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回京受赏
作品:《将女倾城》 两日后,几人回京的消息立马就传开了,皇帝以及百官们都等在大殿上迎接。
李妍身份是个罪臣之女,不方便进宫,和白御史家也还没有通消息,便被君天澜安排住进了贤王府歇息了。
金銮殿上,皇上高坐在蟠龙宝座上,甚是欣慰的看着三人缓缓走进大殿。
另外,太监总管托着一个红木盘子,盘子里面摆放着的正是出使之前,皇上交给冯昭的金牌和宝剑。
现在物归原主。
大殿两侧,文武百官也都恭敬的站立两旁,算起来,近几十年来,萧昭宁应该算是除了之前摄政的嘉陵公主之后,第二个踏入这金銮殿的人,个个都好奇的打量着这个褒贬不一的国公之女!
“儿臣参见父皇!”
“臣女参见皇上!”
三人齐齐跪下,皇上收一抬,说道,“平身吧!”
“谢父皇!”
“谢皇上!”
皇上直接略过君无纪,朝着冯昭还有君天澜说道,“你们二人跋山涉水,又经历了重重危机,最终不仅治理了水患,还惩罚了贪官,实在是大出朕的所料啊!”
白御史站出来,笑道,“贤王和萧大小姐这次立下如此功劳,又险些丧命,陛下该重重赏赐啊!”
皇上点头,“解决了这次的燃眉之急,造福百姓,是该好好的赏赐!不如就赏赐老四这京城羽林卫的兵符吧!”
此言一出,场中又是一阵哗然。
京城羽林卫之前一直都是被划分为禁军,直接在皇后哥哥王守成的统领之下的。站现在皇上直接将羽林卫拿出来交给贤王掌管,即是赏赐了贤王,又是削了皇后和二皇子的势力啊!
看来,这次贤王的出使梁州路上的一路遇袭,皇上心中也不是没有怀疑,虽然刺客的手脚做的干净,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可是皇上心中疑心已种!
而且直接将皇城羽林卫交给贤王,这不就等于是将皇城都交给贤王了吗?
君天澜眸中光芒闪烁,最后缓缓跪下,“儿臣,谢父皇赏赐!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好好替父皇管理皇城!”
皇上闻言,对君天澜的恭敬很是满意,于是又看向冯昭,问道,“丫头,那你呢?想要什么赏赐?”
冯昭闻言,故作惊慌又受宠若惊的抬头,问道,“皇上,臣女说要什么,您都答应吗?”
一旁的萧战低声呵斥,“昭宁,不得无礼!”
皇上立马摆手,“无妨!如今昭宁是梁州的福星,这天下百姓的大恩人,当的起朕的赏赐!再说了,昭宁天真烂漫,又聪慧异常,朕很是喜欢。”
“谢皇上厚爱!”一番话下来,萧战再无话可说。
只是在场的君无纪和君天澜,听到那一句天真烂漫的时候,都忍不住的抽了抽嘴角!
冯昭笑道,“昭宁已然身份尊贵,又有金银无数,也没有什么所求了。”
皇上看了冯昭一眼,说道,“朕既然已经开口,你就说出一两个想要的吧,否则,那朕岂不是成了个说空话的人了。”
冯昭眼珠子一转,想起了什么,一拍手说道,“皇上若真要赏赐昭宁,便赏赐昭宁亲人短暂相聚吧!昭宁自幼丧母,家中又姊妹单薄,从小就形单影只,最渴望的就是亲人团聚了……”
说道最后,少女眼圈一红,竟然是已经声音哽咽,让人心生怜惜起来。
只是这萧昭宁所说的亲人团聚,肯定就不会是说原本就在身边的国公,那么肯定就是远在边疆的永宁侯林忠一家了!
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尤其是萧战,倒抽一口冷气,这个孽女,真是时时刻刻都在作死啊!
这朝中谁人不知永宁侯当年离京的原因?背井离乡数十载,就是为了平猜忌,留自己一条生路。
虽然当年冯家的事情离已经过去,但谁能保证林家不会成为下一个冯家?
君天澜闻言一僵,他知道这个女子的目的并非单单的思念亲人,那她想要永宁侯回京是什么目的?她想要掀起一场什么样的腥风血雨?
可是一旁的君无纪闻言,却是莫测一笑,眼眸中有光亮一闪而过。
皇上默了一默,然后问道,“你的意思是……”
冯昭红着眼圈,带着哭腔说道,“昭宁想要外祖父和表哥表姐们回京陪昭宁玩几天。”
接着,又继续说道,“要是皇上觉得边疆没有外公不行的话,皇上允许昭宁前去边疆探亲也可以的!”
后一句话,看似天真无知的随口一说,但是却硬生生的堵得皇上无话可说!
若是他拒绝,那就得送萧昭宁过去,但若是送萧昭宁过去,就等于是皇上自己承认这个大齐的守卫,没了永宁侯这个老骨头就不行了!
可若是让皇上答应,那又难免又会引起他的猜忌。
皇上静默了一阵,沉思片刻,最后竟然点头道,“朕金口玉言,既然答应了你,就不会食言,永宁侯这些年驻守边关也是辛苦了,朕便允了你,让永宁侯月底之前赶回京城吧!”
除了君无纪,众人俱惊,都诧异于皇上的松口,难道是皇上老了,疑心没那么重了?
冯昭闻言,感动得又是一阵泪流满面,喜极而泣的跪下,“昭宁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这是你应得的赏赐,另外朕再赏赐你一些金银吧!”
冯昭面上感激,心中却是冷笑,其实即使是她今天不提,这个皇上过不久也会让永宁侯回京了。
其一,杨贵妃的枕边风不是白吹的。
其二,他既然怀疑皇后,就一定会怀疑君天澜,而这次梁州李永清一事,皇上也许连嘉陵也一并怀疑了!
那么,他就急切的想要一股力量,来平定这些明争暗斗的力量!不会被这三个人所收买的力量,那便无疑是永宁侯了!
皇上赏赐完冯昭,又将视线转向了君无纪,目光陡然变得愤怒,“老六!你私自出宫,让你皇祖母和母妃担忧,下朝后自己来御书房领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