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箐麓学堂
作品:《嫡女王妃》 张承玉抬头看向好友,他目有迷茫之色,显然是不明白盛易这番话的用意,但盛易已经将话说死,他想了想,也就垂眸靠回车壁,暗暗决定先查清楚,再来说这件事的解决之法。
在此期间,新帝盛儒一直忙于适政,虽然每日照常上朝,但新帝很少召见大臣私见商议国事或是后期安排,以此几天之后,朝堂上的流言加怨言,已经传至官家后院。
辛钟灵也听锦绣和周钱氏闲嘴了几句,但想到陈远搏的算计,盛易和盛儒如今的交易关系,她听到这些事情,也权当没听过,日子照常像往日一样过。
这天一早,林晚夕为了离行宴的事情,天刚透亮就早早起身打扮,然后穿着一身箐麓学堂的学服,进了凌烟居后院。
辛钟灵答应林晚夕在先,也就没再耽搁,连忙吩咐锦绣和周钱氏将三个小的安排妥当,不到半个时辰,从国公府出去的两辆马车,就停在了箐麓学堂门口。
周钱氏和锦绣安排三个小的下车,辛钟灵就掀开车帘,朝箐麓学堂门口打量过去。
入眼的是一处白墙黛瓦、树荫环绕的大型宅院,院门和一般大户人家的铜钉红木门一样,只不过此处门槛较低,只到脚踝处。
门槛正上方是一方匾额,匾额上写有“箐麓学堂”四个褐红色大字,门口立有两根石柱,每根石柱上各贴一句对子。那对子用的是古字,辛钟灵不认识,也就松开车帘,下了马车。
林晚夕打了声招呼,就先行入了右侧角门,去请箐麓学堂的院长——在古代,学堂的院长称为“山长”。
辛钟灵已经提前打听过,箐麓学堂的山长姓苏,本名苏莞,据林晚夕自己说,这个苏山长生的极其好看,身段也是曼妙多姿。
只不过这苏山长为人严谨肃穆,就算对待好友亲朋,也是很少言笑。
辛钟灵本来还想着盛恒和苏莞相交多年,莫不是有什么故事在其中,但听到林晚夕的描述之后,顿时觉得自己多想。
林晚夕很快就从角门跑了出来,辛钟灵看了她一眼,就径直朝角门口看过去,那里正有三名女子朝这边走过来,三人同穿箐麓学堂常见的蓝白交接色的学服。
“中间那位就是我们的山长。”林晚夕在辛钟灵旁边介绍道:“左边是学堂的林监院,右侧的是我的先生,郑夫子。”
辛钟灵这才知道,女学的老师也称夫子,女学上到先生,下到学生都要穿同色衣服,梳同样的发髻,这种做法就会避免掉女子常见的因外貌打扮而生的妒忌心。
箐麓学堂主养德,其次才是学识上的提高。辛钟灵见三人走进,主动上前打了招呼,又将身后跟着的周念生、周水生以及盛宝儿领到人前,介绍了一番。
那林监院和郑夫子过来,原就是走个过场,以表箐麓学堂对国公府来人的重视,几人客套几句,此二人就寻了由头先行离开,辛钟灵几人则被单独留下来的苏山长亲自领进了学堂。
几人跨过门槛,辛钟灵就开始四处打量,她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处极其宽敞的青石平地,平地尽头连通四通八达的青石小径。
每条小径蜿蜒向前,遥遥看不到尽头,却能看到小径两旁,林木拥簇,花圃成堆。
虽然已经九月中旬,但林中绿色依旧苍翠,花圃中依旧有花可见、有花香可闻,所以,当辛钟灵几人从小径走过去时,侧头便可看见林中树下、花圃拐角,三五成群身穿蓝白长衫的女子,轻颦一笑,细声轻语。
辛钟灵上辈子从未去正规学校上过学,身为狼营的幼杀,她从小到大学习到的知识,都由狼营的私人老师教授,所以,看到这些可以肆意欢笑的女学生们,她打心底觉得羡慕。
苏山长带着他们在学堂内走了一圈,然后就被匆匆跑过来的一位女学生请了过去。
林晚夕站在辛钟灵旁边,精致的小脸上满是笑意,看到苏山长被人请走,她忙解释道:“离行宴定在辰时末,山长这会儿恐怕要过去准备。”
辛钟灵轻飘飘扫了她一眼,然后继续朝前走。林晚夕在旁跟上,眸中神色忽然变得兴奋,道。
我听同窗的几位姐姐说,每年学堂举行离行宴,京城内的一些大家夫人、小姐都会亲自过来。
当然,她们有的是山长邀请过来的,有的是为了带自己家的女儿,过来感受一下女子学风,以便激励自家女儿,不能差于我们。
她这后半句分明有歧义,辛钟灵侧头看她,莞尔轻笑道:“被旁人轻视贬低,你心里难道就不觉得气愤?”
林晚夕垂眸一瞬,接着忽然抬头,笑容明媚的道:心里不舒服的确是有,好歹我和学院的同窗都是正经人家出来的姑娘,在家财权势上比不得人家大门大户的小姐。
但其他方面,就未必要比那些小姐差,只不过、我觉得这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如此比较也没错。
她们有她们的用意与考究,而我们有我们的,总归气也是如此,不气也是如此,还不如借机多认识几位品性尚佳的夫人、小姐,为自己日后谋个好去处。
从学堂出来的女子,所剩的去处无外乎嫁人、当先生,但这两条出路若是都有达官显贵家的女眷帮扶,自是要比一般人,更能将这两条路走好。
辛钟灵唇角微扬,轻声道:“你倒是想的透彻,既然是这样,你又何必非跑我这里当个先生?我可是和你明确说过,当我们家的先生,除了每月的工钱按时发,其他好处,半点也不会有。”
她侧眸看向林晚夕,清澈的眸子干净无痕,可即便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眸色,内里暗含的笑意,却并不能让人一眼读懂。
林晚夕看着眼前的这双眼睛,神情稍稍怔,继而笑着道:“大娘子是聪慧、独特,能跟着大娘子,学些做人的道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