是台湾北部朱家的工厂产业规模宏大,工商业的税收再加上海外贸易的市舶税,就是关税,估计总数会接近200万两,达到或者接近了大明赋税缴纳比较好的江南一个省的水平。台湾省本身还要截留作为地方财政使用,更何况对于朱家的军队,朝廷并不拨发粮饷,所以上缴朝廷仅三成,就是60多万两。
    按说台湾建省第一年,应该免税,何况朝廷还要出兵征缴朱家呢?但是朱万化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朝廷手中的粮食、白银多一点,可以更好的应对灾荒、民乱和抵御后金。所以朱万化命令用大明境内的最低粮价,就是一两二钱一石的价格,全部折合成稻米上交。这就是50万石稻米。用大型船舶直接运到大沽口。同时上表南京小朝廷,通知台湾税粮已经起运之事。
    同时请辽宁巡抚王元雅上表朝廷,说明辽宁战乱,这是第一年收复的疆土,田地里基本没有收成,请求免税。
    大明的海上大型商船以1000料大小的居多,50万石稻米用这种船需要60艘才能运完,数量也是不少了。这些稻米并非产自台湾,而是来自南洋的贸易,包装的麻袋朱家自然会换成台湾的。
    九月二十八日,当台湾交税的奏疏到达南京时,朝廷给台湾的圣旨也到了南京,一同到达的还有五军都督府委派的总兵。这个圣旨还是对台湾建省的答复,即台湾归属福建;任命朱万化为台湾知府;朝廷组建台南卫。
    南京的官员已经知道了因为基本法的变故,和朝廷对山东用兵之事,看到台湾上交的税粮,只能摇头苦笑。这种神奇之事,算的上有史以来的奇闻!朝廷出兵征缴,被征缴的一方竟然上交税粮!还不是小数,仅仅台湾一地就是60万石!
    ......
    朱家栋很快赶到了山东,他首先参加到组建议会的工作中。议会组建完毕后他将被任命为山东的行政长官。山东省有六个府,它们是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和登州府,有80多个县。因为情况紧急,首先从府城所在地选择任命了一批议员,每个府两名,并选出一名组成了省议会。第二步再由这些议员配合一些雇员和朱家派出的政工人员一起,选择任命每个县一名议员(山东的县很多,每个县选两名人数就太多了),组成府一级的议会。以后每年每个县选举一名,到第三年议会满编时,每个县就有三名议员了,府一级议会大约五六十人。省级18名议员。
    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初期的议会只有一个财政公署,几乎没有多少权利。直到所有的议员都是选举产生了,并且议会人数满编之后才能建立权利更大的下属机构,例如廉政公署。不管怎么说,议会的架子先要搭起来,很多事情还要利用议会的名义。
    ......
    朱大典的巡抚已经撤掉了,说话办事总要有个名分,再说山东营这个名字还能不能用,怎么办?这个难题要解决。
    历代的英雄豪杰在打天下的时候,都会有韬晦之策,三国中著名的故事“青梅煮酒论英雄”之中,刘备表演的淋漓尽致。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都是说要低调,要藏拙。但是无论军事斗争,还是政治斗争,斗争的策略不能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面对复杂的实际情况,临机应变,不能死板教条。现在朱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高调,要有个名分,朝廷不给,就自己任命,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朱家与大明王朝之间的斗争中,政治上的斗争、舆论上的斗争是主要的,军事手段是辅助性的。需要占领舆论的至高点,说话要有人听,要引导着舆论的走向,要有强有力的话语权是至关重要的。
    在大明这个时代,在民众的传统意识中,身份地位与话语权直接关联。没有身份,说话就没有分量。朱万化只是一个白身(没有官职,文凭不够级,仅仅是个秀才,所以就是白身)与崇祯皇帝斗,身份差得太远,说的再有理也是人微言轻。所以,身份地位是必须要有的。
    于是十月二十二日,朱万化发布命令,朱家所有部队的名称放弃旧的称呼,统称“大明国防军”,简称“国防军”。浙江护路队为国防军第一师,台湾军为第二师,山东组建第三师,辽宁组建第四师,南阳护场队扩建为独立第一团,琼州(海南岛)组建独立第二团。各个舰队统一冠名“国防海军”,例如南海舰队,就称为国防海军南海舰队。各地武警部队统一冠名“国防武警”。
    任命朱大典为大明国防军大都督,朱万化自己为国防军监军。任命朱家栋为山东省行政长官,组建山东各级政府。
    ......
    大明的形势变化太快,不少人匆忙间有点不知所措,身在济南的朱万武就是其中之一。他从济南发来电报询问:浙江怎么办?言下之意要不要取得浙江的控制权,组建议会,实行宪政?
    浙江的兵力最强,一个齐装满员的师,训练时间长。其中的骨干参加了遵化、辽宁、台湾、和零星的剿匪,也为其他部队组建不断的提供中下层军官和骨干士兵。但是,由于需要朱万武担负着护路队的名义,维持朱家的基本力量。所以除了这次到山西围剿一伙乱民之外。历次大战朱万武都没能参加,他嘴上没说,心中肯定是有怨言的。急于做出成绩,有所表现的心思肯定有。在几个兄弟中朱万化也要考虑平衡。因此,朱万化给他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回答他的问题,同时也要安抚他。
    朱万化说:“三弟,要论贡献,在我们兄弟之中你应该排在前面。这不是我为了安慰你才这样说,事实如此。浙江是我朱家的根本,我们的一切作为都是以浙江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个基本点我们将一事无成。你保住了我们的根基,就是最大的功劳。这次我军出击山西,你的功劳也不小。为了让你有更多的一展才华的机会,下一次重要的征战,必定会调你出征。但是我也要事先提醒你,以我朱家军之强,世上无敌,强军没有名将!战果是辉煌的,将领是平庸的!你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否则会自寻烦恼。”
    “浙江之事,简单的说就是顺其自然。在浙江,我们唯一重要的就是金华和曙光基地,金华可以不动声色的缓慢图之,以求全面控制。若有不稳迹象,可以使用雷霆手段强行占领,曙光基地绝不容他人染指。除此之外,别人不招惹我们,我们也不要干预他们。浙江如果再出现土匪可以剿,此外就不必用兵了。”
    “为什么我们要采用看起来十分软弱的策略对待浙江呢?有两个原因:其一,我朱家看似很强,实际上还是弱小的。兵力很强,人数很少,我们不能占领所有的地方。倘若有天下群起而攻之的情况,我们是招架不住的。占领一个地方容易,治理一个地方就难了。我们几年之前就办了学校,其中就有政务学校为我们培养管理地方的官员,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培养的人数远远的不够用。大明的现有官员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经过改造、教育、同化。比如现在的台湾,放上几名现有的官员照样可以用,我们也不必担心他们。这是因为台湾这个大环境我们已经控制了,其他的地方就不行了。对于大明现在的各省,我们都要缓慢图之,要在宣传、教育、引导上下功夫使其缓慢变化。在山东之所以采用比较强力的措施,首先是对于一个省我们还是有能力的,其次是山东已经有了军事、政治、经济方面的基础。”
    “第二个是因为我们当前还有其他的重要事情要做,这就是粮食。大明的灾荒,战乱还要持续一些年,我们要稳定住大明的大局,就必须要有粮食,此事刻不容缓。因此,如果在几个行省的事务中捆住了我们的手脚,而使粮食的大局恶化,大明就必然是一个天下大乱的局面,再强悍的军队也是控制不住的。”
    “大哥知道你很聪明,因此,希望你能在政务上下一些功夫。对于将来我们参与治理天下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封长电报也使从来是大大咧咧的老三沉思起来。这还是大哥第一次郑重其事的教导他。
    ---第19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