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封锁边界

作品:《明末强国梦

    一营长连文锦把炮艇船队的军官找来,和舟桥排长一起协商作战任务。
    沿江作战,炮艇就有了机动的优势,特别是每艘炮艇上都有一门20毫米直射炮和一挺轻机枪,一营的火炮排才有两门20直射炮,并且不能那么方便的运动到位。所以明天的战斗中炮艇将发挥重要作用。
    营长连文锦说:“明天的战斗还要多依靠炮艇,但是这里是上游,江面狭窄了很多。夹江两岸都有鞑子兵,鞑子的弓箭厉害。炮艇上无论是炮还是枪都没有很好的防护,一旦遇到密集的弓箭攻击,将会造成伤亡。所以我们的盾牌兵上去几个,用盾牌加强防护,我们的钢盔也可以借给你们一些。”
    “谢谢连营长关心,我们的官兵也都有钢盔,只是平时没有带上。另外盾牌就不需要了,连营长有所不知,我们的炮艇侧面的要害部位,都有防护板,作战时只要竖立起来就行了,并且防护板上部有一尺宽的顶部。抛射的弓箭也能挡住。”
    “是吗,太好了。”
    五月十九日凌晨寅初时分(3点)天色已经大亮了。通化地区纬度较高,夏季早早的就亮天了,这种现象在南方是看不到的。如果到了哈尔滨一带,夏季的午夜十二点,天色也是明亮的,打篮球、踢足球是用不着照明的,甚至看报纸也没有问题。到了黑龙江省的北部,夏季就没有黑天的夜晚了,除非是阴天。这就叫白夜现象,是高纬度地区特有的。
    集安渡口的战斗打响了。三艘炮艇排成一线,从鸭绿江上向北缓缓前进。过了那条通沟河的河口时,一艘炮艇驶入通沟河,其余两艘也抛锚停了下来。此时的通沟河水量也不小,舟桥排的船只还可以进入河口。炮艇上的蒸汽机轰鸣的声音惊动了岸边的守军,在呜咽的牛角号声中,睡觉的鞑子们都惊醒了,纷纷跑出营帐向河边张望,像是军官的鞑子呼喊着集合队伍准备战斗。
    鞑子的营地距离通沟河尚远,距离大约5里。炮艇上的军官们都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并没有开炮。20直射炮射程5里,将将的够上,勉强开炮是打不准的。装在船上驾驶舱顶部的机枪射程1500米,还够不着。他们的眼睛都紧盯着河岸上,提防着突然出现的鞑子兵,他们都知道鞑子兵的弓箭厉害,只要有50米的距离就可以放箭。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舟桥兵的安全。通沟河口向上的位置已经有一营的士兵运动过去,进行火力掩护,和准备过河。
    舟桥兵的动作非常快,架设浮桥用的箱式小船,就搭载在大船上。到达地点后,大船一侧放下一个钢架结构的滑道,小船就一个接一个的被推了下来,这种小船实际上就是长方体的封闭的浮箱,上面有很多用于捆绑固定的铁环。已经跳下大船的舟桥兵们,站在水中、岸上,用绳子拖曳这些小船到达预定位置,抛锚打桩,用绳子固定。大船靠近小船的位置,卸下木板铺设在小船上。小船间距大约一丈(3米),十艘小船就可以铺设30米长的浮桥。通沟河的水面不宽,浮桥很快架设完成。完成架桥的舟桥兵,就在桥的两侧,建立防御阵地,保卫浮桥。舟桥兵也是兵,也是可以参加战斗的。
    舟桥架设完成,一营按建制顺序过桥,留下三连守卫后方,兼做预备队。就在这时,炮艇上的火炮打响了。原来后金鞑子的马队已经冲了过来。
    在崇山峻岭中骑兵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但是,集安这个小平原给了他们发挥的机会。鞑子们已经发现了他们南边的敌情,有部队正在渡过通沟河,于是这200人的鞑子全数出动向南边冲来。五里的距离还比较远,鞑子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知道什么时候掌握什么速度,因此,现在只是小步慢跑,边跑边整理队形。
    马队行进还没有多远,已经是20直射炮的最佳射程了,于是就开了炮。打击马队最好的就是散弹,但是散弹的射程近,所以现在用的还是开花弹。直射炮是直瞄火炮,哪个地方人马密集就往哪个地方打,每一炮都能打倒两三个骑兵。近在眼前的爆炸更是惊动了没有这种经验的战马。马匹受惊的混乱比炮弹的杀伤力更厉害,胡乱冲撞的马匹也造成很多鞑子落马,有的就被活活踩死了。
    鞑子的马队被炮击也是常事,大明的火炮也有开花弹,只是威力和射击速度不同。因此鞑子的军官们拼命的呼喊着,整理着混乱的队形队形,不由得就加快了马队的速度,向前猛冲。
    马队速度很快,渐渐进入了机枪的射程。最早过河的一连已经架设起新配置的机枪,炮艇上的机枪刚好是侧翼的位置。两边的机枪同时开火,形成了交叉火力。这还是轻机枪的第一次实战,面对的是快速的骑兵。
    连续的射击,声音也有一些恐怖,有点类似于连续的鞭炮声,黑火药烟雾也比较大,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骑兵一片一片的倒下,场面类似于直射炮的散弹效果。很快一营的直射炮和炮艇上的直射炮都更换了散弹开火了。
    火炮的散弹是在弹头中装入大量的钢珠,弹头的外皮是薄薄的铁皮,炮弹离开炮膛不久就被少量的炸药爆开,钢珠和弹皮飞散开来,成一个扇面横扫过去,杀伤面极大。对付集团冲锋人或者马匹可以成片的杀伤。
    这么强的火力下,200多骑兵就显得太少了。几门直射炮只打了两发,就失去了目标,不得不停火了。
    一时间战场上又安静下来,只有零散的枪声。待硝烟散尽,战场的惨状都看在大家的眼中。零散的几匹马在无目的的走动,个别幸存的鞑子们傻傻的无助的站在那里,已经忘记了逃跑,受伤尚有一口气的人和马在嚎叫哀鸣,被打碎的残肢断臂抛洒得到处都是,大地一片通红,说血流成河也不为过。面对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鞑子的骑射优势荡然无存。
    上游的鸭绿江水面不宽,这边的战斗,江对面的鞑子们看得清清楚楚。一阵发呆之后轰然而散,不知跑到那里去了,反正是不敢过江参战。
    一营顺利占领集安和鸭绿江对岸的满浦。过江进入朝鲜的2000鞑子顿时成了孤军。
    ......
    五月十九日,当毛承祚派出的通信船到达朝鲜的仁川港送信的时候,朝鲜的大学士吴达济也亲自来到了位于仁川的大明商馆,递交了一封书信,说明了后金军队已经从满浦进入朝鲜,江界告急,要求大明出兵。
    满浦和集安隔鸭绿江相望,是个小镇,实际上此时已经落入辽宁独立团一营之手,朝鲜人还不知道。满浦东南30里就是朝鲜平安道的重镇江界。
    商馆的官员告诉吴达济,大明已经知道了此事,并递交了辽宁巡抚王元雅的书信。王元雅的信中说的明白:我大明官军已经封闭了边境,不日即将收复满浦。进入朝鲜的只有2000后金军,他们已经成为一支孤军。我大明可以保证后金再不会有援军过江,但是,我军也不进入朝鲜。2000人的鞑子兵就由朝鲜方面解决。落款是大明辽宁巡抚王元雅。
    商馆的官员又叫来送信的使者,使者传达了毛承祚的口信,希望朝鲜方面,快速行动,把2000鞑子兵围堵在朝鲜北部的大山里。因为,鞑子的骑兵在大山中不得施展,容易聚歼。这个话如果放在书面上,就有点指手画脚的意思了,对朝鲜方面不够尊重。口头上说一说,是商议的意思。
    看过书信吴达济大喜,心想自己力主交结大明,维护大明的宗主国地位果然没错,以朝鲜一国之力解决2000鞑子兵还不是轻易之举。毛承祚的建议他也认为很恰当,并且感谢毛承祚没有摆出上国大臣的凌人气势。
    他当即就写了一封给王元雅、毛承祚的感谢信,兴冲冲的走了。
    ......
    崇祯四年五月三十日,朝鲜方面调动一万大军分两路向北进军。东路集结在咸兴府,西路集结在东遂,也是朝鲜的宁边大都护府,现在的熙川。这是北部山区通往朝鲜内地的两条交通要道,朝鲜方面终于把2000鞑子兵堵在了大山里。
    吴达济亲自到前方督战,驻地在东遂。此时江界已经落入鞑子之手,并且鞑子已经知道后路被断,犹豫中没有快速向南突袭,错过了时机。为了顽抗他们进行了屠城,江界的朝鲜人大部分被杀,鞑子们抢夺了城里的粮草,并洗劫周围地区。
    吴达济命令出动小股部队多路搜索,两路大军的主力沿着主要道路向江界进军。他的意图是稳扎稳打,以优势兵力对鞑子包围聚歼。
    山路难行,加上吴达济求稳,两百多里的路程,朝鲜军走了八天,于六月初八,两路大军将后金的2000侵略军围在江界城中。
    ---第16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