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汉预备役公务员

作品:《大汉光熹

    刘谦正准备回家发动群众,亡命天涯,想不到马校尉头也不回说道:“银印青绶之时挚雁纳采。”之后扬长而去。
    这个刘谦也懂,意思就是,等到做到郡守以上大官再来娶我妹妹。
    绶是贵族、官员佩带玉饰时,系玉的彩色丝带,官员用绶系官印,佩带在身上。后来为了表现位秩高低和权力大小,官员们可以不带官印,但必须佩带印绶,使人一目了然。银印青绶一般指食禄两千石的官员。
    汉代的男同胞们,要想讨老婆都要经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纳采是第一步骤,用现在的理解方式就是提亲。
    古代大雁的日子看来也不好过,很多挚礼的主角就是它,纳采时大雁就是唯一的礼品。大汉可是有着五千万的人口,一年该有多少大雁遭殃。
    大雁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呜呜呜呜,穿越的主角怎么没一个动物保护者,还让不让雁活了!”刘谦安慰它:“别哭了宝贝,你让俺很受伤,一会我把黄飞鸿叫来,给你个利索,这样你也解脱了,晚上偶也有肉吃。”大雁一头从天上掉下来,刘谦捡起来美滋滋的朝厨房走去。
    刘谦感觉自己和大眼妹根本不来电,人家也说了眼下只是权宜之计,走了就走了吧,自己就继续投身艰苦的开创大业中,埋头苦干。
    受尽白眼的刘谦刚刚躺在摇椅上,还没来得及享受丫鬟的按摩,亲随刘义一路大呼小叫的穿过中庭,“少爷!大喜!大喜呀!”
    郡首府来人报喜,刘谦已经成为了大汉中平三年的孝廉,只等来年上雒,进行已经可有可无的公府考试【1】。
    按规矩,刘谦应该向南跋涉千里,到荆州治所汉寿,去荆州刺史王敏那里拜谢,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关系。于是刘谦向报喜的差大哥询问王敏近况,得到的答案是,王大人因平贼有功得到了升迁,到雒阳去做闲散的九卿大鸿胪,现在的荆州刺史已经变成了王睿大人。刘谦心中暗暗庆幸,免去了来回两千里,决定明年上雒时再行拜访王敏。
    送走官差,刘谦对葛玄大汉的郡县分布感了兴趣,问道:“孝先,你找来一份大汉行政地图来,让我参详参详。”
    等了半天没听见有人回话,刘谦四下张望,终于发现,葛玄正在和晒太阳的猛猛沟通无限,心中即使气恼又是安慰,气恼的是葛玄形骸放浪,不像别人那样尊重于他,安慰的是,葛玄不像别人那样无趣,让他有种朋友的感觉。
    院中猛猛看到刘谦走过了,伸出肥舌远远地亲吻他。
    “靠!这小子如今是越来越懒,养了一身肥肉不说,现在居然懒到放飞吻的份上,看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嘿嘿!不会吧?看来偶不该过早暴露企图,让这家伙又逃跑了。不过,嘿嘿,为了你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今天这个恶人偶做定了。”
    两个小时之后,“我打!我打!我打打打!以后——还——跑——不跑——了,嗯!”
    半小时之后。
    “看在你——今天——表现——还——不是太糟——的份上,我就——饶了你,如果还有——下次,哼哼,我告诉——你,没有——下次了。打完——收工!”
    院子里立刻响起,一阵暴雨般的掌声和喝彩声,经久不息。刘谦举手致意,恰似苏乞儿获得武状元般的春风得意。
    “怎么样?人生在于运动,现在我浑身上下格外舒坦,最值得称道的是猛猛一身肥肉,打在上面,啊——!那个手感,啧,好得没法形容,要不要试试?”刘谦顺手把擦汗的稠巾丢在案几上,蛊惑周围春风满面的观众。
    大伙齐齐向后退出一步,把跃跃欲试的小魏延空了出来,猛猛偷偷瞄了刘谦一眼,刘谦假装没有看见。它立刻摇头晃脑,露出森森白牙向魏延示威,当它比划着,双掌撕裂血盆大口吞咽时,魏延也只有避之锐气了。
    最近大家很忙,只有葛玄和猛猛闲的发慌,葛玄闲来无事就调教猛猛,在刘谦教猛猛进攻和躲避的基础上,充分发掘猛猛自身的兽性力量,这一下子可不得了,猛猛的功力像火箭上天一般突飞猛进。
    就在昨天,它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把贝叔重金收购,为了讨皇帝高兴的两只华南虎给goodover了。看到现场表演的刘二狗说,只用三招,全过程只有四秒钟,哈哈,时间当然是根据刘二狗的描述,刘谦掐秒而得来的。
    原来,猛猛是想找虎大大联络感情,谁知道虎大哥根本不鸟它,猛猛恼羞成怒怒发冲冠,于是虎大哥哥俩糊里糊涂被拍死了。就这样,猛猛一战成名,如今猛猛在刘府的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刘谦这个家主。
    这两天猛猛一个劲的得瑟,就像小沈阳那样的跳来跳去,差一点就要在半夜敲刘谦窗户,想让刘谦夸奖它。
    “想让偶夸它,没门!凡事风头超越猪脚的,一概没有好下场,事实再次证明这个铁一般的真理,哈哈哈哈!现在再次自我介绍一下,实不相瞒,小弟就是人称玉树临风胜潘安,一朵梨花压海棠,就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刘谦,哈哈!偶风华正茂、风华绝代、风度翩翩、风光四射——哎哎,怎么大家全都吐了,我跟你们说过,叫你们不要四处乱吐,要是让小朋友看到学会怎么办?就算小朋友没看到,污染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幼稚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成熟,这样污染环境的同时也是一种不文明不成熟的表现。
    怎么大家都晕过去了。来人呀!救命呀!喂喂!121!129!110……
    “靠!你现在让我去那里找大汉地图,那里有什么大汉行政地图,说这样话的全是没文化的一种表现,嗯,看你的态度良好,我负责任的告诉你,大汉只有一种地图,叫《大汉皇舆图》。一般的地方政府是没有的,我为什么知道?这么白痴的问题也会出于你的金口,别忘了我的高祖葛庐曾为骠骑大将军,只是此图远在江东,眼下主公是看不到了。”
    “好!孝先骂得好,哈哈,我决定了,我要自己制作地图,同时还要建立谍报系统。我要教他们最新的地图制作方法,对了,还有沙盘,军用沙盘,哈哈!”
    “主公何为沙盘?”葛玄谦虚问道。
    刘谦兴致正高,没空报复刚才他对我的揶揄,兴奋地说道:“是一种根据现实中的山川河流,而缩小的立体地图,是用蜂蜜、耨米等粘度非常高的胶质调和面粉、木宵、蜂蜡制作的,一般情况下,在局部战役时制作,什么都是一目了然。说句大话,如此用兵了然于胸、如臂使指。”
    葛玄惊秫道:“主公真是学究天人,机智百出,孝先拜服。不过,我听说伏波将军当年就用米粉,做出了类似的东西。”
    刘谦瞪着眼睛,呃!
    当下刘谦匆匆招来刘贝,把他的想法细细说了一遍,贝叔根本就不假思索,马上点头答应,于是大家仔细的推敲每个细节,刘谦也把从小说中汲取的养分全都贡献出来,经过三个时辰的协商,最后决定启动资金为二十万金。
    重中之重为谍报,初期重心是南阳郡及司隶地区,以后随着谍报人员的增加,再向全国逐渐扩散,扩散过程准备是三年。
    最后确定各人的分工,贝叔去宛城搜罗各地流民,贝叔毕竟是闯荡江湖几十载的老人,比起刘谦来说社会阅历丰富,识人之明不是高出一分两分;葛玄负责关于洗脑的各种手段及材料,这家伙确实有神棍的潜质,忽悠起人来使人难分真假,而身上自然流露出的,世家弟子独有的气质容易使人接受他,比起后世大忽悠赵大大而言,更使人防不胜防;而刘谦近期的中心任务,是潜心回忆整理关于制作地图的各项科学方法。
    两天后的一个上午,冬日暖阳斜斜踩在书桌上,刘谦正拿着软笔,一下一下地敲打自己的脑袋,期待敲击出来,已经隐约不见的制图知识,家丁传报,涅阳张机来了一封书信。刘谦马上一跃而起,展开来看。
    葛玄到了章陵没几天,仲景先生就向刘谦辞行,刘谦心中虽有几分不舍,可是又找不到太好的借口,能用的已经用遍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转身离别之前,他答应了刘谦的请求,一生要为大汉的医药事业而奋斗。不是回来之后一直太忙,刘谦早就想去涅阳看他。
    信上的内容使人难以相信,他三日后携友来访,据信中描述,访客九成九的可能是黄忠黄汉升。
    信中内容如下。
    少家主台鉴:
    云天在望,心切依驰。不睹芝仪,荏苒数月。
    闻家主近日已举得孝廉,此乃社稷之福也,家主正可一展大才,施展胸中报复。
    因妙方治愈汉升兄令子顽疾,汉升兄仰慕三秋兮,三日后日巳时携汉升特来拜访,恳挚切切。机应允家主之事,家严一时未通,仍需时日。
    顺祝家主时绥,即问阁下近安。
    仲景谨启。
    刘谦心中再也不能平静,慌忙找葛玄询问士人相见之礼,以前隐约听他说过,可惜已忘记七七八八,只记得初次相见的挚礼(见面的礼物),诸侯用玉器、金帛;公用兽皮;卿用羔皮;大夫用雁;士用野鸡;平民用野鸭;工商者用鸡;地位再低者用鹌鹑。
    “这贺书其时是封荐书,估计这个汉升的拜见信也快到了。按照礼仪,素未平生的两人如果想要相见,要找一位双方都认识的中人,而中人地位越高大家就越有面子。一般情况下,中人是不会一同拜访的,如今仲景先生要和来客一起来,看来两人交情不凡……”
    葛玄后面的话刘谦已经没心听下去,他确定来客一定非黄忠莫属,同时也明白了像黄忠这样的猛将,在刘表手下一直籍籍无名的原因。准确说来,黄忠根本不是刘表手下,刘谦的推测是:建安前,黄忠为儿子的病情所扰,一直没有出仕之心,建安初仲景先生外放长沙太守,也许是为了儿子的病情,也许,不,最大的可能是为了报朋友张机的恩情,而跟随仲景先生到了长沙。建安十年前后仲景先生辞官,归隐岭南著书立说,而黄忠却因为某种原因留在了长沙,一直到刘备横扫荆南之时,大战关羽才崭露头角,被天下人所知。
    【1】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因为尚书令大文豪左雄上奏,顺帝规定举孝廉者,必须年满四十岁;同时又制定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先考于公府,后面试于端门的复试制度。是说先笔试,然后看成绩,要天子出题进行面试。和后世不同的是,进行考试的目的不是要淘汰谁,而是根据成绩来决定,未来做官时职位的大小。从此以后,岁举这一途径就出现了正规的考试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种地方长官的推荐制度,开始向中央考试制度过渡。
    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