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教育发展方针
作品:《明末超级强国》 鞠正在批复的时候,汤峙进到书房,看见鞠正满脸笑意,问道:“东主,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的开心?”
鞠正说道:“汤老你记得派到瓮水司平定营,那个教授新品种种植的班吗?”
汤峙说道:“记得!那班长还不是很情愿的!他们怎么了?”
鞠正:“是不大情愿,不过现在,他正闲的发慌,居然申请办小学。”
汤峙听说过小学,却没有想到,小学会这样的普及,一个士兵都会想起。汤峙问道:“给他办吗?”
鞠正说道:“他的任务是教别人怎么种田,不是办小学,所以驳回去了!”
汤峙想想说道:“这为什么要驳回去啊?这不是很好嘛?”
鞠正说:“我们要办,就办大的,这边三五十个学生一个学校,那边三五十个一个学校,既浪费资源,又教不好,比如一块,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用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也愿意学。还有一点,这些孩子在学校,那些人会少闹好多幺蛾子。”
汤峙哈哈笑道:“他们老子不好教化,这孩子好教化,这些孩子反过来节制他们的老子。高!高!实在是高!东主帮多少个学校啊?这遵义可是不小啊!”
鞠正说道:“那就多造几个学校呗!”
汤峙说道:“这可是要花不少钱啊!”
鞠正说道:“钱?钱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老师。真不行,让部队里学习好的战士,就地转为老师。这个事情先上报重庆,然后再上报顺天。”
汤峙吃不准上报顺天是什么情况,因为他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这想顺天要钱的事情,很多时候会一去毫无音信,就算会给,也往往拖个几年,于是问了一句:“顺天会批吗?就算批也要好久吧!”
鞠正笑笑说道:“会不会批,几天就知道了!我想想,要多少所学校,多少学生!需要多少老师,多少资金,多少课本。汤老,有没有各县的人头册啊?”
汤峙摇摇头说道:“这遵义短短十多年,经过3次战乱,县衙也毁了2次,里面的人头册早被毁了。就算有这些人头册还在,可是又什么意义?播州之乱,整个播州生民十去其五。奢安之乱,播州又首当其冲,来回争夺,人口更是十去其七。现在也不过是播州最繁华时候的三成人口。”
鞠正问道:“现在整个播州的人口大约在多少?”
汤峙想想说:“最多不过7万!”
鞠正没有想过,一个遵义会这样少,有点焦急的问道:“我是问整个遵义,包括所有的下辖地!”
汤峙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说的就是整个下辖地!”
鞠正说:“怎么这样少!”
汤峙摇摇头说:“这里本来就是险恶之地,人长大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加上这几十年三次战乱,这人口自然更加少了。”
鞠正问道:“那您估计在这7万人力多少小孩?七到十五岁!”
汤峙说道:“这里人十五都可以当2个孩子的爹了,不能算孩子,十三还差不多。”
鞠正想想说道:“行吧,就按十三岁算!”
汤峙说道:“大约有5千上下吧!”
鞠正惊讶的问道:“怎么会这样少?”
汤峙苦笑说道:“你想想这时间段的孩子在什么时候?”
鞠正想想说道:“你说的是奢安之乱?”
汤峙点点头:“那时候战乱,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谁愿意生孩子?就算生下来,也被淹死,否则,那里有粮食养孩子?”
鞠正感觉嘴巴发干!
汤峙看了一眼鞠正,继续说道:“平定营有84个孩子,那是因为瓮安司地处大山深处,又有乌江阻隔,犹鹤参加平定奢安之乱,才保存的骨血,其他的部族哪有这样多的孩子?”
鞠正叹了一口气说道:“5千个学生太少了点,不过这学校按2万人的办,我想用不了几年,这人口肯定会增长上来的。10所小学,遵义两所,其他的每个县都一所!”
汤峙见鞠正敲定下来,就不再说什么。鞠正把大概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全部打到重庆,重庆直接转发到顺天。
文件被送到教育部,朱琦看了一眼鞠正的报告,来到李毅的办公室。劈头就问:“这是遵义的建学报告,我想知道,遵义安全吗?”
李毅接过鞠正的报告说道:“遵义接管比较血腥,但总体上治安还可以,他们还建议军队里把学业比较好的战士作为老师。你那边这几年老师的储备怎么样?”
朱琦白了李毅一眼,说道:“才多少年啊?第一批老师还没有毕业,就被瓜分完了,现在那些学生才学习2年,还是都要拉出去瓜分了,他们只能一边教书一边自学。师范学校,虽然办的多,但时间太短,资源太薄弱了。”
李毅想想说道:“现在有多少老师?”
朱琦说道:“现在才20多万老师,毅哥哥你知道吗?整个大明现在缺少300万以上的老师,你让我们到哪里找?”
李毅放下文件,说道:“这是暂时的困难,该解决还是要解决的,以后国家会拨出国家总收入的2成作为教育经费,所以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对了,提高乡村老师的待遇,城里30银元一个月,那么乡下就40银元,资源也往乡下倾斜。另外所有的小学都办成寄宿制,我不想任何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辍学。”
朱琦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李毅想到那些读孔孟之道的书生,于是问道:“那些老师里,那些旧书生有多少?”
朱琦说道:“现在应该都没有,你不是不允许他们进入教育系统吗?”
李毅想想说道:“年纪小的,可以放宽,让他们进入学校重修。”
朱琦点点头说道:“行!放开那些学校?”
李毅想想说道:“师范还是不准这些人进入,军,政,法学校不允许他们进入,其他的就放开吧。”
朱琦点点头:“是,我这就去安排!”
朱琦自己的事情问完了,就准备转身离开李毅的办公室。李毅起身从办公桌上跳出,双手从背后抱住朱琦的腰说道:“琦儿,辛苦你了!好好的王妃不做,做这个又累又不讨好的差事!”
朱琦说道:“毅哥哥,我喜欢这工作,虽然累点,却感觉到生活的充实,我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朱琦回过头抱着李毅,李毅轻轻的亲了一口朱琦的额头,两人相拥在一起。
没有几天,李毅和教育局的批复就回到遵义。看到批准的文件,鞠正有点激动不已,教育部不仅批准了鞠正的10所小学的要求,并且要求每所学校都要求够容留5千师生的寄宿制学校,另外还派来200名老师。
200名老师是绝对不够的,一个学校都不够,于是重庆也发来允许从部队抽调2000战士就地转业,成为老师的命令。当然这些军人不是遵义的驻军,而是其他部队,面临准备转业的老兵。
学校不能凭自己意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所有的学校都要有自己的规划,最少20年内不要大动。
东北有东北的模块,而这西南的模块,西南比东北多的一个单位就是保卫部,毕竟刚接手,很多匪寇和强势的部族并没有诚服。
汤峙看到批文,心中满是震撼,第一没有想到批复这样迅速,第二没有想到,比自己准备最大的规模还要大上许多,而且想到的更加具体。
汤峙感觉到这个国家对教育有种走火入魔的痴迷,军队在学习,政务人员也在学习。在看到他们的计划里,所有的百姓也要识字,这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只能在这种偏执的政体才能存在。
被驳回建小学的王鹏并没有沮丧,但当知道要瓮水司建立一个5000人规模的寄宿制学校,招收所有的七到十三岁孩子,并且食宿,学杂费全面的时候。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他认为这是他的功劳。
王鹏向保长和长老们通报了遵义的决定,随即整个平定营的百姓陷入疯狂之中。所有的孩子都去读书,而且是所有的费用都全免的,这是天上掉馅儿饼吗?有这样的好事情?
但的的确确从那些秦军的口中得到的消息。经过半个多月磨合,整个平定营对王鹏他们是绝对信服的。
学校办不成了,王鹏的目标转到了碾米机上。这个碾米机是赠送给平定营所有的村民,不是给某个人的。防止被某个人占有,王鹏让人在碾米房外数了一块石碑,大致的意思就是谁独占碾米机,谁将受到秦军的惩罚。
畜力却是比较麻烦的,这东西是活物,需要人养,更何况,这里的水牛价格很高,马匹,骡马,这里是没有的。王鹏把自己的顾虑和保长他们一说,保长说道:“村中的祠堂有水牛的,到时候,碾一担米,交一文钱给公中,作为养牛的开支和公中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