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

作品:《大明第一臣

    这种大规模分割官制的行为,放在任何时候,都会造成剧烈对抗,老臣不服气,各部拼命添乱,折腾几年,几十年,一地鸡毛,简直不要太多。
    老朱这种战斗力的,也只能靠着兴起大狱,一个胡惟庸案,把一大堆的文臣物理送走,才算勉强废掉了中书省。
    结果保留六部之后,缺少了更进一步的安排,等于皇帝兼丞相,累得要命。仅仅是熬了洪武一朝,内阁的出现,就重新拿回了相权,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所以说,想调整部衙,合理划分权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度不比建立一个王朝低。
    毕竟老朱用了十多年,就打造出了三百年的大明朝,却用了三十多年和文武周旋,结果是人亡政息,朱允炆一上来,新朝雅政,就把老朱的做法推翻了。
    而眼下这一次的时机,却是太绝妙了,甚至连张希孟都没有想到。
    他只是做了布局,比如设立门下省,比如举行科举,吸收大量的人才进入朝廷……但是也仅此而已,凡事都需要好的契机。
    不然张希孟要落实这一套主张,就不免跟李善长等人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双方两败俱伤?
    或者张希孟取代老李,接下中书省?
    这种乱斗是没什么用处的。
    偏偏这一次盐务案爆发,朱元璋屠刀高举,百官颤栗惶恐,人人心惊肉跳。张希孟返回应天,成为百官主心骨,全都盼着他能保护大家。
    而张希孟也义正词严出手,确实拿出了挽救百官的方案。
    只是这个方案,百官不是那么满意罢了!
    但他们又能怎么样?
    如果连张希孟的主张都反对,那么接下来案子就会查到自己的头上,陛下的刀就会砍向自己,丝毫不用怀疑。
    而且走到了这一步,不但是辜负了陛下,也卷了张相的面子,在别人看来,属于严重的不知好歹。
    张相救了你们,你们还不听话,这要是不死,简直没有天理!
    事到如今,谁也没有反对的本事了。
    唯有乖乖听话而已。
    朱元璋的心情大好,立刻下旨,让百官告退,他要留张先生吃饭。
    御宴谁都吃过,比如头几天,汪广洋就享受了一顿。
    但是到了张希孟这里,情况有点不一样,虽然菜肴很简单,但是却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皇后娘娘,您这是亲自下厨?”张希孟吓到了。
    马皇后轻笑道:“先生客气了,头些年,先生天天到我们家蹭饭,也没说什么啊!”
    张希孟微微脸红,只能道:“不一样,不一样的,如今皇后娘娘母仪天下,怎么好给臣做饭啊!”
    马氏一笑,“说得好,我也是个当娘的,刚刚家里头出了点乱子,你知道了吧?”
    张希孟点头,“臣听说了,皇四子顽劣,确实需要管教。”
    听张希孟这么说,朱元璋忍不住咳嗽了,“先生,朱棣是顽劣不假,但他机智聪慧,敢作敢当,倒是比起其他……皇子,要好了不少。”
    这话马皇后也很赞同,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单独拿出来朱老四,确实讨厌,可那一仗打下来,朱元璋竟然觉得一大堆的儿子里面,也就是老四跟自己最像了。
    勇敢,无畏,简直是天子的好儿子。
    尤其是和朱樉、朱棡比起来,这俩货被宦官文人教的,总是带着那么点阴险狡诈,处处透着算计。
    十来岁的孩子,还不能说他坏,但就是不舒服。
    要知道,身在皇家,心术不正,日后发展到兄弟反目,弑君杀父,都是有可能的。
    朱元璋和马皇后商量了好几天,全都忧心忡忡。
    相比起国事的烦乱,家事更让他们两口子糟心。
    不管国事家事,还都要张先生帮忙。
    “陛下,皇后,要是让我说,人终究不是靠着自己就能生存的……陛下为了对几位皇子好,给他们单独选派老师,又安排了那么多人伺候,让他们觉得,天下间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不懂设身处地,不懂由己及人。这种方式,确实欠妥当。而且那些聚集在皇子身边的人,也不免要学吕不韦,想着奇货可居。那就更不妙了。”
    “臣斗胆提议,还是让皇子入武学吧!”
    “武学?”老朱好奇道。
    “对,皇子还是要有尚武之风,为民表率。陛下当初就设立武学,亲自教导诸将。这一次却是从军中,民间,招募学童,要求涵盖各个方面。这些学童不是陪着皇子读书,而是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以后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将领。皇子也和学童一样,接受相同的教育,做相同的事情。不说别的,先把他们培养成堪用的将军,日后就藩,也会方便许多。”
    如果没有觉察到皇子教育的问题,这话是断然不能随便说的,说了也没用。
    可此刻朱元璋和马氏都相当认同。
    确实,能当个不错的将军也挺好,反正比受人摆布,挑唆生事,兄弟反目,都要好得多。
    老朱也想到了,当初朱英年纪小,军中就有少年营,自己也去教他们。
    这些孩子眼下都在军中,表现相当不错。
    朱樉和朱棡,能有他们的程度,自己也可以安慰了。
    “先生果然是厉害,此事就按照先生的意思办。咱敬先生一杯!”
    旁边的马皇后也举起了酒杯,张希孟这面子,简直比天还大了。
    一顿饭吃完,张希孟回了府中,美美休息了一晚,而后第二天就急匆匆去中书省。
    说来惭愧,张希孟回家这一趟,竟然还没见儿子一面。
    在这个当口,他是真的没有时间。
    可就在张希孟到了中书省,竟然只看到了朱升。
    “李相呢?”
    “李相告病了,尚未过来。”
    张希孟一听这话,顿时皱眉头了,老李,你可不能这时候润了啊?
    朱升微微沉吟,随即才酌量道:“张相,你的那个设想,老夫思忖了一个晚上,总觉得不是那么容易。我看李相的意思,有意让张相接掌中书省,门下那边,又非张相不可……”
    张希孟更加吃惊,忙道:“多谢枫林先生提醒,您老就在中书省押班,我去瞧瞧李相。”
    说完之后,张希孟就匆匆去见李善长。
    等他赶来,发现李善长正在书房里,面前摆着一份奏疏,他正在执笔写作,见张希孟来了,他慌忙站起身。
    “张相,快请坐吧,老夫惭愧啊!”
    张希孟坐下,扫了一眼,老李写的正是乞骸骨疏。
    李善长也没有瞒着张希孟,“张相,你看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身为首相,无论如何,都不适合留在朝中,这么多年了,我也曾经痴心妄想过。不过到了现在,我越发清楚,只有张相,才能执掌中书,辅佐天子,我,我不配啊!”
    李善长颤颤哆嗦,把所写的东西,递给张希孟。
    “张相,我现在就打算向陛下告病,请辞回乡。将中书省的事情,交给张相。我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欺瞒!”老李都要哭了,“实不相瞒,这些日子,我的脖子一直冒凉风,我,我总觉得,这么下去,我怕身首异处,剥皮楦草。张相啊,你就当救老夫一命吧!”
    张希孟沉着脸,非常恼火,也很无奈。
    李善长请辞,不管真假,张希孟都能理解。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这个左相确实尴尬。
    可问题是李善长不能走,也走不得。
    现在刚刚确立起门下省的威仪,张希孟必须亲自主持门下,挑选精兵强将,把政务运作起来,要是错过这个机会,门下省这种超级衙门,就再也别想轻易成功了。
    无论如何,张希孟都要守着门下省。
    但事情麻烦也就麻烦在这里。
    纵观整个朝堂,李善长虽然不怎么样,但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应付张希孟的文臣了。
    不然换成其他人,坐在中书省的位置上,见到张希孟,都要直接下跪,大气都不敢出。
    那样一来,等于是把中书门下合并了。
    张希孟直接成为了超级宰相,大约可以和伯颜、脱脱等人比肩了。
    显然这不是张希孟的初衷。
    你李善长必须再坚持几年,维持中书省的运转,等候门下省妥善运转。
    到了那时候,再挑选威望足够的官吏,接掌中书省,或者张希孟干脆辞去门下省的职位,怎么都好办了。
    “李兄,你要现在辞官,必定触怒主公。到时候主公要说李善长为什么跑了?是不是有贪墨情状,不敢面对咱?你放心,到了那时候,我是不会替你说一句话的!”
    “谢……不会啊!”李善长突然瞪大眼睛,“张相,你,你要见死不救!”
    张希孟道:“是你李兄上房抽梯,这么关键的时刻,你走了,把我扔在朝中,你不讲道义在先,我又有什么办法!”
    李善长几乎哭了,“张相啊,不是我不讲道义,实在是我没那个本事,继续留在朝中,我,我怕身首异处啊!”
    “那你现在走了,就不怕死吗?”张希孟笑呵呵问道。
    这话听在李善长的耳朵里,浑身起鸡皮疙瘩,比起催命符还吓人。
    “张相,你,你是真心要留老夫?”
    张希孟颔首,“谁都能走,唯独李兄,必须留在朝中!”
    “那,那也行!”李善长突然把纸笔推到了张希孟面前,“写,现在就写,就写你张相会尽心尽力,保我不死!你写了,我就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