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台湾建省

作品:《明末强国梦

    到了崇祯四年七、八月间,正是大田作物的收获季节,经过两个多月的剿匪,河南省境内的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下来。大小城镇中新的工厂、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的冒出来,新的商铺纷纷开业,市面一片繁荣。河南巡抚吴光义、巡按吴甡分别给朝廷上表、呈奏疏报喜,称河南政通人和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虽然有自吹政绩的嫌疑,也的确是河南的实情。
    报喜不报忧是官场的痼疾,古今的官员均不能免。河南形势一片大好,无忧!真的无忧吗?
    远在台湾的朱万化却是知道河南的隐忧。河南省除了南阳之外,无论作物品种的选择还是农田水利的建设,还不足以抗拒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虽然今年的灾情略有缓解,农作物的产量仍然是不足的。工业、手工业、商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增加不少人的收入,城镇附近的农民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有钱了,干什么?原来半饥半饱,米糠野菜也能度日,现在有钱了,他们就有能力购买商品粮度日了。如果没有新的粮食来源,就会引起大幅度的粮食涨价,这是商品的供需准则。河南粮价上涨,周边省份粮食也不富裕,这就会带动周边省份的粮食涨价。粮食是社会最基本的物资,它的价格是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粮价不稳,会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
    因此,朱万化打算按照河南的粮食需求情况,逐步调动粮食进入河南,预防粮价上涨。由于朱家在河南只有南阳的西峡县存在一个农牧场,和一支护场队。按照朱万化的原则,朱家是不能直接在河南开设商铺的,只能选择代理商,这是避免麻烦的措施。但是,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首先是通过今年的剿匪和扶植、引导河南的工商业,朱家在河南的影响加大了。其次是这次调入粮食的力度比较大,如果有自己的一间商铺对于控制河南的粮价更能够得心应手。因此,他指示贸易公司的朱颜,在开封开设一家规模大一点的粮店,经营批发零售业务,并告诉他这是一个特例,其他地方是不允许的。尽快调粮食进入开封,开始售粮。粮价的原则是参考周边省份的最低粮价。并且随时报告河南有关粮食的情况。
    粮价稳,河南就稳定了。河南稳定了,中国的大局就稳定了。河南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朱万化对河南特别上心。
    想到这里,朱万化又不由得想到了四川。稳定的河南限制了西北乱民向中原的发展,这边堵住了,别的地方就可能出漏洞。对于西北乱民,这个漏洞就是四川。
    原本的历史上,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四川遭受了两次大规模的屠杀,一次是张献忠入川,另一次就是清兵入川。四川的人基本上被杀光了,以至于到了千里无人的地步。据历史记载,清初时期,四川的大城市像重庆之类的府城只有百十户人家。一般县城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
    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经重庆到泸州,沿途巡查,乘船走了好多天,张德地都没有看到几个人,为此感到好生奇怪,当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随从回答:都死了。
    说张献忠屠川的都是清代的人,满清居于统治地位,难免把清兵屠川的罪责推到张献忠身上。对此,历史上是有争论的,证据论述太多,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有一点是所有人都同意的,那就是张献忠嗜杀,杀人成性,即便他杀的人数达不到屠川的程度,也是不少。他杀的最多的人就是达官贵人、士绅阶层、读书人、大小财主,甚至包括张献忠自己设置委任的各级官吏,总之都是精英,这些人被张献忠杀了不少。
    清兵入川的屠杀可是很彻底的,屠城是满清鞑子的常用手段,稍有反抗就会导致屠城,比日本鬼子毫不逊色。清兵入川的战斗过程长达十几年,可以想象屠城的事情定然不少。导致数百万的四川人口只剩下不足几十分之一,比较可信的数据是从600万人下降到三十万左右。这才有了后来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
    这段历史悲剧无论如何不应该在上演。令朱万化头疼的是四川遥远,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朱家也不好冒然进入四川。但是,这件事情总是记在心中,等待机会吧。张献忠入川是在1640年还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办法总会有的。
    大规模的乱民进入河南是在崇祯六年,乱民在河南折腾了四五年,直到崇祯十一年的特大旱灾,就算把河南彻底毁了。以至于后来从大山中跑出来的李自成到达河南时,饥民群起响应,使李自成的队伍从几十人(50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下子就膨胀到号称百万。
    对于这段历史朱万化早就有准备。正在翻看各地民乱的历史资料的朱万化,发现自己有一个疏漏。那就是崇祯四年也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一支名气不是很大的乱民队伍来到了河南北部的边缘地带。这个事件历史影响不是很大,这只乱民队伍很快也被赶跑。但是朱万化突然想到这是一个锻炼部队的机会,朱家军还没有和西北乱民交过手,借此机会实战检验一下自己剿灭乱民的军事战术,也能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这个机会就很难得了。另一方面,台湾、辽宁也需要大量的移民,如果能获得一些移民也是极大的收获。
    朱万武始终没有离开过浙江,这个短期任务交给他。河南刚好有剿匪部队,不必寻找出师的理由,的确是个好机会。但是浙江是朱家的根基,太重要了,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于是,他干脆找来朱万杰,台湾眼下就是组建部队的任务,让他暂时安排一下,立刻去浙江,替换朱万武,主持浙江军务,以便朱万武放心地去河南。
    可是朱万杰提出一个问题修改了这一计划,他说:“大哥,小规模出击一下的计划我赞成,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问题。我们的部队在河南境内有剿匪的使命,是经过河南官府同意的,因此,我军在河南行动自由。但是这个出击地点在河南、直隶、山西边境,并且极有可能进入直隶,真定县(石家庄一带)已经深入直隶数百里。我们没有取得直隶官府的许可会有很多不便,我们用什么理由呢?”
    朱万化点头说道:“是我疏忽了,如果我们不进入直隶,直接去山西如何?现在的山西已经乱成一锅粥,我军进入定然没有人过问。”
    朱万杰说道:“如果去山西,还可以通过河南官府提出出兵协助山西剿灭民乱作战,那就名正言顺了。”
    “不,四弟,既然山西可以自由出入,就用不着跟谁打招呼。现在朝廷用兵捉襟见肘,你送上门的军队朝廷岂有不用之理。一旦朝廷下令调动这支军队,我们怎么应对?
    就这样说定了,我们出两个营,在武安县进内进入山西,沿着太行山向北,最远到太原、阳泉一线,寻找战机,有所收获就回来。如果获得了移民,原路运回,在黄河边上建营地,准备转运。”
    朱家两兄弟又详细的讨论一遍对乱民的战术,修改一遍旧的文档,准备一些地图,由万杰带给万武。
    ......
    现在已经进入了秋收季节,那么秋赋就不远了。大明的农业税一年两次,一次是夏收,就是收割冬小麦,一次是秋收。国家的赋税主要还是秋赋。借着上缴秋赋的时机,上表朝廷要求台湾建省。朝廷批准了建省,我台湾就上缴赋税。这样一来建省就容易一些。
    现在的台湾人口还是太少了,朱家收复台湾时,台湾的汉族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相当,总数不足20万人。收复台湾后陆续移民数量不到10万,就是说当前台湾人口不到30万人。大量的可耕种土地闲置,耕地仅有两百五十多万亩,土地赋税大约35万石,折合白银40多万两,和其他省比较就是微乎其微。这还是台湾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基本上是一年两熟,再加上台湾定的土地税比朝廷高,是零五成,才能收到这些税。
    但是台湾北部朱家的工厂产业规模宏大,工商业的税收就可观了。再加上海外贸易的市舶税,就是关税,估计总数会接近200万两,达到或者接近了大明赋税缴纳比较好的江南一般省的水平。200万两是税收总数,台湾省本身还要截留作为地方财政使用,更何况朱家的军队朝廷并不拨发粮饷,所以上缴朝廷不过三、四成而已。即便如此也有六七十万两,有这么大的一笔税收做诱饵,台湾建省的阻力就小多了。
    在明代,税收方面有一个奇特的情况:农业税、商税、市舶税各省都要如数上交朝廷。除了军费和官员的工资之外,朝廷也没有任何的费用下拨给各省,就是说各省财政所需的日常办公费用只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特别的工程如大型水利工程申报朝廷特批费用,第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设法琢磨来钱的道道。
    如此一来,各种不正规的收钱方式都出来了。比较普遍的是税收中增加火耗。明朝的农业税不收粮食,收白银。散碎的银两到了官府手中要融化、提纯,制成标准的银锭,就是官银。这个制作过程中白银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要由纳税之人承担,这就是火耗。官府规定的火耗为一成,就是百分之十,这已经很高了,其实这就是朝廷留给各地官府的办公费用。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都要提高火耗,一般水平是二成,个别的能达到三成。就是说纳税之人同时要交火耗,比如应纳税一两白银,实际上要交一两二钱,增加的纳税人的负担。
    除此之外,在交通要道上设卡收费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至于各种有权利的部门都设法设卡收费。这种收费从维持办公费用演变成发财致富的手段。在这一点上古人不傻,今人更聪明,从而导致各种乱收费屡禁不止。
    朱万化摈弃了这种做法,直接从税收中扣除七成留作台湾地方财政的费用和台湾驻军的军费,只上交朝廷三成。地方财政正常运作,一般不需要朝廷拨款,这也减轻了朝廷的负担。除了银行业务需要的火耗之外,官府没有火耗这一说。农业税收粮食,工商税、关税收曙光币,没有火耗。设卡收费的只有公路交通费,其他一律取消。
    在初步算清了工农业、商业、贸易的收入,计算出赋税数量之后,朱万化就拟定了上奏朝廷要求台湾建省的奏疏。奏疏的草稿是在山东时与朱大典共同商议拟定的。
    奏疏的内容有:台湾的土地面积和行政区划,列出台湾的一市、三府、十六个县。并且对于各县都有人文、地理、出产及农业工商业的概要介绍。其二是四张地图:一是台湾省地图;二是台湾省包括福建沿海地区、海上主要岛屿及北边的琉球王国,南边的吕宋等这一地区的地图;三是,大明疆域图,当然这份疆域图要包括台湾省和南海诸岛屿;四是从中国南部疆界开始,南到澳洲北部,西到印度东海岸,东到太平洋的地图。通过这四张地图,可以让大明朝廷上的大佬们对台湾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同时也扩展一下眼界。
    但是世界地图没有放进去,太超前了怕他们一时接受不了,另外也会有人质疑:那么遥远的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就是,朱家驱逐外虏收复台湾的大致经过,以及台湾历史沿革,对外部的政治经济地位,当前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然后是台湾当前政权建设的情况,各级官吏的名单。还有仿照辽宁省的惯例,组建属于台湾省管辖的各种武装力量的构成、人数。台湾的正规军有一个师的编制,一万人。武装警察一个团的编制,2500人。警察约400人。并特别注明台湾是海岛省份,海防特别重要。因此应该组建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没有提黄海舰队),总人数6000多人。舰船总数约300艘。但是没有详细的叙述舰船种类,兵器情况。这也是朱家的海军第一次对朝廷亮相。注解中简单解释了军队的师、团、营、连、排、班的编制和人数。并且含糊其辞的说是组建,意思是尚未组建完毕。
    然后就是明确要求朝廷委派一名巡抚和推荐倪汝学为布政使,明确不设置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这两个职务。
    最后一项就是台湾当前执行的税收政策和税收额度,并列出了今年各种税收的明细。明确了台湾税收的三成将上交到户部,七成留作省财政和军队的粮饷装备。
    这份奏疏以朱万化的名义呈报到南京内阁。这也是朱万化第一次正式在朝廷上公开亮相,用的身份是台湾驻军总监。本来想用总参谋长的名义,但是,大明的人肯定不能明白它的含义,所以就使用总监这个名称。
    之所以呈报南京,是因为台湾还没有和朝廷建立正式的联系,南京作为大明朝的留守小朝廷,各种机构跟完整。另外,朱家援助朝廷建立的新式火铳生产厂还在筹备建设之中,南京与朱家联系密切。所以朱万化把南京作为和朝廷对话的窗口。
    ---第18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