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梅花簪子
作品:《嫡女王妃》 “若是急症,我过去一趟也是合情合理,可若是这老夫人病的原就不重,我亲自上门倒显的不太好。”
“不如这样吧,等你回去和夫人商量一下,若是还是需要我过去一趟,明日让黄管事通知我。”
周若白对钱府老夫人的病情知道的并不多,也就将辛钟灵的话应了下来,然后出去,继续干活去了。
原以为是茶坊发生了什么大事,现在打发了周若白,辛钟灵也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她看到黄贵还在桌前站着,又想到马上就到九月,收秋茶的时候,就让黄贵带自己和邢小五、姜行去了一趟茶园。
中秋已过,茶园准备秋收的茶叶已经有茶农在做准备,辛钟灵在山头眺望远方,忽然突发奇想,想着带盛宝儿过来体验采茶的乐趣,就对黄贵道:“这秋茶定好哪天收回来了吗?”
“下月初三,小的找人算过,说是初六之后,可能会有最后一场秋雨,赶在初三艳阳高照收茶,在再初四、初五晒茶,正合适。”黄贵说道。
辛钟灵听着在理,便看着黄贵,笑着道:“那就下月初三收茶,到那天,我会亲自过来帮忙。”
“这可怎么敢。”黄贵一脸受宠若惊之色,但抬头看到辛钟灵兴致勃勃,也就不敢扫了东家的兴致,接着就在旁将茶坊内最近的一些人员调动说了一遍。
从茶山下来,辛钟灵让钱贵包了一份药茶、一份清茶,打算带回去送给盛恒,然后才带着邢小五和姜行从浮生茶坊离开。
马车行在路上,辛钟灵想要闭目养神,就将喋喋不休的邢小五打发到了车外,让他去找姜行说话。
她自己在车内昏昏欲睡,直到马车到了国公府,人都没清醒过来。
“盛易回来了吗?”辛钟灵睡眼朦胧,回到房间,看到锦绣正抱着同样两眼朦胧的盛宝儿,就将孩子接到了自己怀里。
此刻正是盛宝儿要午睡的时候,锦绣便小声回话道:“小公爷还没回来,不过岚风已经回来了。”
辛钟灵轻拍盛宝儿的动作停了一瞬,但也没完全在意盛易去了哪里,就抱着盛宝儿躺到了床上。
春困秋乏,辛钟灵昨晚是在马车上度过的,坐马车赶了三天的路,这会儿早就困的不行。几乎是头沾枕头的瞬间,她就睡了过去。
锦绣小心翼翼走到床边,看到床上相拥而眠的母女睡的正香,就拿了床头小被盖在二人身上,然后才悄声出了房门,将房门关好。
盛易回来的时候,听说辛钟灵已经回来,就径直去了凌烟居,但只看到屋檐下正坐着忙绣活的锦绣,猜测辛钟灵肯定在休息,便放缓了脚步朝屋檐下走过去。
锦绣听到动静时,盛易已经上了台阶,她惊的差点叫出来,却又及时捂住了嘴。
“大娘子和宝儿在里面休息?”盛易轻声问道。
锦绣点了点头。
盛易这才动作很轻的推开房门,进了屋内,他朝床边走过去,刚看到床上背对外侧着的辛钟灵,就看到她的身体动了一下。
“你才回来?”辛钟灵刚才就已经听到开门的动静,她侧头看了一眼盛宝儿,见小家伙双脚大张睡的正香,就小心翼翼下了床,招呼盛易去门口说话。
两人的动作皆是又缓又轻,等出了房门,辛钟灵就让锦绣进屋,她则是率先出了院子,径直去了凌烟居正对的凉亭。
正午已过,下午的风吹过微微泛黄的树叶,风里都带着一丝凉意。
“黄贵找你什么事?”盛易看到辛钟灵趴在石桌上,一副昏昏欲睡没睡醒的样子,就率先问道。
“前段时间茶坊找了个账房,他们家夫人原是黄屯县钱县令家的丫鬟,还是从小养在钱家老夫人身边的那种。”
辛钟灵坐起身,撑着半侧的脑袋,一双眼睛半闭不闭,继续道:“这钱府老夫人病了,那账房夫人想找我过去看看病。”
她打了个哈欠,然后强行让自己打起精神来,接着就问盛易道:“你自己去哪了?锦绣说岚风早回来了。”
“也没去哪,就是在街上随便走了走。”盛易淡淡笑着道。
若是别人说随便走走,辛钟灵丝毫不会怀疑,但盛易出门随便走走,她一点都不相信。
这个男人,压根就不是一个会独自逛街的人。于是一脸好奇的问道:“真就随便走走?”
盛易看着她笑,却没解释,而是递了一样东西过去。
那是一只碧蓝色梅花簪子,顶端还坠了几根银丝牵珠的流苏。
“这是……送给我的?”辛钟灵看着簪子,神情愣了愣,看到盛易笑的温柔,这才伸手将簪子拿过来。
“在街上走了一圈,恰好看到。你不是喜欢这种东西吗?送你的。”盛易淡笑解释。
喜欢吗?辛钟灵的确喜欢这种带流苏的簪子,可是这点爱好,似乎锦绣都还不知道。
她捏紧簪子,心中狂涌的暖潮,就像突然奔涌过来的海浪。这种时候,辛钟灵知道自己应该矜持一些,但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笑了起来。
她的笑自然丝毫不落的落进了盛易眼中。
凉亭中清风徐来,亭外正步入秋尾的树叶,缓缓而动。周围都是树叶轻响的沙沙声。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完全亮,辛钟灵就被锦绣小声叫了起来,说是黄贵带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女人上了门,这会儿盛易和盛恒已经去了前厅。
辛钟灵一听这话就想到了周钱氏,连忙起床穿衣,又让锦绣替自己挽了个简单点的发髻。
不过在选发簪的时候,辛钟灵却拦住了锦绣平日常选的海棠花簪子,而是选了昨日盛易送的那只碧蓝色梅花簪。
她打扮的虽然简单,但也过了两刻钟才出现在前厅众人眼前。
周钱氏一看到辛钟灵,几步上前,便跪地哭诉。
“东家,那钱府的老夫人待民妇如亲女,如今她真是病的不行了,还望东家能救老夫人一命,这等恩情,日后就算要民妇做牛做马,民妇也会报答东家,求求您了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