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作品:《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这样吧,我们家也搞三天活动。豆油是常价,但是肉价我做主,给你们降价!”
什么满减,什么满赠,有直接降价实在吗。
领养活动能瞬间席卷全县,因为什么?肉少人多,大家都缺肉吃!
再有便宜肉,他们听了价格,能不买吗?
十几文钱,能进城消费的人,每家每户都掏得起。
如果肉价是十文一斤呢?
十文一斤,不用凑数满减,不用抽奖返现,他们花这点铜板,就能拎一斤猪肉回家。
满赠是江家最先发起的,自然要跟上。
买一斤猪肉,送二两猪下水!
买两斤猪肉,送半斤猪下水!
买三斤猪肉,送一斤猪下水!
买五斤猪肉,送一斤带肉大骨头!
买十斤猪肉,送两斤带肉大骨头,再加一斤猪肉!
……
数量有限,每家每户,最多限购十斤。
猪肉之外,还有鸡鸭鱼肉。
买鱼送鸡蛋——鸡场多余的非种蛋,现在不清空,过阵子都坏了。
买鸡鸭也送鸡蛋——鸭蛋可以做咸鸭蛋、松花蛋。通常来说,也是鸡蛋受众广。
鸡鸭分公母、老幼,价格略有不同。趁机科普一下“食物”月龄。
“活蹦乱跳的新鲜食材”把百姓们都听乐了。
尤其是母鸡和母鸭,竟然还有正在下蛋的!买回去可以先养着下蛋,暂时不吃!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卖完即止!
人群躁动时,门口铜锣敲响。
谢星珩嗓子哑了,叫人过来帮忙喊话。
“县里百姓就在这里排队,乡下百姓,可以先返乡忙自己的事。天大的事,没有地里的活重要!你们来一趟辛苦了,先回去,我们家会安排人下乡,到你们村子里送货上门,大家放心,都能买到!”
这话说出来,人心尽得。
心里急着庄稼的农户们,感动得泪汪汪的。
县里百姓都在说:“这赘婿不会做生意,心地还是好的。”
又有人说:“心地不好,怎么做得出白送的生意?”
把他们当衣食父母呢。
来江家买东西的人,不自觉挺了挺腰杆。
他们是花钱的人,他们腰板硬!
和豆油一样,养殖场的发展时间要更短,只是家禽家畜的生长月份足够,就能下蛋孵化。
家变过后,农庄焕发新生。带动留下的枫江百姓,投入生产建设,至今已孵化两轮。
两轮的数量,管不到满县的嘴巴。
跟逛小集的店面补货一样,这类活物数量不够,同样需要补货,要另找供货商、合作商。
不拘是个体户还是大商户,谢星珩还亲自去找李屠户谈了生意。
李屠户开了丰州县最大的猪肉摊,徒弟都收了八个!供应着县里大小酒楼的猪肉。
他已有单干的资本,屠户性烈,有把子力气,杀猪刀、剔骨刀玩得溜。谢星珩过去谈生意,他刀就放旁边,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砍人的架势。
这般作为,更显心虚——他怕江家以大压小。
谢星珩是有诚意的。
李屠户愿意合作,以后五五分账。
江家出养殖技术、提供饲料、安排兽医入驻李家的猪场,同时负责经营、销售。
李家猪场,包括养猪的、杀猪的人,都成为江家附属产业和职工。
是对赌协议,一年内,李屠户所挣净利润,没有达到三千两,算江家输。
江家输,以上条件无偿提供。跟李屠户就是正常合作关系,李屠户愿意以批发价,低价提供猪崽、猪肉,但从中分利,想也别想!
若江家赢,李屠户说了:“你能带我挣大钱,猪场还是我说了算,那我们五五分就五五分!”
养猪挣钱,风险也高。
莫名其妙养死的、生病死的、下崽死的,都能让猪场亏损一大笔。
猪场大了,要多请人才能看顾过来。
看似挣钱,花销去除以后,又没剩多少,全是辛苦钱。
李屠户还去江家养殖场看了。
那场面,那能叫养殖场吗!简直是个畜牲行,什么都有!
他们去衙门公证了协议。
安全,靠谱!
除了李屠户,县里再没有养殖大户。
其他鸡鸭都是散养的,陈管事带人,先从相熟的农庄上收,再去乡镇买。
今天的活动告一段落后,有的百姓回过味儿了。
他们捉回来养的鸡鸭猪,以及他们买来吃的鸡鸭鱼猪,只有少数是江家养的,多数都是江家买来的!
他们买来,不要钱给他们养,低价给他们吃。
“白送的……这跟白送的有什么区别?”
抢生意第一天,情绪几转,以感动收场。
远在乡村的百姓们,都在当天买到了肉。
下乡的人,还是“帮”他们出气的镖师们。
他们关切问,东家有没有罚他们。
镖师们乐呵呵的:“罚了啊,罚我们下乡杀猪!”
百姓也乐呵呵的。
晚间吃饭,门户里都传出肉香。
他们掏的铜板实打实,可他们也认为江家跟白送的没有区别。
是把他们当衣食父母看待呢。
抢生意的第二天,才引发回购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