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渐蒙笼暗碧

作品:《兴唐

    朝堂上一场风云齐聚,瞬间离奇的散去。
    荥阳郑家忽然传出一个让人更感到奇怪的消息,荥阳几房几乎同时给家族中的子弟下了一道命令,平民百姓生活不易,田地乃是他们生存根本,因此勒令家族中所有子弟不得有任何吞并田地的行为。
    这几大门阀子弟十分多,所以拥有的田产也多,象荥阳郑家拥有的田产几达几万顷。一个青海才开耕出来多少屯田?也不是在荥阳这一片地盘上,也没有这么多的田地给他们吞没。有的在山南,有的两淮,有的远在江南。都派了专人经营的。
    但总的来说,人均摊下来,也不算为过,一个郑家,从荥阳到全国各地,有多少家族的成员?相反,一些新兴贵族与庶族地主吞并起来更加严重。象邹凤炽,个人拥有的田产,几达几千顷。武承嗣朝廷的赏赐,加上各处管事的胡作非为,拥有的田产也超过了一千顷。
    可是这几大家族每一举一动,都有许多人关注的。荥阳郑家这一次表态,意味着什么?
    随后让人恍然大悟。
    李威也在观望。
    说的不算,得做出来。
    郑家这一表率,立即给予了回报,派了国子监的十几位博士,去荥阳郑家取一些珍本藏书回来誊抄,这不算回报,李治接着站了出来,下了一份诏书,这是功绩,李治立即将儿子取得的成果“侵吞”了。诏书昭奖了郑家悠久的历史,严谨的家风,说了一大堆夸奖的话,然后为了表彰,让郑家三十名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
    大头在后面,想要谋财,必须增加各个作坊产业,以及航海,郑家已经用了别人的名义,拥有一支船队,得到了许多甜头,这也是与李威能搭成协议的重要原因。
    不过李威已经发过话,要联系几大家族,“逼迫”皇帝再次放出通海的名额。不但是名额,还要放宽各种政策,包括出海百姓的数量。不让百姓出海,开垦海外殖民地就没有办法进行。后者很难的,有当地的土著人,还有陌生的地形,炎热的气候,各种毒物,茂盛的热带雨林。可却有很多好处,特别象他们这样的家族,拥有的资源多,各种工匠也多,到了海外,只要开发出来,各种产业就能投放下去,连税务都不用交纳。当然,不能说出来的,心知肚明就行。狡兔三窟,在海外拥有一片广大的地盘,也是一窟。
    李威也不能主动下诏,但几大家族逼迫,不然是不守言喏。这也不用明说的。
    但已经让大家感到惊讶万分,再联想新皇帝前往荥阳一行,并且在荥阳郑家呆了好几天,皆是浮想翩翩。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郑家嫁女给梁金柱,花了很多钱,各种财产几达一万缗,梁金柱为了娶郑家这个庶出的女子,下了血本。
    李威听到后,半天都没有作声。一万缗,这是什么样的概念?最好的良田能买五六百亩,最好的部曲能买五六百个,最好的粉头,就是象当初狄蕙与狄好的级别,都能买好几个回来。最大的海船,能打造七八艘。变成黄金,在金价稍贱的今天,能换成近两千两黄金,当初吐蕃求亲,财礼是献五千两黄金,珍玩数百,也就是说,几乎是一半国聘之财礼。
    荥阳郑家见到聘礼到这地步,才羞羞答答的答应下来。然而还做了一件事,让此女拜当地另一个望姓潘姓长者为义女,改姓潘极度低调的订下亲事。潘家虽是荥阳望姓,同亲不情愿,但远远不是郑家的级别,在郑家威逼下,只好答应。
    李威气得哭笑不得,为了配命这一次婚姻成功,他特地让梁金柱用梁金柱的名义,向朝廷“捐款”两万缗钱,然后向父亲替梁金柱这个幼子讨要了一个男爵的爵位。是帝国的男爵娶亲的,不是一名商人。但荥阳郑家呢,从上到下,皆以为耻,那怕最卑微的远房庶出子弟,都不愿意谈论此事。
    并且为了安抚家族不满的情绪,荥阳郑家又做了一件事。
    陛下,我们郑家做了榜样了,主动配合你,停止对田地的吞并,也嫁了女给梁金柱了。不管是不是用了手段,这名庶出女子实打实地与梁金柱家订下了亲事,不日就要完婚。可你也要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答复。
    于是送子弟就学国子监,也将郑宫楚送到了洛阳。这也是一个表态,国子监里的教育环境未必能比得郑家内部的教育环境。但入选了国子监,就能容易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官。示问一下,郑家的人,有可能还是郑家最优秀的一群子弟,能不能通过国子监的监考?又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看到郑家子弟的名单,主考官也会主动放一马。也为郑家带来一些好处。三十名子弟,一旦大半考中进士,以后就会有几十名的郑家人在朝廷为官。
    做官郑家不大在乎,主要是联亲。不联亲,他们始终不放心。
    这项交易外人不知道的,听闻了郑家子弟进入洛阳。洛阳为之轰动,最焦心的是各大未嫁名闺。那个翘首以待,日夜思念的心切,让李威再次汗流满面。几乎几天之内,三十名郑家子弟的所有资料,包括年龄,有没有成亲与订亲,相貌,才华,家中有何亲人,善长的,等等八卦满洛阳在飞。这是没有人将这三十人的资料汇编成小册子,否则一缗钱一本还能被轰抢一空。
    使李威想到了一件事,南北朝犹重门阀,每次互访,皆选国内气度才学与长相最好的名士,于是每一次双方出使,皆引起轰动。最有名的是北魏李谐与卢元明同为邺下风流,其文采长相举止,让梁武帝大吃一惊,对左右说,朕今日遇劲敌,卿辈常言北间都无人物,此等何处来?郑家子弟此次赴京都,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这次荥阳三十名弟子入京引起的轰动,也不亚于多少了。
    可是李治似乎还嫌不够热闹似的,在万众瞩目中,荥阳郑家的几十名子弟终于进入洛阳。然后李治派人通知李威,在皇宫设宴款待,让李威率群臣迎接于天津桥。
    没有迎于城,仅出了一步皇宫,可终是亲迎,还是率领一群大臣亲迎的。算是给郑家表态的一个回报态度。李威听后久久不语,最后道:“至于吗?”
    就差一点说了,倒底谁是皇帝?
    难怪没禄氏不要命地向自己借种,都是开化的中原,对血缘门阀如此看重,就不要说是更落后的吐蕃了。
    没有办法,只好姗姗来迟的,不情不愿的带着一群大臣,迎到了天津桥。李治欣喜若狂,高傲的世家终于低下了脑袋了,但李威却不大服气,认为规格太高,有意地让一群郑家的弟子在天津桥南等候了一会。
    带着群臣来到了天津桥上,看了第一眼,道:“好多人。”
    天津桥南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很大的一片地方皆没有什么建筑物。但此时皆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特别有许多小姑娘,手挥着香帕,就差一点尖叫了。
    抹了一把汗,走过天津桥,又看了看,三十个子弟,大约是郑家有意挑选过来的,不仅是才华,长相也好,穿着更是有些复古,宽衣大袖,秋天的凉风一吹,衣袂飘飘,每飘一次,就让无数个小姑娘眼中亮起小星星。
    大多数人李威认识,走过来,称呼了一下,什么三郎四郎十五郎十六郎的,立即请到了皇宫,不然天津桥能“交通阻塞”。设宴款待了一下,为了迎接这群子弟的到来,朝廷还有意在国子监附近抽出了几间府邸,让他们安顿。宴毕,送了过去。
    李威回到东宫,东宫上下也在全部议论此事。
    低声对狄蕙说道:“若是崔家与卢家的人到来,朝廷情以何堪?”
    狄蕙吃吃地笑,笑完后答道:“阿弥陀佛,陛下行事一直很从容,现在着相了。”
    李威也是呵呵一乐。
    怎么办呢,全国百姓皆以五姓七家为贵,自己说的不算。然后喊来一名太监,说道:“你去将郑家那位小娘子接到东宫,我有话与她交谈。”
    是女子,郑家绝不允许她抛头露面的,此次赴皇宫之宴,郑宫楚不在列。
    一会儿,郑宫楚被带了进来。
    依然戴着一个小帘子,不过此次帘子很薄,能清楚地看到里面如画眉目,丽眸红唇。还化了一些淡妆,显然用了一番心思。身着一身淡碧长裙,裙袂曳地,娜娜而来,象一团轻烟一样,姿态极其雅致。
    “坐。”
    “谢陛下,”微微欠了一下身,婉约地坐了下来。
    “郑小娘子,虽然我不喜这种利益式的婚姻,但很有可能你将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指了指大殿,不过也无奈了,自己是帝王,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来个自由恋爱的啥,包括与没禄氏的暧昧关系,野辞明月的入宫,甚至有可能将来的香黛公主,皆是利益的交换。
    “嗯,”轻声嗯了一下。
    “有的话我要提前说一下,假如你进入东宫,你们郑家乃是名门望族,我却不允许你们家族掺杂你的后宫地位以及将来太子的争执。”本来这一句话不用说的,可这次郑家子弟入京所引起的疯狂与轰动,让李威心中戚戚,也再次估量了一下五姓七家所拥有的潜在实力与影响。
    “臣妾自当转达。”
    “还有,你们这几大家族如同巨瘤,对朝廷政策统一性有着严重的妨碍,可我在你家说得很清楚,我不想采用打压的方式来化解这个难题。是共赢,不但是现在共赢,我希望几百年后你们家族与朝廷皆是共赢。因此,需要你们家族对朝廷的征策支持与配合,这是我想要的。可是朝堂上的争执,我不希望你们家族参与进来。”以前几个妻妾就商议过,东宫太薄,还要充塞女子进来,最好充塞五姓七家的女子,来换取他们强力的支持。但眼看要成现实了,李威却想到了另一件事。其实一旦联亲,已经或多或少有了影响力。仅此而己,想要他们举族来赌博,全力支持也不大可能,反而有可能做出一些举措,让母亲误会,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还能让母亲强力的反弹。不如直接将话说明白。
    “喏。”
    “最后就是你自己,无论你们几人以何方式进入东宫,是我的妻妾,就是一家人。只要格守本份,心性淳善,我就很欢喜了。你家风严谨,家族庞大,我不希望你以后挟自家家族之威,或者家族中的礼节,瞧不起东宫其他人,或者压迫其他人。”
    “喏。”
    郑家的事,也要早点定落下来。东突厥有变,让李威很担心,这不是李治表面能看到的。史书记得不多,武周时好象契丹人与突厥人让唐朝吃了许多苦头,并且东突厥一直没有收回。有可能与母亲对军事不懂,又杀了许多大将有关,但内心之处,从来就不敢小视这次东突厥即将发生的暴乱。未必将突厥人当作自己人,可突厥的地盘必须要占领下来,这叫御敌于国门之外。否则从幽州到河北,从云朔到河东,从丰州到关内,从灵州到灵武,都要开始布置重兵防御,仅次一项,朝廷每年就要付出大量的开支,会远远超过抚恤突厥人的费用。
    心中想着此事,东突厥的战报也正好来到!(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