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作品:《争魏》 登记备案之后,一支支“军队”开始向幽州进发,多则两三千人,少则数百人。
愿意去辽东玩命的,肯定都是狠人、强人。
虽然训练不精,但那种杀人越货的气势倒也惊人。
有些不讲究的豪族连口号都准备好了,抢钱、抢地、抢女人……
不过很快就遭到了官府的训斥和教育,豪强们见风使舵,立即换了口号:恢复故土……
而之前退役迁入关东的数万中军将士成了抢手货,焕发第二春,成为这些私军的教头、军官,协助他们训练士卒、制定战术。
甚至有些退役将士招募旧部、乡邻,也组建起私军,大大小小有十六支。
杨峥自然为他们高兴,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对大秦忠心耿耿,将来也是大秦统治辽东的基础。
“可以租借他们提供铁甲、劲弩、战马,有所斩获之后,再归还即可!”
第八百九十四章 墨家
中原这么大的动静,辽东三部和高句丽自然收到消息。
一面向杨峥求饶,一面积极备战,集中兵力。
“陛下一向主张秦夷一家,我部从无背叛之举,陛下何必如此不讲情面?”使者是个文质彬彬汉人,有备而来。
鲜卑人能壮大,正是因为吸收了大量汉人,从单纯的游牧转为耕牧。
“当年邺城之战,你们不是为了司马家出兵清河?阁下何以如此健忘?”卫瓘冷笑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司马家占据中原,得曹魏禅让,我部为其诓骗,不知其究竟,不得不出兵,如今大秦为正统,我部自然归心大秦。”使者倒也牙尖嘴利。
杨峥笑道:“你们若真归心大秦,可举族内附,朕必善待,秦人、鲜卑俱为一家。”
“回禀陛下,鲜卑人不习中原水土,只愿为大秦戍边,还望陛下成全。”
“你们是在为大秦戍边吗?辽东、带方、乐浪、玄菟今为谁人侵占?”杨峥拂袖不悦道。
汉朝在辽东不止这四郡,还有临屯、真番二郡,毌丘俭横扫辽东之后,将长白山之南,外兴安岭的岭东地区也纳入乐浪、带方二郡。
使者脸色难看起来,无论他如何巧舌如簧,都无法改变侵占四郡的事实,想要他们吐出来,根本不可能。
“大秦虽军威赫赫,然中原距辽东三千里,大秦将士不耐苦寒,为陛下计,若战事不顺,只怕有损陛下威名。”
杨峥“唰”的一下从软榻上起身,“你是在威胁朕?”
眼中杀气翻涌。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
鲜卑人在辽东壮大后,肯定会向中原伸手,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同样,中原帝国强大后,也一定会出兵辽东。
“不敢,不敢,外臣只是为陛下计,为大秦计,绝无冒犯之意。”
“那你就听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回去告知三部,要么举族内附,不失封侯之赏,要么洗干净脖子,等着大秦的刀!”
真不知道他们派人来说废话干什么。
使者诚惶诚恐的退下。
“辽东三部加上高句丽,颇有战力,不可掉以轻心,臣愿出征。”杜预拱手道。
他出手肯定最稳妥。
不过马隆在幽州已经准备多时,现在换帅,肯定不是时候。
杜预过去,跟幽州将吏、豪强搞好关系,熟知边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而且马隆的能力也不差,在杨峥心目中,马隆的兵略并不比杜预差。
原本以为卫瓘会出言阻止,毕竟他与马隆同气连枝,杜预立功,实则是抢占了他们的利益。
但卫瓘却一言不发。
相处这么多年,彼此的性情早就摸透了,杨峥瞬间就知道卫瓘的心思,杜预已经位极人臣,此战若是胜了,杜预封无可封,处境会更加麻烦,一举一动会被人盯着。
若是败了,杜预的尚书令也就保不住了。
尚书令差不多就是大秦的首相,权力极大,而中书令只是辅相。
这是竞争,也是内斗。
到了这个层级,没有内斗是不可能的。
上面的人不争,下面的人也要争。
一碗水要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杨峥笑道:“杀鸡焉用牛刀?辽东三部,有马孝兴足矣!元凯莫要忘了,朕的泰兴大典还要你支持。”
杜预何等人,从语气中就听出了端倪,“陛下所言甚是,幽州有马都督足矣。”
大秦蒸蒸日上,大批的良将名臣脱颖而出。
杨峥只需定下国策,整个国家就会朝着制定的方向前进。
说起来,泰兴大典的意义不亚于开拓辽东。
一个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个是现实层面。
泰兴大典的初版名录已经出来。
不出意外,开篇尽是儒家经典。
儒家固然没错,修生养性倒也不错,杨峥也承认它的主导地位,但要给其他学派一些空间不是?
所以在杨峥的要求下,墨家、算学、医术、天文、地理的排位被拉到最前,儒家排在最后。
还规定以后大秦科举,其他科目的录取名额与儒家相等。
举国上下,有太多需要用到算学、医术的地方。
不过此举并没有遭到多大的反对。
一来,杨峥是开国皇帝,想怎么弄就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