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救援赵率教
作品:《明末强国梦》 皇太极说:“都说‘花皮’凶悍,多次交手,俘获他们的人了吗?还有他们的火铳,可否有缴获?挨了打也要知道对方是谁吧?”
所有的人都闭了嘴,不出声了。代善说:“没有任何缴获,因此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看到这些人穿的棉衣很臃肿,衣服颜色花乱,像叫花子,所以都称之为‘花皮’。”
这时,一个看着像汉人的幕僚说话了:“大汗,昨天遵化的细作曾向您禀报,说前不久遵化官府下乡购买百姓的粮食五万石,囤积在城中。他还说:关宁军赞划孙元化的家丁队到了遵化,孙家的家丁来自江南,南方人怕冷,所以穿了厚厚的棉衣,显得臃肿。在下揣测,这些花皮莫不是孙家的家丁?因为出征匆忙,印染废了的布匹做了棉衣,看来这江南也不是富足之地呀。”
这大明朝的官府真是个大筛子,四处漏风,完全没有保密的可能,什么事也瞒不住敌方。五万石粮食的数量都被对方探听到了,孙家家丁队也探听到了。五万石粮食是对的,但城中只有一半,另一半在北方支队的大营中。
“有道理。”皇太极称赞道,说得那个幕僚一脸得意之色。“看来这江南有了新式的火器,与大明官军不同。据细作禀报,孙家的家丁不多,只有几百人,这就不足虑了。遵化乡间的征粮劫掠,要小心一点了,如果出动,就大队人马,小队出去劫粮的行动就停止吧。
攻城的器具准备如何?可以攻城了吗?遵化城的这批粮食可是好东西呀。”
阿济格答到:“启禀大汗,还需两日准备,就可以攻城了。”
古代攻城的云梯(就是很高的梯子),冲车,或者叫盾车等等攻城器具,都很笨重,军队出征很少携带这些东西,一般都是现场制作。
皇太极说:“我也知道大明朝的中原不是好进的,危急四伏啊!但是辽东的饥荒怎么办,蒙古只有牲畜的肉,没有粮食,蒙古的粮食也是来自大明的中原。打开遵化城数十万石的粮食就有了。遵化如此,中原更富足,这一仗打好了,今年的粮食就有了,各位尽力吧!”
几天后鞑子也吸取了教训,劫掠的次数减少了,开始组织大队人马,出去劫掠的队伍不敢分散,北方支队就集中连营级的力量给予打击围歼,直到鞑子再也不敢出来劫掠。北方支队的游击战极大的保护了遵化平原的百姓,这些都是后话。
......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四的辰时(上午8点),三屯营的侦查点传来了报文。(预设电报线路已经连接好了。)
报文说:一只大约4000人的明军队伍从东边来到三屯营。在三屯营前滞留了大约半个时辰(1小时)然后向遵化城而去。
朱万杰是不知道赵率教战死遵化城外这段历史的。但是他的判断也很正确:从东方而来的明军,应该是关宁军的援军。没能进三屯营,可能是朱国彦拒绝他们进入,他已经拒绝北方支队一次了。可能这支援军并不了解当前遵化的军情,或者军情紧急不得不冒险行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遵化城外行军存在极大的危险。敌大军压境,鞑子的小部队每日在遵化城外游走活动,意外的遭遇战在所难免。明军长于守城,短于野战,形势十分危急。好在由于北方支队的游击战极大的打击了后金的气焰,后金军在遵化城外的活动明显减少。
历史上的记录:因为皇太极的军队突破了龙井关和大安口,直接指向遵化,遵化是京东的重镇,袁崇焕想把后金的军队阻截在这里。他急令平辽总兵赵率教率四千兵马,驰救遵化。赵率教率部急驰三昼夜,行350里,到达遵化以东的三屯营。但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让入城,赵率教只好纵马向西,驰向遵化。十一月初四,赵率教率援军至遵化城外,与后金贝勒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相遇,误入埋伏,中箭坠马,力战而亡,全军覆没。赵率教战死,是明军的重大损失,袁崇焕失去了最得力的大将,也失去了救援京师的最佳时机,致使遵化城破。
......
这段历史朱万杰不知道,但是他决定救援这支明军。如果有这支力量进入遵化城,遵化就比较安全了,关宁军的守城能力还是不能小看的。卯时(早晨6点)四营已经出击,正在平原上活动。朱万杰传出命令,四营的各个分散的小部队分别寻找关宁军的援军,协助他们进入遵化城。
两刻钟(半个小时)后,四营一连(连长朱全柱)的气球观察哨发现了已经临近遵化城东南的明军,正在和数量相当的后金军激战。四营一连是战车连,有十辆战车。
由于北方支队的游击战,在平原上活动的后金鞑子兵少了。但是皇太极改变了小股出击劫掠为大队出动,这个情况北方支队还不知道,依然在分散打击鞑子的劫掠小队。这支四千人的鞑子兵,在平原上就遇到了赵率教的援军。赵率教率领的明军大约4000人,拦截的后金军同样4000人左右,其中包括部分蒙古鞑子,后金鞑子属于阿济格的正黄旗,是后金的嫡系部队。双方猛然遭遇,就地展开了野战。
一般说,后金军野战能力强于明军,双方人数对等,后金一方全部是骑兵,明军多数是步兵,明军已经处于下风。后金军挡住了明军进入遵化城的去路。此地到遵化城下尚有四五里,明军且战且退,已经是进城无望了。
四营一连连长朱全柱,他是金华县石门村人,就是南霸天事件中受害人娟儿的弟弟,小名柱子,为了报答朱家的恩典改姓为朱,取名全柱。起初朱万化看他年纪小,安排做了通信兵,苦大仇深的他不甘心做通信兵,闹着要上第一线杀敌,于是就转到了一线的部队。在护路队中表现很好,各项训练成绩拔尖,年龄不大,才十七岁,已经晋升为中尉连长了,他是朱家军最年轻的连长。
朱全柱的队伍很快接近了战场,为了避免误会,朱全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战车卸下战马、挽具组成战斗队形,等待进攻命令。他自己带了一个通信兵,空手骑马进入明军之中,表明身份,要求见明军主官。见有援军到来赵率教当然高兴,立即见了朱全柱。
朱全柱单腿跪地说:“赵将军,”引荐的兵丁已经说明了赵率教的身份。“我们是孙元化大人的家丁队,奉我家三爷孙和京之命,前来助赵大人进城的。”孙家的家丁到了遵化,赵率教是知道的,来这里之前还见了孙元化一面,孙元化还嘱托多加关照。
战场上形势危急,废话就不能说了。赵率教问:“尔等如何助战。”这个赵率教长得一脸的痞子像,他打仗是把好手,为人处事却是多有欠缺,得罪人太多。现在他说出的话就欠考虑。朱全柱也不计较。说道:“下官(连长已经是军官了,因此自称下官,也有回敬赵率教不客气之意)可以助将军有二。其一,逼退后金军,助将军进城。其二,联络遵化城中巡抚王大人。”
啊!赵率教看着这个年轻的有点不像话的小军官,心中更是吃惊,看他们人数不多,能有这个能力?不是太年轻了,不知轻重?还有联络王元雅,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吗?能进遵化城吗?不过这时他已经看到孙家家丁队的气球,这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心中也是惊骇。
这时,敌军又一轮的冲击开始了,远处传来马蹄轰鸣声,明军一片忙乱,准备迎敌,已经有军官前来传报和请示如何对敌。朱全柱也看出对方的心思了,对于外人对自己军力的疑问,早已见怪不怪了。也有心露一手,否则后面如何合作。于是他上前一步,说:
“赵将军,请准许下官退敌!”
赵率教正在和幕僚及手下军官商议退敌之策,已经打了一个多时辰,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万般无奈之际,猛然间听到朱全柱的话就是一愣,心想试试吧,也看看他们的战力,反正自己也没有多少办法了。赵率教只说了两个字:“准了!”
朱全柱回身对通信兵说:“命令:全部迫击炮,三发急速射,目标,敌军冲锋的骑兵。”
通信兵择一高处站立,双手举旗,上下左右挥动一番。那边战车上的炮声已经传来。
这时对阵双方处于混战状态,距离很近也就一百多步(130米),战车就在明军身后,掷弹筒是射程最近的炮,也能打250米到300米,冲击的骑兵完全在有效射程之内。这个距离也不用怎么瞄准,更不用试射,一打一个准,而且炮弹专门打成群结伙的骑兵(骑兵目标大),本来骑兵就是靠成群结伙的气势,和速度、冲击力取胜的,正好对上了火炮这个克星。10门掷弹筒,两门82迫击炮,各打三发,就是三十六发炮弹,每颗炮弹杀伤半径5米(82迫击炮杀伤半径10米)。方圆百米的一个范围之内就剩不下什么了。迫击炮的射速是每分钟25发,三发急速射连10秒都不到,就打完了。
原本两百多气势凶凶的骑兵,被淹没在红光闪闪的一片爆炸之中,只听人喊马嘶,人和马的肢体在空中飞舞,等硝烟散去时那个凄惨的景象,难于言表,人和马匹的碎肉到处都是。在这个打击范围之外的骑兵也停止了冲锋,有的马也惊了,把鞑子兵掀下马来,鞑子的战马久经战阵,但是近在身边的爆炸这还是头一遭,难免受惊。这一轮炮弹至少打掉了一半参与冲锋的骑兵(一百多人马)。
实际上,因为北方支队的炮在明军身后,距离也稍远,如果和明军大队人马调换位置,完全可以换成榴散弹,用迫击炮平射(降低角度到30至45度之间即可,迫击炮是不能完全平射的,原因是无法抵消后坐力),那样一来,后金冲锋的200骑兵,基本就没了。
朱全柱又发出命令:“命令:各炮5发自由射击,给我打准点!”
炮声再次响起。自由射击就是一发一发的瞄准了打,就是所谓的点名。愣在战场上的骑兵可算倒霉了,这60发炮弹下去,扎堆的骑兵就没有了。正是趁你病要你命,这穷打落水狗的打法真是要了这群骑兵的命。82迫击炮射程远,已经打到对方的大队之中,鞑子兵的大队人马在惊恐中被炮弹打醒了。纷纷后撤。这个距离不再安全。
明军一看这情况,有的军官就要求往前冲,乘势掩杀。
---第79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