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赘婿噬主

作品:《大明第一臣

    出来了泥淖,大家伙都松了口气。
    朱升从身上摸出了一枚宋代的铜钱,笑呵呵塞在了小丫头的手里,嘱咐道:“回去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别再走错路了。”
    小姑娘脸红了,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塞进荷包里,随后道:“老伯,俺是不是太笨了?俺想读书去。”
    “读书好事啊!”朱升笑道:“古人读书,很重要的一个本事,就是要明辨方向,学会认路。”
    “真的?”
    “嗯!要是不认路,孔夫子怎么周游列国啊?”朱升笑眯眯说道,他这把年纪,忽悠小丫头,简直是手到擒来。
    这个小姑娘还真认真思索了片刻,突然又沮丧了,“我,我今年都十六了,俺娘说俺是野丫头,读不了书的。”
    朱升略微想了想,笑道:“是年纪大了点,不过没关系,老伯给你一本书,等你把上面的字都认全了,你就去金陵找我到时候老伯帮你想办法!”
    小丫头哆嗦着接过朱升递过的书,手竟然有些颤抖。葡萄大的眼睛,又多了一层华彩。。她用力点头,“多谢老伯,我一定会去的!”
    小姑娘跳上车辕,挥舞鞭子,赶着马车,飞快返回家乡。
    她跟着同村人一起回去,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家军这一次的后勤运输,堪称完美。
    在大军到达的前两天,民夫就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带着粮食,军需用品,集结到预先选定的营地, 等候朱家军。
    有些地方准备的齐全, 甚至是百姓在营地埋锅造饭。
    朱家军到了, 也不用自己做饭,直接就能吃口热乎的。
    填饱了肚子,就有帐篷休息。
    这样行军, 速度怎么可能慢?
    张希孟亲眼看到,有一个老汉, 他推着两袋面粉, 交割之后, 竟然不走,直到看着有人和面, 蒸了馒头,士兵吃到肚子里,他才用力抹了把下巴, 推着空车, 唱着山歌, 欢乐离去。
    这些民夫有的只是送到临时的营地, 就可以离去,也有需要驱赶马车, 挑着担子,协助朱家军运送辎重这些人通常需要走一百里左右,然后由别人接替, 自己返回家乡。
    只有那些身强体壮,在地方上就是民兵的, 才会一直追随着朱家军,搬运粮草, 构筑营地,挖掘壕沟。
    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 还要参与战斗。
    很显然,朱家军层次分明,动员能力强悍,人力调配得当这一整套体系,有八成以上,都是李善长的功劳。
    这位小吏出身的左相国,处理政务的能力, 的确过人。
    不管老朱在别的方面多厌恶他,也离不开李善长的原因所在。
    朱家军顺利赶到武阳渡,只要渡过面前的武阳水,洪都城近在眼前。
    扎营休息的时候, 朱升就跟张希孟道:“这一路走来,二十天光景,老夫是大开眼界,信心十足我敢说只要在咱们周围,没有五倍兵力,休想占到便宜!”
    张希孟笑了,“枫林先生是说咱们后勤保障,冠绝天下,让你老信心十足?”
    朱升笑道:“当初在高邮城下,脱脱的四十万大军,真正能出来打仗的有多少?”
    这个问题难不住张希孟,毕竟龚伯遂和也先都在回忆录里写得清清楚楚了,这个准确数字,或许大都的元皇帝都不知道,但是张希孟一清二楚。
    “也就是二十万人出头,也先给出的最多数字,只是二十五万而已。尽管他们征调了几十万民夫,却还有许多事情,必须拨出兵马,小心仔细去做。兵力打个对折,都已经是最乐观的结果了。”
    张希孟说的还只是那四十万真正存在的兵马,脱脱号称百万大军,也不是完全胡说,因为还有几十万的民夫哩!
    如果全都算上,真正的战兵,或许只有五分之一。
    所以有三两万人马,诈称五万,十万,是绝对有道理的。
    而这个规律在朱家军这里,再一次失效了。
    “咱们这六万多人,至少有五万以上,可以直接投入战斗,如果把那些民兵征用过来,我们就能投入六万以上!几乎全军都能上战场!”
    朱升说到这里,都有不免情绪激昂。
    这份独一无二的本事,也就表明,在临近朱家军地盘的一两百里之内,朱家军几乎是不败的!
    除非是几线同时开战,而后还要集结五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占到便宜。
    当然了,如果朱家军搞远征,深入敌方境内,远离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个评估结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幸运的是洪都还不远!
    而且貌似陈友谅就在城中。
    如果能提前消灭陈友谅,或许就不会有鄱阳湖之战了。
    “最好一战重创天完,尽快消灭这个心腹之患,恢复中华,刻不容缓!”朱升胡须飘扬,气势十足。
    这老头朝气勃发的模样,还真像个少年。
    张希孟倒是镇定许多,陈友谅这家伙别看败给了老朱,但是他能跟朱元璋较量那么多年,还一度有胜利的希望,这人的本事不是那么差,或者至少运气很好,不会那么容易死掉。
    张希孟不由自主,将目光越过武阳水,落到了洪都城。
    陈友谅此刻正在干什么呢?
    身处乱世,从来不缺传奇。
    假使陈友谅胜过老朱,最终一统天下,他也会是个传奇皇帝,毕竟老朱的身份低微,陈友谅也不高。
    甚至陈友谅的祖上都不姓陈,而是姓谢。
    他的祖父入赘陈家,这才改性陈,所以说陈友谅的骨子里就有赘婿噬主的基因。
    陈友谅虽然是个渔民,但是他的格局很大,从小就喜欢读书,说话一套一套的。在一群胎教肄业的小伙伴中,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不同凡响。也不知道陈友谅搞没搞过陈友谅同学会一类的团队,反正跟着他混的小伙伴还真不少。
    很有卡大佐年轻时候的风范。
    凑巧的是,陈友谅的祖父也埋了一块好坟地,也有人说,日后子孙必定大富大贵。
    陈友谅出道甚至比朱元璋还晚,他是在脱脱高邮兵败之后,天完重新跳出来,攻城略地,此刻陈友谅带着小伙伴,决定起义。
    不过虽然陈友谅出道晚,但是他实力膨胀得却很快。
    首先,陈友谅小伙伴众多,本身就算是半个豪强,有宋江的劲头儿。
    其次,他跟了个好主子。
    倪文俊这人颇为能打,天完早期是靠着彭和尚,南征北战。结果彭和尚被打死了,天完退入山中,几乎亡国。
    直到脱脱兵败,倪文俊跳出来,重整旗鼓,打了好几个胜仗,又把徐寿辉接到了汉阳,重建天完。
    倪文俊出任大将军,总揽兵权,随后从湖广杀到江西,不到两年的时间,打下了偌大的地盘。
    坦白讲,从他们发展壮大的速度来看,老朱的确差了一筹。
    如今的天完就有几十万大军,舟船是朱家军的十倍,能征惯战的将领,更是比朱家军还多。
    陈友谅拿下了整个龙兴路,坐镇洪都,又攻取了抚州,瑞州、袁州等地绝对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大军兵锋所指,攻破饶州,打下太平,进军金陵,而后顺流而下,一句灭了张士诚,南方红巾,就是咱天完的天下了。
    刘福通那边北伐,建国号大宋,想要恢复大宋天下。
    咱也有这个心思,到时候还要看看谁的本事更大!谁才是铁血大宋朝!
    至于朱元璋这边搞得什么华夏吴国,什么驱逐胡虏这套东西,以陈友谅的学术水平,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的。
    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打进了金陵,灭了朱元璋,也就不用理解了。
    连续获胜的陈友谅,膨胀得的确有些厉害。
    他也得到了消息,说是朱家军杀了过来。
    但是陈友谅盘算,要调兵遣将,朱家军怎么也要一个月以上才行,而到时候他不但能从抚州等地抽调人马,大将军倪文俊也会派人过来。
    集合十万大军,破朱易如反掌!
    可朱家军来得太快,前锋半个月就逼近了洪都城,还是让陈友谅大吃一惊。
    他不得不依靠洪都的兵马,全力以赴,对付朱元璋了。
    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但陈友谅依旧有信心。
    一个是洪都城池坚固,一个是他长久以来,未尝败绩,积累了强大的自信。虽然很没有道理,但事实就是如此!
    咱老陈就是不败的!
    朱元璋,放马过来吧!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当口,突然一封密信,摆到了陈友谅的案头。
    写信的人正是徐寿辉,天完大帝!
    一个君主,越过倪文俊,直接给他的部下写信,进行微操。
    只能说明一件事,徐寿辉对倪文俊不信任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倪文俊这家伙也不知道脑袋怎么抽了,竟然生出了投靠大元,接受诏安的想法。
    或许倪文俊觉得同样是当臣子,给徐寿辉做臣子,肯定没有给大元做臣子威风他向元廷求了个湖广行省平章事的衔。
    不但如此,倪文俊还通过俘虏的大元威顺王之子,跟元廷通信,索要官职!
    奈何他做事粗心,竟然让徐寿辉知道了。
    这位天完大帝立刻给陈友谅写信,看他的意思。
    陈友谅稍微思忖,立刻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倪文俊是天完第二次崛起的第一功臣,但是他却不是彭和尚的亲信如今的天完,基本上是两个大派系,一是徐寿辉,倪文俊,陈友谅等人代表的非彭党势力。
    一个是以邹普胜,赵普胜等人代表的彭党。
    毫无疑问,彭党根基深厚,又有着最坚定的抗元意志。
    而野心勃勃的倪文俊一直想独揽大权,他跟彭党之间冲突不断。既然彭党反元到底,他就接受元廷诏安,跟元廷联手,灭了彭党和徐寿辉,唯我独尊。
    陈友谅稍微思忖,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非常非常大的事他倒是不觉得投靠元廷有什么不妥,只是一旦让倪文俊得手,以此人的度量,自己这个部下也未必有什么好下场!
    怎么办?
    是留在洪都,跟朱元璋决战,还是返回汉阳,提刀上洛,跟倪文俊痛陈利害,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赘婿噬主?
    陈友谅陷入了沉思。
    就在朱元璋大军到达武阳渡的次日,陈友谅率领着三千精锐,悄然离开了洪都。
    在大战关头,他溜了
    当张希孟得到消息的时候,目瞪口呆,老朱和朱升等人,也是大摇其头,陈友谅这个东西,竟然跑了,我们兴师动众,岂不是白来了一趟。
    大家伙五味杂陈,只有张希孟暗暗惊喜元末小吕布要发动了吗?
    赘婿噬主,好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