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节 事变(一)
作品:《冰封战神》 人族内部。
大争之世开启之后,各地有野心有志向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组成各自的势力,意图从乱世中渔利,他们相互攻击,争斗很激烈,也很血腥,开始时只是一些民间的私人势力在争斗,到后来与政府有勾结的地方权贵也参与其中,一番争斗之下,民间能崛起的势力并没有几个,地盘大多都落入了权贵们手中,这些权贵摇身一变,成为坐镇一方的城主,或者长官。
穷苦的百姓们不知此事深浅,本以为事情发展道和这个地步差不多就该尘埃落定了,却没有想到,这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地方权贵的势力再大,也打不过一国之君,九国的君主因为曾经签订了和平盟约的缘故,不能相互攻击的制约却被乱世打破了,他们明面上不能彼此攻伐,但却可以派出兵力伪装民间的私人势力,暗中大肆施展扩张手段。
比如在涿郡城出战的燕社,就是尊奉燕国君主密令行事的。
自古以来,小民不敌乡绅,乡绅不敌官僚,有政府势力参与到争霸之中,其余的势力哪里争得过他们,大多被吞并歼灭,人族各地一片怨声载道,世人渐渐的明白这是九国联盟的阴谋,想要撤手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各地都乱入战乱之中,很多大型城市甚至被打开城关,变成战场,各国的势力在战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的相互攻击。
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大多数的民间私人势力都在混乱中渐渐消亡,唯有西楚项籍,在楚地混得风生水起,他带领了八千江东子弟,参与楚国内部的争斗,从诸多势力中脱颖而出,楚国国主熊辛派人密见了他,给他两个选择,第一是加入政府的阵营,做政府的傀儡打手,第二则是被毁灭。
接见密使的那天,项籍得知争霸原来只是个阴谋而已,于是怒不可遏,当众撕毁诏书,下令将密使扔进油锅里烹杀。
楚怀王熊辛得知此事后大怒,派兵攻打项籍,项籍手底下的兵力虽然少,但是各个骁勇善战,而项籍本人更是勇冠三军。
两方开战之后,熊辛的部队被打的节节败退,反而是项籍的势力在乱战中渐渐壮大了起来。熊辛不肯放任对方坐大,他知道项籍的叔叔项燕在大唐为帅,于是定下一条毒计,先是谣言说项燕想要趁着乱世谋反。
身为国主,熊辛可以动用一国的力量,以一国的力量来造谣,谣言铺天盖地,几乎一半人相信项燕谋反了,项燕百口莫辩,武则天虽然精明,知道项燕并没有反叛,但众口铄金,为了平息众怒,只得将项燕暂时罢免,收入牢中。
她的本意是想把项燕保护起来,等风波过去再次启用项燕,却不料想,这正中了熊辛的圈套。项燕以前是元帅的时候,熊辛动不得他,如今沦为囚犯,自然会有机可乘,他派出密使买通了牢中看管,费尽周折把项燕从大唐转移到楚国国都。
然后以项燕为人质,要求项籍投降。
项籍得知叔父被抓的消息以后,心急如焚,想要攻打郢都城(楚国的国都)又担心叔父的安危,但他也没傻到乖乖的束手就擒,以熊辛的狠厉,即便是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双方暂时僵持住。
而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件令熊辛意想不到的事,武则天身为大唐女帝,眼力见识自然远超其他诸侯小国,项燕出事的开始,她没想明白这事的缘由,但时间长了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顿时龙颜大怒。
武则天心性高傲,从来都是算计别人的,却不料想被熊辛摆了一道,想通事情之后,她立刻也定下一条毒计,然后给狄仁杰下令。
狄仁杰接到命令后,立刻派人准备了一个和项燕模样很像的人头,化妆之后,送到楚国战场上,让很多人都看到,并且放出消息,说项燕不愿意屈服,怒斥熊辛狗贼,被熊辛一怒之下给杀了,并且将人头喂狗,侍卫们不忍心,偷偷将人头换下。
项籍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亲自带人去战场上将人头接回来,此时的人头上一面血污,重要部位还有很多殴打的痕迹,匆匆一看之下,倒有七分像是真的。
不知内情的项籍,还以为自己的叔叔真的被熊辛给杀了,大哭一场,三军带孝,起兵浩浩荡荡的攻打郢都城。
项燕被关押在郢都城的密牢中,有特殊的护卫专门保护,寻常人接近不了,熊辛本以为抓住了项燕就能万无一失,得到这个消息后亡魂大冒,知道是有人从中作梗,于是赶紧带着项燕走上城关,向项籍展示自己并没有杀他叔父。
项籍兵临城下,怒气正在气头上,强令要求熊辛放人,不然就玉石俱焚,熊辛被他压了一头,拗不过他,只得退而求其次,要求项籍制定盟约,只要项籍对天起誓不攻打郢都城并且撤军,熊辛立刻放人。
项籍担心叔父,于是不顾众将劝阻,同意了此事,盟约制定好之后,为了表示诚意,他责令大军后撤十里,熊辛看他颇有诚意,于是给项燕喂下一种特殊的控制毒药,将项燕变成一个牵制项籍的手段,然后就把项燕送出城外。
事情到这里,双方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意外却发生了,项燕离开郢都城之后,从郢都城里出来一个人,身上穿着楚国皇室的衣服,趁着对方不被,两刀就把项燕给杀了,而后又一顿乱砍,把人剁成肉酱,杀完之后,那人立刻服毒自尽。
熊辛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刺杀项燕的人,绝对不是皇室内部的人,肯定是别人假扮的,不然没必要服毒,如今死无对证,恐怕怎么解释项籍都不会相信了。
亲眼看到叔父惨死,项籍恨得睚眦欲裂,如果说之前只是七分怒气的话,此时已经是十成怒意了,他不顾一切的兴兵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