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进位九锡,邺都暗流

作品:《进化之眼

    白晓文此次西征,先后平定汉中、益州,覆灭了刘备势力,再次威震天下。
    回到邺都,皇帝带领百官出迎三十里,以彰荣耀。
    好戏,才刚刚开始。
    董昭、华歆两人联名上表,燕国公有平乱大功,澄清四海、匡扶天下;朝廷应当晋封为王,加九锡,以彰显和群臣之别。
    所谓“九锡(cì)”,其实就是九“赐”,是古代皇帝赏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代表着最高礼遇。
    九锡包括车马、冕服、乐器(乐悬)、朱户、虎贲、弓矢、斧钺等等九种。纵观华夏古代历史,受过九锡的权臣,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可以说是“篡逆”的代名词。
    不过,三国时代的九锡还不能等同于篡逆,因为正是从王莽、曹操,才渐渐开始接受九锡的礼遇。
    而在这灵界三国位面,白晓文算是王莽之后,第一个受九锡的诸侯。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野议论之声,在所难免,不过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白晓文已经削平了绝大部分诸侯,只剩下了江东一地。
    有很多人,都开始计数,白晓文什么时候会真正登基称帝,替代汉朝。
    邺都,大司马府。
    白晓文面前,董昭、华歆二人,拱手肃立。
    “荀彧没有提反对意见吗?”白晓文有点疑惑。
    董昭说道:“荀彧似乎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在臣等呈上晋封燕王奏章之后,光禄卿府邸闭门谢客,断绝外人往来。”
    华歆揣度着白晓文的心意,说道:“主公,荀彧自投主公以来,并无寸功于朝廷;反而屡次阻拦主公进位尊号,以一人而阻绝众望,致使朝臣都有效仿之心!主公不应再留下此人,否则对主公的大计必然有妨害。”
    白晓文皱眉说道:“荀彧的病情如何了?”
    董昭、华歆对视一眼,都摇头不知。他们两人,根本进不了荀彧的府门。
    白晓文叹道:“华歆,你说荀彧寸功未立,未免有失偏颇了。在招降曹操旧部,稳定河南的时候,荀彧也是出了大力的。他如今阻拦,那是他固执己见,看不清大势。孤欲得天下,岂会容不下一个有功之臣?董昭可传令医官,尽心尽力为荀彧诊治,不可有丝毫怠慢。”
    董昭、华歆齐声说道:“主公胸襟,天下无双。”
    白晓文挥手说道:“你们两人也大可放心,孤断不会薄待有功之臣。”
    华歆会意,道:“我等必尽心竭力,催促朝廷早日准许封王奏章。”
    白晓文微微皱眉。
    董昭笑道:“主公的德行功勋,岂是一个燕王尊号所能概括的?主公大可辞而不受,朝廷必然会屡次加封;如此三辞三让,可让天下人都无话可说。”
    白晓文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由此可见,逼宫党还是董昭用着舒心,华歆同学还是要再修炼修炼。
    白晓文随后说道:“邺都人心是否稳定?”
    董昭不明其意,答道:“回禀主公,邺都并无异常。”
    白晓文道:“孤加封燕王,天子公卿,或许会有异动。传令下去,皇宫侍卫、内宦全部替换一遍;原有的内宦互相揭发,我倒要看看有谁敢奉迎天子。”
    董昭惊道:“主公,莫非得到了什么情报。”
    白晓文摇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些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岂能没有丝毫情义?当今皇帝,又是个不省心的主,以恩遇笼络一两名内宦,乃是常事。”
    董昭以为白晓文得了什么密报,心中更惊,便躬身领命。
    白晓文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情报,只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思。他隐隐能感觉到平静的邺都,底下潜伏的汹涌暗流。
    这一查,宦官互相揭发,倒是真的揭出来好几人,都是平素受过天子、皇后赏赐的。
    白晓文亲自审了一下那四名宦官,凭着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三人都是被胡乱攀咬的倒霉蛋,并没有投靠天子;只有最后一人,从呼吸、心跳、表情等等细微之处,可以察觉出破绽。
    “穆顺吗……”
    白晓文微微一笑,对于这位,他也是闻名已久了。
    演义之中,穆顺受了伏皇后的书信,传递给国丈伏完,要密谋曹操。不过事败之后,曹操把穆顺、伏完全族两百多口都杀了。
    先知先觉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白晓文压根不需要拷问穆顺,有了基本的猜疑之后,就直接命令虎贲甲士,包围了穆顺和伏完的家宅,大肆搜查。
    搜不出来也无所谓,大不了白晓文摆酒给伏完压惊。以他此时的权势地位,伏完根本不敢说什么。
    一番搜查之后,搜得伏完平日往来书信匣。在匣子夹层之中,得到了伏皇后写给伏完的密信。
    原来伏皇后在白晓文议封燕王之时,觉得大汉王朝,将会终结在白晓文手中——白晓文篡权的速度有点太快了,这才几个月,又是封公、又是封王,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抱歉,走错片场了……)
    当然白晓文功劳确实大,连续平定各地诸侯,也有请封的资格和本钱。
    但是伏皇后不想坐以待毙,她便写了信,托内宦穆顺传给她爹伏完,恳请伏完密谋除掉白晓文。
    伏完的回书是,现在不宜轻动,不过白晓文(袁熙)即将征讨江南,到那时邺都空虚。假如有机会,他会联络忠于皇帝的文武官员,拨乱反正。
    伏完留下伏皇后的亲笔信,倒也不是行事不密,只是皇后亲笔信件,就跟当年的衣带诏一样,都是代表着皇权诏命的信物,可以拿来号令大臣的。
    对于这种大义名分,三国位面的原住民,都看得很重。
    比如衣带诏,董承等人都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作为盟誓;难道他们不怕衣带诏被搜出来吗?
    不是不怕,而是皇权诏命,意义重大。
    白晓文览信之后笑道:“伏完这个老小子,处事算是油滑,明哲保身。可惜这一次,被他的女儿坑了。我如果不施加雷霆手段,无法威慑人心。也罢,就借这老家伙的人头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