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五千料铁甲舰

作品:《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崇祯觉得,自己当初一定是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把汉阳冶铁工坊挂靠在户部名下,使其成为部属企业,才导致了现在铁料短缺的局面。
    话说回来,当时一下子也找不着懂冶铁的人才。
    现在好了,现在内务府已经成长为一头商业巨兽,什么样的人才都可以网罗得到,这其中就包括佛山、邵武两地的从事冶铁行业的专业人才。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就把汉阳冶铁工坊的性质从户部部属企业改成内务府的府属企业,然后再召开招股会,让佛山、邵武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汉阳冶铁工坊,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工坊的年产能扩充到十万吨级甚至百万吨。
    不然的话,铁料真的就不够用,一条两京铁路大约1300公里,就需要用掉将近30万吨铁料,以后的云西铁路得多少铁料?
    还有海军要造铁甲舰,得多少铁料?
    更不用说还要造大炮、造步枪、造各种机械设备。
    当下崇祯扭头对高起潜说:“高伴伴,发一个急递。”
    高起潜赶紧从革囊里取出一个小本本,又拿出毛笔。
    “致内阁:汉阳冶铁工坊转隶内务府,价钱好商量。”
    变更汉阳冶铁工坊的属性可以,但是肯定不能够硬抢。
    高起潜很快就记录好,并且把给内阁的急递发了出去。
    这个时候,守在码头上的禁卫军将士忽然间骚动起来。
    很快就有军官跑来向崇祯报告,江面上发现海军的巨舰。
    崇祯当即带着高起潜、卢九德等来到江边,果然,只见一艘体型庞大的军舰正率领十几艘体型略小的军舰往浦口码头而来。
    领头的这艘军舰明显比以往的战舰大一圈。
    禁卫旅旅长卢象晋目测了一下,对崇祯说:“圣上,两千料军舰没有这么大,这怕是龙江船厂新造的五千料军舰。”
    五千料,也就是2500吨。
    这已经是护卫舰的吨位了。
    再大一点,就是驱逐舰了。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只要解决了钢板的焊接难题,很快就可以造出上万吨甚至数万吨的战列舰,到那时大明就大踏步的进入大炮巨舰的时代,什么西班牙无敌舰队、带英皇家海军或者尼德兰海上马车夫,全都是菜。
    只不过,要想解决军舰的钢板焊接并不容易。
    军舰毕竟不是构件,可以先放到炉子里烧红,然后焊接。
    在崇祯的印象之中,除了氧气乙炔气焊之外,就只有电弧焊,而且相比之下,电弧焊似乎比氧气乙炔更容易些。
    看起来,是时候让玻义耳开启电学的尝试了。
    电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动力方面不说了,可以用电动机取代蒸汽发动机,直接跨入到电气革命,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军事层面的意义就更不可估量。
    只是无线电这一项,就可以让大明的通讯出现革命性的提升。
    而发电机的技术难点就是线圈,线圈的难点就是漆包线,解决起来似乎也没有想象中困难,沥青就是种绝缘体。
    只不过,这些都只是远景规划。
    就当下而言,木壳装甲的铁甲舰就足够用了。
    加装了蒸汽动力的木壳铁甲舰,一样可以碾压欧洲的风帆舰。
    当下崇祯笑着问卢象晋等军官:“你们难道就没发现,这艘大军舰跟后面的其他军舰有什么不同吗?”
    被崇祯一说,立刻就有人发现了两者的区别。
    “桅杆!”有军士兴奋的叫起来,“这艘大军舰没有桅杆风帆。”
    “但是多了根烟囱!”卢象晋也发现了不同处,“这艘大军舰肯定是装了蒸汽机,所以不用依赖风帆,可以靠着蒸汽机来推进!”
    “还有,这艘大军舰的侧舷、官厅还有战棚全都加装了铁甲!”
    “还有还有,这有底层甲板的舰炮口径更大,比咱们陆军的4寸野战炮都要大,它的口径怕不是有5寸。”
    “不止5寸,搞不好有6寸!”
    听着军官们在那兴奋的讨论,崇祯也有些期待。
    这大半年他虽然人不在南京,但是对于发生在南京这边的许多事却是全程关注,其中格物科和海军就是崇祯关注的重点。
    格物科这段时间在攻关两样东西。
    一样是热轧机,原本是想轧无缝钢管来做炮管,但是因为顶针材料技术不过关,迟迟没能做出来,反倒是无心插柳做出了轧钢板的轧板机。
    有了这轧板机,海军造铁甲舰也就成为了可能。
    要不然靠铁匠拿铁锤将铁锭锤打成铁板,再拿来给军舰做外挂装甲,那是妄想,即便是拿蒸汽机提供动力的锻压机锻压铁板也不行,因为生产铁板的效率太低,效率低下必然导致价格昂贵,海军就是再有钱也耗不起。
    便是有轧板机,造价估计也不低。
    五千料木壳船体早在北伐前其实就已经造出来。
    第一艘蒸汽动力舰为了保险起见,用的是一艘快报废的两千料旧船。
    但是现在看来,蒸汽动力的试验很成功,以至于郑芝龙和格物科一步到位直接给新造的五千料大军舰装上了蒸汽机以及铁甲。
    崇祯关注的第二样就是6寸舰炮。
    6寸也就是192毫米,这口径绝对算得上巨炮。
    192毫米直径的实心铁弹差不多50斤重,火药都得装12斤。
    而且格物科新研发的这款6寸舰款有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那就是在炮尾增加了一个楔式炮闩,前装填炮变成了后装填炮。
    在不远的将来,4寸野战炮、2.5寸山地炮都将变成后装填炮。
    崇祯思忖之间,那艘五千料巨舰已经停泊在浦口码头的泊位,随即舷梯放下,郑芝龙带着十几个海军将领快步走了下来。
    郑芝龙满脸红光,看着十分兴奋。
    “圣上,这艘铁甲巨舰够威风否?”
    “威风,简直威风炸了,闽国公,你辛苦了。”
    “臣倒是没什么,格物科的方先生和宋先生才是真辛苦。”
    说起方以智和宋应星时,郑芝龙的脸上便不自觉的流露出崇敬之色。
    搁以前,郑芝龙虽也尊重读书人,可也仅只是尊重而已,但是现在,对方以智、宋应星这等有真本事的读书人已经上升到了崇敬的高度。
    原因也是很简单,郑芝龙亲眼看到了方以智、宋应星带给海军的颠覆式的巨变。
    蒸汽机提供动力,帮助军舰摆脱风力的束缚,将大炮口径提升到6寸并且由前装填改造成为后装填,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都是格物科带给海军的巨大变化。
    崇祯问道:“方以智和宋应星来了吗?”
    “两位先生说了,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
    郑芝龙笑着说道:“圣上若要见他们,就请去格物科。”
    听到这话,崇祯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高兴,这才是真做事的作风。
    要是随便哪个领导跑来视察,就屁颠屁颠的跑去迎接,然后全程陪同参观讲解,那还怎么静下心做事?净顾着当导游了。
    崇祯当即在郑芝龙的陪同下登上五千料巨舰。
    郑芝龙先指着厚厚的装甲说:“圣上,此舰的铁甲厚度达到了3.5寸,在铁甲之后还有一层7寸厚的桑木板,只是铁甲就有四五百吨重!”
    “这么重?”崇祯问道,“能扛住4寸野战炮直射吗?”
    “那就得看装填的弹药。”郑芝龙道,“臣等尝试过了,装填黑火药的话哪怕是很近距离直射也打不穿,顶多就是打出一个大凹坑,因为铁甲后面的桑木板有弹性,可以很大程度吸收炮弹撞击力,所以能扛住。”
    崇祯问道:“如果使用硝化纤维火药呢?”
    “那就真扛不住。”郑芝龙无奈的说道,“五百步外就能一炮打穿装甲。”
    崇祯心说,这个世界除了大明也不可能有哪个国家拥有硝化纤维火药,能扛住4寸口径黑火药炮弹就足够用。
    “造这艘铁甲舰没少花钱吧?”
    “钱确实没少花,光铁甲舰本身就花掉将近200万,还有舰上装备的16门6寸炮再加上48门4寸炮,又花去80多万。”
    “80多万?”崇祯闻言一愣,“这么贵?”
    64门大炮,80多万,岂不是平均每门炮要1万多?
    记得刚开始造炮时,4寸炮的造价不过500两银子,这涨价也太凶了。
    郑芝龙道:“这不是把前装填改成后装填了么,加装了那什么炮栓子?而且在三层甲板上加装了导轨,还有那复什么装置,所以价钱就上去了。”
    这就对了,是科研经费摊进这艘铁甲舰还有舰炮的造价里了。
    “那个不叫炮栓子,叫做炮闩,甲板上叫复进装置。”崇祯没好气道。
    “对对对,叫炮闩、复进装置。”郑芝龙挠挠头笑道,“臣老是记不住。”
    说此一顿,郑芝龙又笑着说道:“圣上,这艘铁甲舰眼下还没有命名呢,要不然您就给它起个名号呗?”
    崇祯沉吟片刻后道:“这可是咱们大明第一艘铁甲舰,得起个响亮的名号才配得上,华夏历史上最厉害的水师将领是哪个?”
    郑芝龙道:“那肯定是火烧赤壁的周瑜。”
    “就周瑜。”崇祯拍板道,“就叫周瑜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