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作品:《[红楼+清穿] 最强纨绔》 至于听众,有没有都一样。
太子既然决定要全盘都说了,那薛攀就肯定没有不听的权利了——好歹这位爷现在还是太子,要收拾薛攀这么一个小小的皇商之子、康师傅一时兴起才封赏了一个六品侍卫的小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薛攀想到没错,因为太子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他甚至还有些愤愤不平——真是,之前果然还是太给这小子脸了,搞得他有些拿大,倒是他想岔了。
就把他想要做的事儿和盘托出,若是这小子聪明,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见太子一脸气闷、气急败坏地开始剖析他自己的心路历程,倒是让薛攀有点儿无语——总感觉这位殿下有些无能狂怒的意思是为啥呢。
行吧,既然你要说,那就说吧,还能不听是咋地。
太子一打开这个话匣子,就有些停不下来。
原来这事儿还真的是太子在背后全程推动的。
从一开始,太子就故意没有选大家都认为合适、并且肯定也能够办好这个差事儿的老四来江南查账,为的就是设一个局让大阿哥和八阿哥翻车。
谁都知道,这江南的地界,是大阿哥和八阿哥的势力范围。
胤礽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已经在太子这个位置上快呆了三十年了。
从古至今就从来没有做过三十年太子的太子,他这也算是开创了历史先河了。
这原本不过只是个他喝多了的时候发的无心牢骚,但是经由有心人一加工,传到康师傅的耳朵里,那就是了不得的事儿了。
而且这种类似的事儿,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往康师傅那儿报告——上眼药,大家都是专业的。就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想着把太子拉下马,这样,大家就都有机会啦。
薛攀看着太子,忽然感觉他真的有点儿可怜。
历史上,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是在他三十四岁的时候,事实上在他这一次被废之前许多年,朝中就已经出现了支持其他皇子的党派和声音。
康师傅活得时间太长了,不是太子不够好,而是对手们都太强大了。
哪怕太子已经是个最强存在,被其他几个差不多势力的兄弟联合围剿,也撑不过多久。何况,太子最后足足撑了三十多年,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为什么其他几位皇子和支持他们的大臣们有这个想法,其实也怪最开始他们选首领方式跟寻常皇家不一样。
他们原本是马背上的民族,最开始是部落制的。
选的首领靠的是八大贝勒推举制,而并不是世袭制。
当然,推举的对象肯定也是皇族中人,但是一般是大家一致推选出最强的一个人,反倒并不是太看重血统和辈分。
就因着这个规矩,当年皇太极、福临之间的皇位传承就差点儿断了。毕竟福临那位皇叔多尔衮,是当年所有皇室成员里头最强的皇位竞争对手。
要不是有孝庄皇太后力挽狂澜,可能这帝位花落谁家,还不一定。
有这种先例在,康师傅一心想用汉朝皇室那种嫡长子继位的法子传承帝位,就有点儿难度了。
毕竟这么一来,辅政大臣们的地位就没有原来那种八大贝勒制度之下感觉更牛逼了——人家那些八旗旗主那是可以推举下一任皇帝的存在,严格说起来,都不算是皇帝的下属,还有点儿二权分立的那种意思了。
不得不说,这种制度在他们没有入关之前,马上征战打天下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只有最强的首领才能领导整个部落获得胜利,所以他们顺利入关,夺得了天下。但是和平年代,这种模式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康师傅自己就深受其害,他爹也是一样,他当然就不想自己的儿子也经历这些了。
不过,这事儿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反正他一厢情愿地削弱了辅政大臣们的权利,到底还是让他们暗中不满,诸位皇子们年纪还小的时候倒是不明显。毕竟那个时候康师傅正当盛年,又是有着解决了鳌拜,平定了三藩这种牛叉政绩的强力帝王,大臣们当然不敢多什么什么。
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子们都渐渐长大了,朝廷中的那些老臣们虽然没了一批,但是那些牛叉的家族还在。
比如佟家、纳兰家、赫舍里家,每一个家族都不让人省心,都想要做这皇帝心里最重要的第一家族,大家一起发力,这才渐渐又朝着那个推举制靠拢过去。
主要原因,还是权力欲作祟——谁不想要权力?哪怕没机会做皇帝,但是可以做皇帝的亲信啊。
想象一下,自己支持的皇子以后成了皇帝的话,那他们就是最尊贵的天使投资人啦(不是),所以,必须得努力让这件事成为现实才行,没听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么?
老祖宗的规矩在那儿摆着,怎么就是非得太子做皇帝不可?
特别是这位二阿哥能够坐上太子之位,全是因为康师傅一个人的意思——因为老婆难产死了所以就把她留下的才出生的婴儿封为太子。
作为丈夫来说虽然的确是很深情了,但作为皇帝来说这也未免太儿戏了。
选择皇位继承人应该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不能就这么简单就定了。没有听汉人们说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