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作品:《争魏

    言罢,翻身上马,那十几名彪悍的关西大汉亦龙精虎猛的上马。
    “属下这便去了!”张特在马上拱手施礼。
    “壮哉,我在临羌备好酒宴,为尔等庆功!”
    三千多名骑士向西而去。
    虽是步兵,也配了驮马代步。
    战场打扫的也差不多了,又是七百多将士阵亡于此。
    但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自此河湟皆平。
    而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丰厚的抚恤,子弟会得到照顾。
    杨峥按照各族的习俗,或火化,或土葬,或天葬……
    祭奠一番之后,便押解俘虏回龙耆。
    两三日后,西面陆陆续续送回牛羊、战马、俘虏。
    杨峥从功曹嘴中得知了秃落被灭的经过。
    孟观的谋略、邵提磾的随机应变,都让人惊讶。
    此战也证明了邵提磾的忠心,也证明了杨峥的眼光。
    眼下最缺的就是人才。
    尤其是智勇兼备独当一面的人才。
    俘虏和缴获陆陆续续送回,牛羊战马,漫山遍野,各种毡蓬、毛皮、铁骑堆积如山。
    俘虏加起来足有一万三千多人。
    全都是青壮,有力充实了西平的劳动力。
    “孟都尉、蒙都尉随从张司马进讨西海,令属下回返,禀报军情。”邵提磾半跪在杨峥面前。
    “你做得很好,今日之后提你为副都统,龙耆守将。”杨峥不吝赏赐。
    “谢将军!”邵提磾改为双膝跪地,朝杨峥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眼神中有掩饰不住的喜色。
    加了副统制,就意味着成为心腹之人,走入杨峥的圈子之内。
    “邵姓出自轩辕黄帝,我为你改名邵通字元达如何?”杨峥实在不喜欢他这个奇怪的名字。
    邵提磾愣了一下,旋即又是三个响头,额头上都磕破了,声音都在颤抖,“多、多谢将军赐名字!”
    他心思通透,自然知道这是杨峥正式接纳了他。
    也意味着华夏接纳他。
    虽然此前一直自诩为汉民后裔,但自吹自擂,与别人的认同是两回事。
    轩辕黄帝之后裔!
    邵提磾心中涌起无限的自豪,在这个重出身重门第的时代,这比任何赏赐都要宝贵。
    邵提磾从此变为邵通邵元达。
    “邵通粉身碎骨亦不足以报答将军!”邵通除了眼睛是蓝的,鼻梁高一些,长相还是随汉人多一些。
    杨峥摇了摇头,“粉身碎骨就不必了,恪尽职守不负忠义便可。”
    别人忠不忠心是别人的事,自己的制度上不能有漏洞。
    随着地盘的扩大,杨峥寻思着,该把暗营扩大一些,不仅针对外部,内部也要在掌握之中。
    汉有绣衣使者,曹魏有廷尉和校事。
    自己没有大义和名分,就只能牢牢抓紧权力,不留一丝缝隙。
    秋风渐渐寒凉,士卒休整完毕,杨峥启程回临羌。
    收获的季节也到了。
    所有的根基都是粮食。
    充足的粮食才能保障奴隶、待归、治民的体系运转下去。
    秋收已经在杜预这个长史的主导下展开。
    从临羌到西都、安夷、大小榆谷,如海浪般的小麦和粟谷被收割。
    即便是奴隶,也能从内心中感到喜悦和安稳。
    平日劳作,校尉府都会提供两餐干的,不劳作的时候,有两顿粥,偶尔还能见到荤腥。
    士卒们吃肉,他们总能喝到点汤。
    而这一成的粮食是纯粹意义上的余粮。
    奴隶中的积极分子,协助管理者,还能多得一成的粮食。
    不敢说多富足,比以前在部落中忍饥挨饿终归是强了很多。
    能活下去,有口饭吃,五年之后能转为待归,十年之后转为治民,一些原本躁动的人,渐渐安稳下来。
    第一百七十六章 狂言
    整整一个多月,秋收才渐渐结束。
    一车车的粮食运回西都,又送到各座城池,人心前所未有的安定。
    “今年风调雨顺,一共收粮食六十五万六千九百石!”杜预脸上少见的带着喜色。
    “这么多?”杨峥大喜。
    穷怕了的人,能有这么多家当不容易。
    “今年屯田有些仓促,很多土地还未完全开垦,大小榆谷、大榆谷等河南之地尚有不少沃土,明年若是安定,当收百万斛以上。”杜预信心满满道。
    杨峥知道这不是吹牛。
    司马懿屯田于天水、广魏等渭水两岸,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
    三年之后,输五百万斛粟解洛阳饥馑。
    以河湟土地之肥沃,一年百万石粮食还是保守数字。
    现在新的奴隶马上到了,屯垦可以继续扩大。
    也许是看到了沮渠部的下场,北面大山中残余的沮渠、羌胡部族全都出动出来归附,成为待归。
    各部大人也异常配合,在西平城置了宅子,城外买了地,过起了安乐富足的日子。
    这倒是让杨峥省了很多功夫。
    暗叹这世上还是聪明人多。
    一旦征讨西海的大军返回,等待他们的就不是待归,而是奴隶。
    杨峥从来都是讲道理的人,道理讲不通“万不得已”才拔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