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火器的未来
作品:《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烈日之下,滇东古道之上,十数个骑兵打马如飞,所过之处,无不卷起一阵尘土,行人纷纷躲避,侧目而视,不知道是些甚么人,有甚么要紧的事,跑到这么急迫。
“主公,让末将将拿人拿回来就是,何必你亲自出马啊?”三彪率领十数个黑鹰卫亲卫纵马跟随着赵忠信飞奔,边跑边问。
“你个夯货,只知道打打杀杀,只知道拿人,这世上有很多事不是仅凭武力就能办到的,强扭的瓜不甜,光是拿回来会让人家为我安心效命吗?少废话,赶紧赶路。”赵忠信笑骂道。
赵忠信被申世袭训斥一顿后,不顾疲惫,问明周吴等人离去的方向就带人赶了下去。
据称周吴等人走的时间并不久,应该快赶上了。
。。。。。
“哥哥,走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哥哥你又何苦一条道走到黑啊?”周宁说的。
周宁乃周吴堂弟,此次也跟随周吴千里迢迢来到大理国,投奔赵忠信。
历掌柜在临安高价招募工匠前往大理国,周吴兄弟应招前往,可没曾想到了大理国后,如此不受待见,所献之物根本没有引起赵忠信的兴趣,周吴兄弟很是郁闷,周宁更是愤愤不平的。
于是周吴兄弟就准备离开大理国,回到南宋,周吴有些心有不甘,一路上唉声叹气的。
“宁哥儿,你有所不知,我倒不是为了我等前程甚么的,我只是不想我外祖父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而已,只为了有朝一日,此物能在抗击北虏的战场上能痛击金军,使我汉人扬眉吐气。”周吴叹道。
周吴的外祖父乃是陈规,北宋进士出身,历任通职郎、县令、直龙图阁、德安府知府等职,宋主战派文人,并在顺昌府之战中以六十八岁的高龄任顺昌府知府,并协助刘锜抗击金军,与完颜宗弼作战,并取得了顺昌府之战大捷。
陈规在顺昌府之战后第二年死于任上,时年七十岁,陈规只有一女,嫁于临安周氏,周吴就是其女所生。
陈规一生有许多军事理论著作,不仅如此,陈规还发明了突火枪,并用于实战之中。
南宋绍兴二年,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个叫李横的旗帜下,四处抢夺,袭扰城镇。一天,李横带着他的兵丁攻打德安城,在这次的战斗中,陈规运用他发明的火枪组成一支六十多人的火枪队,两至三人人操持一杆火枪,共计约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最终将李横的部队打的落花流水。
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火枪战例。
“哥哥,可你这样又有何用?”周宁说道:“我看那赵忠信与临安那些官老爷都差不多,他们怎知突火枪的妙处?哼,都是一丘之貉。”
陈规等也将此物献于南宋朝廷,可跟赵忠信这里情况差不多,根本得不到重视,敷衍了事。
之后周吴兄弟二人又不愿意与南宋朝廷打交道,一个一天到晚只想求和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朝廷,献给他们又有何用?放烟火吗?
周吴、周宁两兄弟一直非常仰慕抗金好汉,一直都想上抗金前线。
周吴、周宁两兄弟到了大理国才知道原来是赵忠信在招兵买马,当初两兄弟是异常的兴奋,赵忠信的抗金大名在临安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后来落得个兵败身死,两兄弟也是扼腕叹息。
现在知道了赵忠信原来没死,正在卧薪尝胆,意图东山再起,周吴、周宁两兄弟皆是欣喜不已,并打算就在黑旗军长期干下去了。
结果兄弟二人被赵忠信发落去给工匠打打下手,烧火打铁甚么的。。。
其实给黑旗军工匠们打打下手也没甚么,只要有本事总有出头的日子,可赵忠信完全忽视突火枪就让兄弟两个受不了了。
“宁哥儿,我觉得你说错了,虽说赵忠信如此对待我等,可我还是觉得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许今后能成大事。”周吴说道。
这也是周吴走的有些恋恋不舍的原因之一。
“他?他不就在北面与金军打了几仗吗?哥哥这么说,有些夸大其词了罢?”周宁有些不以为然。
周吴摇摇头说道:“这你可别小看了,这世上有几个人敢率孤军与金军浴血奋战啊?就凭这个,我就觉得他是个值得追随的人。”
“算了罢,哥哥,事情已经到这步了,后悔已来不及啦,走罢,还要赶很久的路呐。”周宁劝道。
周吴点点头,叹了口气。
周宁说的没错,走都走了,难不成还要回去不成?
正当兄弟二人转身打算赶路之时,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马蹄声由远及近,声音越来越清晰了,周吴兄弟二人忙转头看去,只见远处十数骑兵正纵马向着他们极速奔来。
“周兄请留步。”这些骑兵之中为首一人看见了周吴两兄第后大声呼喊道。
“周兄不远千里前来我黑旗军,本将怠慢了,本将失礼了,请周兄恕罪。”赵忠信赶到周吴兄弟二人面前翻身下马,拱手施礼道。
“这位将军,你是。。。?”周吴一边还礼一边疑惑的问道。
这些人是黑旗军的兵马没错,可周吴兄弟二人自到了大理国后就没见过赵忠信,因而并不认识赵忠信。
“这是我家主公。”三彪牵过赵忠信的战马后答道。
啊?原来这就是大名响遍大江南北的保义郎赵忠信?武状元赵忠信?原来是如此的年轻啊,别看赵忠信已经蓄了胡须,可看起来最多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周吴今年二十七岁。
如此年轻就天下闻名,威名赫赫,如此年轻就统帅一支兵马,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周吴心中感叹不已。
“将军说哪里话,将军何罪之有?”周吴慌忙向赵忠信施礼道:“小人临安周吴见过保义郎。”
“保义郎?很久没听到这个称呼了,呵呵,周兄快快请起。”赵忠信连忙扶起周吴说道:“周兄不必称本将为保义郎了,本将保义郎之功名早已被朝廷除名了。”
“那是狗朝廷瞎了狗眼,简直太令人愤慨了。”周宁说道。
周宁见赵忠信亲自前来,心情一下就好转了,毕竟周宁也就才十七岁,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
赵忠信看了一眼周宁问道:“这位是?”
“他是吾弟周宁,宁哥儿说的没错,朝廷对待将军,对待河北义军确实不公,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将军所受的委屈,天下人是明白的。”周吴说道。
“天下人明白?呵呵,既然天下人明白,我黑旗军危难之际他们在哪里?我破虏军数万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时,他们又在哪里?”赵忠信摆摆手说道:“算了,不提这些了,不知周兄为何走的如此匆忙?难道真是怪本将怠慢你们了?既然如此,请周兄给本将一个机会,请随本将回去给周兄摆酒赔罪如何?”
赵忠信接着笑道:“我这可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啊。”
“将军太抬举小人了,小人乃是一无用之人,实在无颜在黑旗军继续呆下去啊,请将军见谅。”周吴笑道。
话虽如此,周吴心中还是有些感动了,可感动归感动,就这么随赵忠信回去,这面子实在是拉不下啊。
“周兄真不随本将回去?”赵忠信又笑着问道。
周吴点点头,笑而不语。
赵忠信见状从怀中摸出一张图纸递给周吴之后,在周吴耳边又细细的低语了一番。
周吴疑惑的听完赵忠信的耳语之后,立时脸色大变,接着双手颤抖着展开图纸细细的看了一遍。
赵忠信见周吴看完图纸后,见图纸收回揣入怀中笑道:“既然周兄怪罪本将而不愿回去,来人,牵两匹马来。”
赵忠信指着护卫牵来的两匹马与一盘金银笑道:“道路遥远,没脚力可不行,这两匹马与这些金银,请周兄笑纳。”
周吴呆呆的接着马匹与金银,看着赵忠信等人转身离去的背影,忽然拉着周宁跪下大声道:“主公,吴兄弟二人愿誓死追随主公!永世不悔。”
。。。。。
“军师,您这么说主公,是否不太妥当?末将怕有后患啊?”成烈问向申世袭道。
作为属下,不留情面的呵斥主公,也许赵忠信表面不说甚么,若在心中留下个疙瘩,今后也许会有后患。
申世袭看了成烈一眼轻声说道:“若忠信是这么小肚鸡肠,听不得半分劝阻之人,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了,他也不值得我等追随与他。”
“成烈啊,你要转变观念了,这里不是笔架山,不是苗大帅的破虏军了,这是黑旗军,要想上位,一切都要凭军功。”
申世袭淡淡的说道。
成烈原在笔架山时就是一位统领,统帅着一支兵马,可到了黑旗军后只是名正将,许多以往在笔架山时比自己级别低的人,如胡天水、刘开山、高虎、蒲明兵、张敌万等人,现在都在成烈之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如车大山甚至都与成烈平起平坐了,这让成烈心中很是有些不满。
这在前来大理国投赵忠信的数百原破虏军将士之中,这个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已经有些分裂的苗头了,申世袭考虑一定要刹住这股苗头,再不能像以往那样了,破虏军看起来人数不少,可许多都是貌合神离,各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