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万事俱备吞六合
作品:《大汉光熹》 葛玄做为刘谦的好朋友,他明白刘谦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知道刘谦没有加入宗门的资格之后,很早就给刘谦设定好了道路,但是却不能对刘谦明言。像今天这样的直言,葛玄已经触犯了宗门的规矩,甚至违背了加入宗门时的誓言,所以葛玄的情绪才会显得很沉重。
葛玄的违规提醒,给刘谦指出一条清晰的回家之路,使刘谦看到了这辈子还有和亲人团聚的希望,不过当回家的兴奋渐渐冷却之后,刘谦又开始感到头痛了。
先前推测的史前文明和中国断代史等秘辛问题,已经让刘谦大脑超负荷运转了,葛玄又将道术和空间技术这两个基本上没什么关联的问题连在了一起,使刘谦猜不透道家究竟和史前文明有关系,还是修炼道术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破碎虚空的大能之辈。
严格说来,神学和科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可是眼前所见所闻却隐隐表示,两者之间还有一些联系,这就刘谦对此感到非常纠结了。
推测史前文明和中国远古历史,早就耗尽了刘谦的精力,令刘谦再也没有精力去思考研究空间技术和道术之间的联系,于是刘谦只有暂且将这些事情放下来,一边回到雒阳操持国政,一边暗下默默修炼葛玄的《养生经》,为回家看望父母做准备。
此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熹五年夏末秋初。当年,全国出现了大面积饥荒,函谷关东方的诸侯由于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为了持续作战只有抢夺治下百姓赖以糊口的粮食,使无一存活的百姓们爆发了绵延起伏的动乱,严重动摇了诸侯们的统治力量。
在虎牢关以东陷入一团水深火热的同时,生存不下去的小民百姓和大部分刘谦土地政策不会损伤利益的中小地主,当看到刘谦治下的百姓依旧安居乐业之后,纷纷将希望的目光投向刘谦,迫切期望刘谦能发兵东征迅速结束乱世,给他们一个和平的生存环境。
历史将统一中国的重任放在了刘谦肩上。
可惜,当时刘谦还没有完成全部的军事部署,随后更是发生了刘宏差点驾崩的事情,最后导致刘谦取消了立刻出征的计划,不过还是加快了刘谦对战争的部署节奏。
光熹五年中秋,因刘谦对南益州增兵加强了屠杀力度,南益州的蛮族结束了在原始深林的数年抵抗,最终全部表示愿意做汉人,南益州的蛮族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其实主导蛮族对抗汉军的领导人,大多都是华夏族出身,最早的可能在战国时期就迁到了南益州,汉代时也有很多汉人移居至此。其中有代表的性的是雍氏和孟氏。
南益州的雍氏源自汉代开国功臣雍齿,雍齿,秦末沛人,是刘邦的老乡,后因军功被封做什邡侯,封地就在广汉郡什邡。在汉武帝时期,雍齿的曾孙随军攻打夜郎国时畏敌不前,被汉武帝废除了爵位,此后雍氏就在南益州居住下来。
经过差不多四百年和蛮族的混居,雍氏在生活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蛮化,更是在南益州繁衍成为一个大族,历代都有官吏出任南益州的官职,这样就让雍氏逐渐成为南益州的世家豪强。
至于南益州的孟氏,历史上虽然没有特别显赫的祖辈,可是据文献记载,证明他们的祖上是汉人迁居到南益州的。光绪年间在云南昭通发掘出了《孟孝琚碑》,无论是碑文样式和龙虎花以及汉字记载的风俗分析,汉代孟氏在南益州已经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豪强。
据文献记载,孟氏分为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两个世系,其中的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的一个分支,在汉代已经繁衍成为南益州的大族。
这些南迁的汉人,虽然发展成不同的大族,不过在当时蛮人占据优势的南益州,依然处于少数,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蛮化。如果家族没有出过显赫的人物,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家谱,或者是战乱等原因遗失了家谱,致使南迁汉人的后代忘记了他们出身的民族。在这种情况下,外来汉人自然会将他们当做蛮族土著,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会逐渐以蛮人自居。
这些原属于汉人的当地土著,由于早先年带来了不少文明的火种,就在当地蛮族心中取得了地位,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个部族首领,成为了南益州的代言人。
也正是这些人代表了蛮人的利益,政府就更不会认同这些汉人后裔,双方矛盾激化的时候,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起初,刘谦并不清楚南益州的民族构成,自以为南益州大部分都是蛮族,自然也给蜀汉时期的孟获定性为异族,依照刘谦对蛮族血腥的打压政策,委任魏雄和严颜开始整顿南益州。
当时的南益州,很多地方,由于政府根本形成不了行政能力,汉军对蛮荒社会的南益州非常的陌生,特别是在汉人后裔领导下的蛮人,躲在原始森林中和汉军玩游击战之后,战争取得的成效极小。
一年后,刘谦见魏雄迟迟不能荡平南益州,才开始重视南益州问题,通过细致的了解,刘谦终于知道了南益州民族的构成成分。然后根据南益州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民族政策。
对于蛮族,刘谦依旧保持着打击和安抚并重的政策,而对于汉族后裔,刘谦给予他们许多有利条件,从内部瓦解了汉族后裔联盟。新制定的民族政策,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使大部分汉族后裔感到了汉族超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选择了重新恢复汉人身份。
有这些重新恢复身份汉人的指点,汉军很快扭转了地理环境上不熟悉的劣势,此后对蛮族的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可是当时的南益州毕竟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这些因素还是阻碍了汉军对顽固不灵汉变蛮土著的打击力度。一直等到刘谦命令益州新军和二线后备军队加入战斗后,这才覆灭南益州最后的抵抗蛮族。
南益州稳定之后,由于西方的西域已经被刘谦攻占,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以及北方新汉人政策执行的良好,边患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使边患问题再也不能成为阻挡刘谦统一全国的绊脚石,刘谦决定于光熹六年开始向东方诸侯用兵。
提到刘谦在北方边疆执行的民族政策,有一点不得不提,民族政策推行数年来,效果远远超过了刘谦当初的设想,不但没有出现预想中的不良效果,反而给鲜卑人的军事经济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使鲜卑根本失去了入侵汉地的力量。
最开始的时候,希望迁移到汉地的鲜卑新汉人,因为鲜卑贵族的阻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来到了关羽负责的阴山防区,在汉军强有力的军事打击下,鲜卑军队才狼狈的放弃了追杀。
鲜卑新汉人到达并州北部之后,在教导系统广泛的富有思想指引下,鲜卑新汉人拿起汉军淘汰下来的武器,利用鲜卑人不敢越过大阴山的弱点,就向鲜卑人掀起了激烈的报复。
这些鲜卑新汉人非常熟悉大草原的地形和鲜卑部落分布,他们每一次出击都成功的击败了一些鲜卑贵族,从鲜卑贵族手中获得了许多的好处。战胜归来后,鲜卑新汉人原准备效仿汉军将战利品上缴,可是却被关羽,以弥补新汉人逃亡途中造成的巨大损失为由拒绝。
看着丰厚的战利品全部属于自己,在巨大利益推动下,新汉人复仇的呼声喊得更响亮了,得到关羽的允许之后,他们带着更加完备的武器来到了大草原,不断从鲜卑贵族手中抢掠巨大的财富。
这些鲜卑新汉人之所以收获颇丰,全是拜大草原上有钱也花不出去的弊端所赐,故而他们可以轻易将鲜卑贵族从汉地抢走的金银珠宝等物品,再抢回来。这些在草原上基本上花不出去的财富,回到汉地就不同了,基本上所有参与抢掠的新汉人,摇身一变从最底层的奴隶变成了大财主,这就让感觉到地位天翻地覆的新汉人,更对抢掠鲜卑贵族趋之若鹜。
虽然在连续的抢掠行动中,这些新汉人也遭受了很大损失,可是因为巨大的财富引起的身份转变,这些新汉人坚决贯彻为了百分之百利润铤而走险的理论,不畏牺牲的一次又一次向大草原挺进。
如此一来,刘谦成功的给这些新汉人培养出了强盗精神,使他们成为了并州一个特别富有的阶级,更是将抢掠的精神深深烙印在他们的骨子中。
在抢劫过程中,这些新汉人还不忘将最美好的谎言宣扬给贫苦的鲜卑人,利用鲜卑人想要变成汉人的弱点,成功将希望做汉人的鲜卑贫民忽悠进抢掠大军,这样就有效的补充了死亡的军人,为抢掠的持久进行提供了大量生力军。
由于抢掠大军逐渐的壮大,他们的影响力在草原上越来越大,他们的军队规模也如滚雪球一般的壮大,最后这种情况惊动了整个鲜卑贵族阶层。经过互相协商,自和连死后分裂成几百个势力的鲜卑贵族,最终决定联合起来消灭他们眼中的叛军。
抢掠大军在抢掠中行动如风,可是他们毕竟没有形成真正有组织的军队,在正规战斗中,他们还不是鲜卑贵族联合军的对手。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先是利用鲜卑人不敢踏过阴山的弱点,一旦处于劣势就逃进阴山山脉中,而后他们为了更好的掠夺财富,决定和汉军配合重创鲜卑联军。
对于汉军而言,不管是汉武时期的汉军还是刘谦的汉军,最不希望的情况是到草原上四处追击敌人,因为漫无目的的搜素作战方式,不但会严重损耗军粮,而且还不能取得多少战果。与之相反,汉军非常喜欢大决战,利用高素质的作战意志和精锐的武器,一举重创异族,给异族毁灭性打击。
刘谦当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洛阳,带着精锐骑兵再次莅临大草原的。
战役初期,新汉人抢掠大军付出很大的代价,成功的吸引住鲜卑联军,将鲜卑联军引导汉军预定战役所在地。等鲜卑人进入伏击圈,在伏击的汉军出现后,这些新汉人立刻翻身作战,成功的杀透鲜卑联军的侧翼。
在茫茫大草原上,伏击战术很难施展,故而与其说刘谦这次是伏击战术,还不如说刘谦只是想和鲜卑打一次主力决战。
这次战役中,除了几万名伤亡惨重的抢掠军之外,刘谦动用了两万新建北军和并州战区四万精骑,一共六万名经过再度加强的骑兵。而鲜卑联军,人数差不多是汉军的两倍多,只是这些鲜卑军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作战体系,这也就埋下了一个失败的祸根。
由于是在四面平坦的草原上作战,尽管汉军很快取得了上风,击溃了鲜卑联军,可是却不能阻挡所有鲜卑军的大逃亡。为了尽量消弱鲜卑的实力,在彻底杀进战场上的鲜卑人之后,刘谦大胆的分兵三路,然后亲自率领其中一支军队对鲜卑展开了大追杀。
在这场大追杀之中,刘谦和许多战士一样,三天之内除了只喝过一点水之外都没有进食,紧紧尾随鲜卑人追杀了三天三夜,直到许多战士连刀也提不动,刘谦担心鲜卑出现生力军,才宣布停止追杀。这次战役,刘谦军又创造了一项持续作战记录,为刘谦军此后连续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光熹五年十一月,为了竭尽全力在最短时间内平定大汉,刘谦提前两个月下达了军事调令,命令益州、凉州和三辅的军队,提前向前线集结。截止光熹六年春节,驻扎在后方的主力军队全部达到了制定位置,而二线后备军也开始陆续收到了征召令,他们会在随后的一个月内集结完毕,然后会在主力军队夺取城池后,负责看守城池或补充主力军队兵员。
二线军队征召令下达的同时,各地政府会立刻从民兵队伍中抽调兵力,用来补充二线军队。这些重新组建的二线军队,主要的任务是维持军屯的正常进行,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踏上征途参与作战。
这次军事行动中,陆军主力军团六十万,二线军队八十万,至于民兵,由于数量太多,一时间根本统计不出来。
陆军将会分成五个作战序列,自东向南分别是公孙瓒的幽州军团,关羽所属的并州军团,刘谦所带领的中央军团、李严所属的凉州军团和徐晃所属的汉州军团。
除了陆军之外,十二万水军也会在这场打战役中担当重要的任务,十二万水军,分别是凌操负责的北方水军,四万人;由蔡瑁负责的襄阳水师,三万人;甘宁负责的南方水军,五万人。
凌操的北方水军,平时驻扎在河东和河内郡黄河上,这次主要任务是配合陆军夺取黄河两岸的城池,另外还肩负着运输军事物资的任务。
由于襄阳水军所在的汉水,属于辖区之内,防守的任务最轻,故而水军的数量最少。其中早些年训练的一些老兵,还被刘谦输送到甘宁的南方水军中,以便加强南方水师对长江的封锁。
甘宁所属的南方水师,原来叫做益州水师,自刘谦攻占南郡,打通了汉州和益州的联系之后,为了加强对江陵的防守力量,甘宁就带着益州水师,从江州沿江而下来到了江陵。时下,由于江陵的特殊位置,刘谦大大加强了南方水师的编制,使甘宁眼下成为最有实权的水师将领,这样一来,甘宁就对刘谦更加感恩了。
三支水师之上还有一个水师总部,作为刘谦最早的老人之一,陈武以荡寇将军之职总管三支水师,正常情况下驻守在雒阳,在刘谦最新组建的军部任副部长,平时不干涉各支水军的正常作战。
军用物资方面,大量的连弩弓箭和各种武器铠甲,在休养生息的几年间,早就按计划分批运到了各个军团的前线的武器库中。至于军粮,也是按步骤运抵了前线的伪装粮仓中。这些武器装备和军粮足以保证一百万大军八个月所食,加上光熹六年预计中的新粮,足以保证刘谦军一年征战所用。
按照计划,只有平定中原的战斗需要的军队数量众多,一旦等中原平定下来,攻占南方的荆州和扬州时,只需要十二万水军和三十万陆军,就可以保证取得最后的胜利。故而,只要战斗推展的顺利,即使没有光熹六年的新粮,原来储存的粮食也可以满足统一全国。
光熹六年春节中的镇北王府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将领齐聚一团,经过一天的共同研究之后,大家都同意战役在二月份开战。因为在那个时候,不但各个军团的负责人回到了驻地,而且刘谦送给袁术的大礼也该展示出效果了。(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