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作品:《罪臣之妻

    第104章
    见了姜桃,苏如是他们总算是放下心来。
    苏如是上前伸手给她抿了头发,一边道:“天都黑了,若是你再不回来,我可再劝不住这帮小子了。”
    说着话一家子相携着往里去。
    苏宅里头也倒了几间屋子,但正屋没倒,又因为卫家提前来拍了门,后头下人也随着苏如是他们站在外头没擅自回屋,所以并没有人受伤,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
    夕食已经准备好了,但短期内外头肯定是买不到新鲜的菜和粮食了,所以准备得很简单。
    姜桃端了肉粥边吃边问姜杨槐树村的情况。
    姜杨道:“那边虽然房子不如城里的结实,家家户户几乎都塌了房子。但整个村里几乎无人受重伤。”
    姜桃点了头,心道这也算不幸中的大幸,村里砖瓦房都是少数,大部人住的都是草木结构的房子,更没有什么钢筋混凝土的,不然光是房子塌下来砸到人,都会造成很严重的伤亡。
    不过姜家却算是村里的富户,房子是实打实的砖瓦房,姜桃就问姜老太爷和老太太呢?
    姜杨就接着道:“爷奶年纪大了,觉浅的很,刚开始感觉到震感就醒了,后头他们也没敢进屋,在草棚子里歇了一整夜。爷爷被掉下来的木桩子碰了一下,不过也没伤到骨头,说歇几天就没事了。”
    姜老太爷和老太太确实没事,但也都被吓到了,还想把姜杨留下,说城里现在肯定乱的很。村里虽然也遭了灾,但是粮食和菜肯定是不用发愁的,而且一个村子的人都熟悉的很,不用担心谁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行不轨之事。
    姜杨没肯,他不放心姜桃。
    二老也说村里比城里状况好,而且他爷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好得很,一般不怎么做活的城里人都比不上他们。把他们托付给相熟的邻居,姜杨便和萧世南回来了。
    饭吃到一半,下人说有人过来寻姜桃。
    等把那些人请进来一看,原来是王氏她们。
    李氏母女之前和姜桃一起过来的,王氏去找自家亲眷了就和她们分开了,后头地震结束之后,绣坊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过来寻姜桃,王氏便带着她们一道来了。
    看到大家伙儿都好好的,姜桃也放心了,问她们家里情况怎么样?
    孟婆婆就道:“昨夜听到虎啸声了,我想着城里也只有咱们雪团儿这一只小老虎,想着是您给我们警示就拉着我家小孙子跑到外头来了,家里虽然塌了,但家里本也没什么值钱的,银两我都是贴身放着的,就还好。”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这么情况,姜桃又问王氏茶壶巷那边如何了。
    王氏道:“茶壶巷塌了一多半,但附近邻居都早早地被咱们喊起来了,后头因为巷子口细窄,一大群人进去的时候推搡了,两家人在巷子口打起来了给挡住了……也得亏这样,不然要是都回去了,跑都跑不出来。”
    姜桃听他们也没地方住,就问苏如是方不方便找间屋子给她们歇脚。
    苏宅虽然不大,但也是两进的院落,加上苏如是这边下人少,空屋子倒是有好几间。
    她们也都是能干人,并不用下人帮着收拾,说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好了,她们自己就能收拾出来。
    而且姜桃本来担心她们家里还有男人,住进来总归不方便的。
    但不等她说,王氏就道:“师父别替那些大老爷们儿操心,他们皮糙肉厚的,哪里不能猫一夜?您能借地方给我们这些女人孩子睡,已经是帮了最大的忙了。”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
    姜桃和她们说完话这边刚拿起碗,下人说外头又来了一帮人。
    没多会儿,老大夫带着人进来了。
    原来是他和负责其他区域的大夫碰头了,他们那儿也正缺人,是来找姜桃求助的,说听说她缝合的手势和速度都很好,想把她借到其他地方去。
    姜桃到底只有一个人,听他们说等着缝合的伤患都过百了,她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忙的过来,便想到了刚过来的王氏她们。
    王氏她们那边听说给人缝伤口先是一惊,连忙说自己不会这个,但又听姜桃说其实缝伤口和做刺绣大同小异,大家都是刺绣的熟手了,连学习进度最慢的王氏都会一些市面上的绣技了,缝伤口自然不在话下。
    绣坊的人素来以姜桃马首是瞻的,曾经差点活不下去的,私底下还把她说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但姜桃不喜欢那些,她们就也没再明面上说,但总之都是对她很信服的。
    所以听了姜桃的话,她们就都答应了下来。
    姜桃和几位大夫一合计,把绣坊的人分到了各个街道,但也和他们说好了,因为绣坊都是女子,人单力薄,若是在外头遇到了麻烦,他们也得负责把人照顾好。
    大夫们纷纷以自己医馆的招牌立下保证。
    这些个大夫都是地震后第一时间就自发性开始组织救人的,人品自然不用操心。
    说好之后,姜桃又和王氏他们提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针线虽然是烈酒泡过消毒的,但是给人缝合的时候自己也要注意卫生。
    说起卫生姜桃又想起来,这种灾难之后容易生出疫病。
    真要是有疫病蔓延,就古代这个医疗条件,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人命。
    正好一堆大夫在,姜桃便和他们商量着如何预防。
    古时没有消毒水,消毒靠艾草和雄黄之类的,这些在医经都有记载,大夫们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事发突然,今天光想着去救治伤患,暂时还没想到这些。
    又合计完消毒和预防疫病的事儿,姜桃让人送了大夫们出门,王氏他们也都去歇下了,姜桃拿起饭碗,发现饭食已经没有一点儿温度了,而且姜杨他们也都不在了。
    苏如是无奈地笑道:“你们说话的时候孩子们也插不上嘴,我看小阿霖都困得睁不开眼了,就让他们去隔壁屋子睡下了。”
    说着话又让人把饭菜热了一遍,没多会儿饭菜端过来了,姜桃忽然想到好像生石灰也可以应用到防疫上。
    不过这是她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还得找懂行的人问问才成。而且大面积地把生石灰应用到防疫上,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持。
    不过幸好她还有黄氏这个帮手。
    这么想着姜桃又要放下碗,但被苏如是拦住。
    “不管你想到什么了,先把这顿饭吃完,而且天色也晚了,做什么都不方便。明早再做也来得及。”
    姜桃看到她师父满是担忧的眼神,赶紧把饭吃完了。
    睡前苏如是又探了探她的额头,确保她没有发热才没让她接着喝药。
    姜桃也是累极,匆匆洗漱过后躺下就睡着了,一觉就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大夫们过来借人了,黄氏也精神抖擞地过来了。
    大家就接着忙活,姜杨和萧世南、楚鹤荣也不肯闲着,跟着姜桃一道出了门。小姜霖和苏如是也是想去的,但他们的年纪都不适合在外奔走,就被姜桃一口回绝了,只让他们在家待着。
    黄氏听姜桃说想要生石灰,就道:“这倒是不难。我让人去各家要就是了,他们到底还是要卖几分面子给我的。”
    说着话他们就到了收治病患的工棚那里。
    因为一大早附近的驻军就连夜派遣士兵过来了,有军队维持秩序,所以情况比姜桃预想的还好些。
    但是秩序是没问题,其他问题接踵而至——百姓们饿了一夜了,普通人倒还好些,但是受了伤的却挨不住饿,比昨天蔫了很多。
    一看到黄氏,百姓们就嚷着让衙门开仓放粮。
    黄氏有些尴尬地没吱声,还往人后躲了躲。
    很快士兵听到喧闹过来了,吵嚷声也就被平复下去了。
    “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姜桃小声询问。
    本以为设计到官粮这种私密事,黄氏是不会说的,姜桃也是下意识地问出了口,说完自己也觉得不妥。
    但黄氏不把姜桃拿外人,立刻在她耳边道:“那些米粮让我借出去给米铺了,每天秋天借出去,第二年多还两成。现在才是春末夏初,那些米还没回来呐!”
    姜桃听了这话都惊得说不出话了,这……这不是等于拿官家的钱去放贷嘛?
    “我没想吞银钱的!”黄氏连忙小声辩解,“多收上来的粮都发给县里的生活艰难的人了!”
    小县城里每年年底都会放粮施粥,一施就是好些天。就算是县里再穷困的人家,都能在年底吃好长一段时间的饱饭。
    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姜桃也知道这个,当时还感叹说这知县还挺大方。
    因为县城里的人都知道秦知县人不算特别英明,但也没听说他收贿什么的,据说是怕惹麻烦,连商户的冰敬炭敬都是不要的,个人作风还是挺好的。
    那放粮施粥一放好些天,用的自然是他自己家的银钱,知县的俸禄也不高,月俸七石五斗米,全年加起来还不够他施的。
    这也是为什么秦知县这么些年啥功绩都没有,却还受到百姓喜欢爱戴,稳当地坐了这么些年知县位置的原因之一。
    不过又都知道县官夫人,也就是黄氏娘家是外省有名阔绰的大商户,就也从来没人怀疑那些米粮的来路。
    “夫人家不是不缺这点银钱吗?为何做如此大胆之事?”
    虽然黄氏和秦知县没有贪墨那些银钱,但是若是被查到了,那私自挪用的罪名也得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黄氏用更小的声音道:“这不是……这不是节省开支嘛,金山银山也不能那么随便花啊。”
    她当年帮着秦知县上下疏通就填进去整副嫁妆,还跟娘家挪了一大笔银钱。
    后头她爹年纪大了,家里管事儿的就成了她哥和嫂子。
    哥嫂对她可不会像她爹对女儿那样大方,怎么可能每年给银钱他们来给秦知县博官声?
    何况黄家人也看出来了,秦知县实在是没什么大能,当一个小地方的知县也就算了到头了,他不出错就算好了,想更进一步那是比登天还难!
    再有一个黄氏锁生的秦子玉,虽是从小读书的,但是眼瞅着都十七八了,连个秀才都不是,看着也不像个有出息的。
    娘家那边不肯资助,黄氏就自己想办法了,本以为是不可能有问题的,城里的商户也没人敢欠知县家的米粮不是?就算上头来人检查了,她就是临时去商户家借,几家凑一凑也能把粮仓填满……谁知道这居然遭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