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皇甫嵩来见

作品:《北地枪王张绣

    这边群臣在感叹,董承、杨彪等人立即聚在一起,商议要事。皇甫嵩见得,自然知道他们商议的是什么,便走了过去,对董承说道:“国舅,嵩与张绣有旧,张绣应该不会为难于嵩,不若让嵩去为国舅打探一下消息,亦好知己知彼。”
    董承以及杨彪听得,同时点了点头,董承说道:“如此就有劳义真了。”
    皇甫嵩应了一声,就领着二子,去寻张绣了,留下董承等人继续在商议。
    大帐已经扎好,已经沐浴更衣之后的张绣坐在主位之上,下首除了方才跟张绣去见驾的四人之外,还多了贾诩以及法正二人。只听见法正笑道:“恭喜主公,这么一来,恐怕不日天子以及这些麻烦的大臣就会偷偷溜走了吧。”
    张绣听得,笑了笑,说道:“还是孝直谋划得当,如今既然讨得复建洛阳之责,又将李傕三人击毙,收编了西凉降卒,此行目的算是完成了大半。”
    法正笑道:“如今李傕三人既死,公明他们要拿下关中只怕不难。不过主公辖地扩展了这么多,虽然三郡存粮足够短暂供应关中以及司隶百姓的用度,然而建设关中以及司隶事不宜迟。”
    张绣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这时贾诩又说道:“建设关中以及司隶之事,恐怕不如建设南阳以及汉中那般容易。关中世家虽不如关东多,然而其势力亦不可小视,主公要立足关中,不能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啊。”
    正在三人商讨之间,外面有亲卫来报道:“禀报主公,外面有一人,自称皇甫嵩带同二子求见。”
    张绣听得,还未有所反应,贾诩以及法正就不约而同地击掌笑道:“当真是得来全不废功夫,这次主公要立足关中不难矣。”
    张绣听得,奇道:“文和、孝直,此话何解?”
    贾诩答道:“主公,皇甫家乃是关西大族,乃是关西世家与关东世家抗衡的顶梁柱。皇甫家自皇甫规开始,就屡出名将,关西人尚武,故此皇甫家虽然才兴盛三代,然而已经是关西大族。主公与皇甫嵩有旧,若是此次能成功得到皇甫家相助,关中那些小世家,亦不敢与主公为难,主公得了皇甫家相助,立足关中可谓轻而易举。”
    张绣自然知道,得一个世家大族相助的好处,如若能拉拢皇甫家,立足关中之后,再缓缓对关中这些世家进行改造,到时关中世家就可全为张绣所用了。
    相通了之后,张绣又想起了自己当年若无皇甫嵩之助,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张绣乃是知恩图报之人,于是点头笑道:“义真公曾经对绣有恩,绣就亲自去迎他。”说完便站了起来走出大帐,张绣一动,众人自然要紧随其后了。
    张绣来到营门之前,见到枯瘦了许多的皇甫嵩,立即走上前去行了一个弟子礼,说道:“义真公。”
    皇甫嵩见得,立即一把扶住张绣,说道:“大司马莫要如此,老夫受不起。”
    张绣硬是将礼行完,才说道:“当年若无义真公提携,亦没有今天的绣,义真公之恩,绣此生不忘。”
    皇甫嵩身后的皇甫鸿以及皇甫郦见得张绣的态度,心中暗暗感到惊奇,均想道:“怎么现在的张绣与见天子驾的张绣差距如此之大。”此时张绣已经请皇甫嵩以及皇甫鸿、皇甫郦三人入帐,故此二人只得先按下心中的疑惑。
    入到大帐之中,分宾坐下,皇甫嵩先是饮了一口放在案上瓷杯之上的茶,只感到齿颊留香,赞道:“这莫非就是南阳特产的茶?”
    张绣笑道:“没错,这茶乃是绣家中仆人制作,绣便携于军中,若遇头痛之事,亦可以茶解乏。”
    皇甫嵩说道:“传闻茶一两百金,老夫今日能尝到,亦不枉此生。”
    张绣笑道:“义真公若喜欢,绣这里还有一斤,就送与义真公平日品尝。”
    皇甫嵩笑道:“如此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闲聊了一阵之后,皇甫嵩就说道:“观伯渊言谈,与十年之前老夫初见之时一般无二,怎么方才面见天子,会如此出言不逊?”
    张绣听得,没有立即回答,反而问皇甫嵩道:“义真公以为大汉如何?”
    皇甫嵩想也不想就答道:“苟且残存,命不久矣。”
    此言一出,皇甫鸿以及皇甫郦很是惊讶地望着自己的父亲,张绣亦没有料到一向忠于大汉的皇甫嵩会发出此论,很是惊讶地望着他。
    皇甫嵩叹道:“没什么好惊讶的。大汉如何,其实大家都心中有数,天子自己其实亦知,只不过大家都不愿说出罢了。四百年的大汉,恐怕无人想其倒下,只不过大势如此,又岂能轻易改之,老夫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义真公既然如此直白,绣亦不转弯抹角,今日对天子出言不逊,只是绣不想接天子之驾,养那些酒囊饭袋罢了。”
    皇甫嵩并没有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伯渊今日请求复建洛阳,老夫就知道伯渊所想。老夫年岁已大,恐怕不日就要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只不过放心不下这两个孩儿。我皇甫家三代军功,但到了坚寿这一代已经远远不如乃祖,如今大汉人才辈出,坚寿以及郦儿武非一流,文又非绝顶,只望伯渊看在老夫脸面上对老夫这两个孩儿照顾一二,不知伯渊可答应老夫这个请求?”
    张绣是何等精明之人,一听之下就明白皇甫嵩的意思,本来还想着该如何劝说皇甫嵩,怎知道皇甫嵩早有投靠自己之意,皇甫嵩已老,早就不能上战场,然而有皇甫嵩二子加入,等若皇甫家投靠了张绣一般无二。
    张绣当即喜道:“此是容易至极,且不说义真公对绣提携之恩,两位公子允文允武,亦是大才,得两位公子相助,实乃绣之大幸。义真公既然准备告老,不若与绣岳父为友,共同参研当年东观以及兰台的藏书,义真公久经沙场,亦可将战场经验写成书,让后人拜读。”
    皇甫嵩听完,哈哈一笑道:“想不到伯喈现今生活如此悠闲,终日流连于书海之中,恐怕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吧。”
    张绣笑道:“义真公身壮力健,如今既然准备告老,过上此悠闲生活亦是可以。”
    皇甫嵩听得,摇了摇头道:“难矣,老夫当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暗伤随着年岁增长这几年不断复发,恐怕老夫没几年的命了,此事老夫自知。”
    张绣听得,暗惊,想道:“皇甫嵩、朱隽以及卢植三人也就是这几年死的,虽然不知先后如何,但都是病死,其一是忧心朝廷,其二应该就是当年留下的暗伤问题了。”想罢,张绣神色凝重道:“如此就更不可拖沓了,神医华佗与绣有约,每年都会在宛城留驻一段时间,算起来再过多半月,他就会到达宛城。义真公既然有暗伤,不若到宛城让华神医一看究竟,相信有华神医妙手回春,必能将义真公的暗伤治好。”
    皇甫嵩听得,喜道:“伯渊此言当真?神医华佗当真会到宛城?”
    张绣点头道:“不会错的,绣出征之前华神医已经让弟子送了书信,言明了时间。”
    皇甫嵩听得,向天呼道:“太好了,公伟,你有救了。”
    张绣听得,问道:“朱中郎何事?”对于朱隽,卢植这两位跟皇甫嵩齐名的汉末顶梁柱,张绣都甚是佩服,故此听得朱隽有事,张绣亦很是紧张。
    皇甫嵩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还不是被那些酒囊饭袋气的。”说完将朱隽吐血一事说了一遍。
    张绣听完,骂了几声酒囊饭袋,然后说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救人要紧,绣立即派人将朱中郎送去宛城,宛城尚有华神医弟子以及仲景先生在,到时华神医一到,有他和仲景先生出手,当能治救朱中郎性命。”
    之后便下令道:“黄叙,命汝引士卒百名,马上接朱中郎去宛城医治。叙儿你曾久病在身,当知道该如何照顾病人,万勿让朱中郎出事。”
    黄叙听得,当即应道:“大司马请放心,叙必平安将朱中郎送到宛城张先生处救治。”
    倒是皇甫嵩见得黄叙年轻,望向他的眼神带有一些疑惑。张绣便将黄叙的情况说了一下,之后笑道:“叙儿久在病榻,当懂得如何照顾朱中郎,义真公且放心好了。”
    皇甫嵩点了点头,叹道:“想不到神医华佗医术如此高明,若是伯渊不说,老夫亦不会料到此子在战场之上表现如此出众,竟然卧榻十数年之久。”
    张绣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与皇甫嵩又闲聊了一阵,才让胡车儿送其回去,至于皇甫嵩何时向天子请辞,张绣并没有过问,这事心急了反而不好。
    送走了皇甫嵩之后,孟达入到帐中向张绣禀报道:“主公,伤亡已经统计好了。”
    张绣点头道:“且详细道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