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灯山之前

作品:《大宋好官人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新婚夫妻的小两口在拖着手逛街。
    这若是在其他礼教大防的朝代,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但是在宋朝嘛,那就司空见惯了。
    特别是在看花灯期间,小情侣间手牵手是很正常的。北宋有一首诗就是写这个情形的:“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所谓端门,也就是宣德门前,是宋朝皇宫大内的正门。大宋有个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为祈福国泰民安,官家特命“观灯百姓,不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皆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
    元宵节这一天,是大宋许多小娘子最自由快乐的一天,也是男人邂逅一段艳遇的最好时机。就连张正书看到满大街都是笑匀妆面,手捻玉梅,妖波向人,恍恍然若凌波仙子的宋朝小娘子们,都恍惚间以后是回到了后世,参加着一个汉服交流会了。
    “瞧甚么呢!”
    曾瑾菡察觉到张正书的眼神都呆滞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狠狠地掐了一把张正书的手臂,才把张正书的魂痛醒。
    “没啥,就是瞧那些小娘子……”
    话还没说完,张正书就感觉到旁边还有一股凛冽的杀气袭来,连忙改口道:“……她们的穿着,啧啧啧,好像很多人都穿着我们‘尚衣坊’的衣服啊?”
    好在张正书的求生欲很强,才感觉曾瑾菡身上的杀气慢慢地收敛了。松了一口气之后,张正书才心安理得地观察起周围的小娘子来,啧啧啧,年轻就是好啊,身材就是婀娜多姿啊……等等,为什么手臂这么疼?
    “郎君,你当我是瞎的,看不到是不是?”
    面对语气温柔的曾瑾菡,张正书义正言辞地说道:“姝儿你慧眼如炬,佩服佩服……我跟你科普一下,这男人喜欢看美女,就跟女人喜欢看俊男一样,天性如此,我也忍不住啊!不过,我敢保证,我就只看看,绝对没有什么邪念的……”
    “你还敢有邪念?”
    曾瑾菡一双美目瞧着张正书的身躯,好像在打量着要在哪里下手一样,吓得张正书连忙摆手说道:“没有,绝对没有这种事,我是清白的!”
    “哼,谅你也不敢……”
    张正书也没想到,曾瑾菡居然还有成为野蛮女友的潜质。这些对白让他听起来,就好像后世打情骂俏的情侣一样。两人如此模样,不知道羡煞多少宋朝的单身狗。要知道,在宋朝男人娶妻难,但凡是家中没有余财的,难以娶妻;嫁人也难,连苏辙嫁女都差点破产了,可见大户人家的小娘子也愁嫁。
    一来二去的,导致的现象是什么呢?
    村里的汉子没妻子,因为家穷——这和后世也差不多;城里的小娘子没丈夫,这就比较让人想不通了。不过好在宋朝的人口基数够大,生育率也挺高,毕竟张正书也没听过宋朝有什么计划生育一说,所以人口增长还是挺喜人的。
    看看汴梁城就知道了,元宵节把所有的宅男宅女都炸出来了,人挤人的,差点没让张正书怀疑是在后世节日里的某个景点,那人多得只能看到前面的后脑勺。这样的人口基数,有相当数量的单身狗就说得过去了。这不,都瞅着元宵灯会这个大好时机,想要来一段偶遇,邂逅一段姻缘。
    这些单身狗看到张正书和曾瑾菡的打情骂俏,只能黯然神伤,然后把头一扭,去寻找自己目标——这太打击人了,不对,太虐狗了啊!
    不知为何,张正书的心情变得很畅快,前一世他也吃了不少狗粮,现在总算扬眉吐气一番了,这感觉确实不赖啊!
    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着,张正书和曾瑾菡也不急,反正慢慢地走着也是一种情致。
    时不时,曾瑾菡让张正书买下街边的小吃,时不时又买下一些小玩意,甚至还让张正书买了一盏花灯。要知道,现在天都还没黑呢!天还没黑就打花灯的,除了张正书以外,就是满大街跑的小屁孩了。
    张正书满头黑线:“姝儿,这不太妥吧?”
    “有甚么不妥,这花灯很漂亮啊!”
    曾瑾菡故意装傻扮懵地说道,其实她就是要看张正书出一下糗,谁叫刚刚张正书还四处看美女来着,该罚!
    张正书也知道,曾瑾菡这是借机报复,好在他脸皮也不薄,不会觉得多难为情。像个小孩也好,反正他现在的年纪也就是十五岁,刚刚束发,装嫩也不算可耻。
    “瞧,那就是灯山了!”
    曾瑾菡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拉着张正书喊道。
    张正书也瞧见了,确实不同凡响。这个灯山,又叫鳌山,鳌山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大壑,乃无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往还,天帝令十五巨鳌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动”。这鳌山彩灯是由无数彩灯组成的巨鳌背负着山峦,上面绘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各种神、佛雕塑等。山上还设有舞台,由乐工伶官演奏表演,整个鳌山灯气势恢宏、金光万丈。皇帝喜欢的灯,自然不会是凡品。
    只见宣德楼前结扎彩棚,上面的花灯还没点燃,就已经显得绚丽多彩了。游人齐集与御街两廊之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乐声嘈杂十余里。只见灯山结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所有沿街酒楼茶肆靠窗的座位都被赏灯人包下。
    没办法,宋朝的皇帝喜欢与民同乐,也爱赏灯,各地官员和商贾自然要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眼花瞭乱。
    正是因为如此,人也太多了些。张正书也是无奈了,这才下午啊,离晚上都还有一个多时辰,连位置都没得坐,难道要站着看不成?虽然,旁边的小娘子很养眼,一个个青春可人的,像极了李清照笔下的“闺中多暇,曾记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一个个都不像平常那么娇羞万分,反而大胆地瞧着周围有没有看上眼的小官人,然后攀谈两句,然后约定书信往来,最后私定终身……啧啧啧,这剧情,都能拍成一部古装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