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纸书二
作品:《回到三国泡貂蝉》 田丰翻看了十本论语,里面的字迹一模一样,毫无差别,一本也就罢了,这一整摞竟然全是如此,让他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人都是用手抄写书籍,用力不可能一致,字也就不可能一模一样,但眼前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我这里也是一样,几本书字迹毫无差别!”崔均同样震惊当场。
田丰还是不相信,又拿起史记仔细查看辨认,还是如此,而且看不出端倪,最终无奈的向刘辰求教道:“主公,元皓愚钝,不知这些书是如何做出来的,我敢肯定不是人所书写!”
刘辰打个响指,说道:“你猜的对也不对,这第一篇字的确是人写的,不过接下来就是用印刷之法复制出来,所以才会一模一样。”
“复制?”田丰和崔均二人听到这个新词,摸不到头脑。
“说了你们也许不明白,我给你们看样东西就明白!”刘辰说完从桌后拿出一书本大小的木盒,里面全是木刻,“看见没有,先让人在木板上写字,然后用阳刻之法将字刻出,一字一刻,知道咱们所有的字都刻出来,然后按照字句排列其上,在刷上墨,附上纸,揭下来就成了,所需多少本,那就印多少张,这就是复制,此法就是印刷之术!”
田丰和崔恍然大悟,难怪他们手中的书籍字迹笔体毫无差别,眼前模子是死的,当然不会出现差别。
“天啊,此法简直就是鬼神之术,主公真乃神人也,请受崔均一拜!”
田丰也跟着下拜:“此法可以改变当下人们读书认字的方法,使寒门不在求学无望,实乃造福天下之举,田某为天下士子向您一拜!”
刘辰知道田丰这一拜是真心实意的,在这个时代寒门之子很难出头,甚至连获取知识都难。因为此时书籍根本没有普及,学术、知识、书籍都掌握在世族等少数人手里,普通人很难得到教育的机会,而这些掌握知识的人其学术著作典籍代代相传,累世经学就此而来,其家族人员很容易获取这些知识,再加上此时举任制度,这就在获取官职中稳占上风,寒门士子出头极难。而这些纸制的书籍一旦面世,至少普通人家也可以有书读。
“元皓,元平,快起来,不过是改良自蔡侯的造纸术,然后又从碑刻中获得灵感,没什么大不了的,瞎现在这书已经造出,还是讨论一下如何推广?”
田丰起身,收起激动的心情,想了一阵,最终摇摇头。
“主公,此时还不是这书籍面世之时?”
刘辰一楞,“为何?”
崔均亦是疑惑,“元皓兄,书籍面世可以大大提高主公的声望,可一吸引有才能之人,为什么还不是时候?”
田丰道:“主公此刻将书籍面世固然能够提高声望,但也仅是如此而已,有才能之人不会因此而投奔,毕竟我等偏居一隅,不是中原那些重要之地,要知道乱世之中人才也是会审时度势,投奔能施展抱负之主!”
崔均不服道:“主公威震边塞,爱护百姓,麾下尽是精兵悍将,手中握有征伐之利器,这里怎么不能施展抱负?”
田丰笑道:“元平莫急,此事你知我知,主公知道,咱玄菟众将士也知道,可是除了辽东外,其他人知道吗?他们只知道主公是位猛将,却不会将玄菟军看在眼里,所以,有才能之人不会第一个选择咱这里!”
刘辰听明白了,田丰的意思是说现在群雄并起,在外人看来玄菟并不是有力的争夺者,自然吸引不到人才。这一点他不反对,纵观整个三国,幽州公孙度,公孙瓒甚至刘虞身边都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谋士,显然幽州并不吸引人,何况还是这最北端的和贫穷的玄菟。
“那元皓的意思是等待机会?”
田丰道:“没错,就是等待机会,等待咱们有能力可以定鼎一方之时,那时候必定会吸引人注目,到时候再抛出这印刷之书和一些招贤纳士的政策,此时才是最佳时刻。”
崔均也听明白了,“元皓兄所言极是,此书还真未到面世之时!”
刘辰暗自感叹,幸亏自己身边多了田丰这样的谋士,否则自己头脑一热,现在就将这印刷书放出去,恐怕捞不到什么好处。
“既然如此,那就将这些书籍囤积起来。”
“主公,那空白的书本可在咱内部使用!”
“那就听元皓的安排,我会派人将这些书本送过来!”
“主公英明!”
辽东襄平,在经过被徐荣偷袭后已经防备森严,还修建各种防御设施。现在正在挖掘壕沟,布置鹿砦,这些都是在玄菟学来的。
城墙上,公孙度亲自布置城弩的位置,此刻他的气色好了许多,开始主持郡内的政务。
“阳仪,这四面城墙必须保证有十五部城弩,滚木擂石囤积越多越好,另外,找工匠给我修建吊桥,晚上没有我的令牌,谁也不准出入!”
襄平距离玄菟边界只有一天距离,如果再发生冲突,襄平必当首当其冲,所以要将襄平打造坚实的堡垒。
阳仪应诺,立刻组织人手打造吊桥。
“主公,襄平就在玄菟的兵锋之下,何不将咱们的中心撤到西安平!”赵范觉得再襄平与玄菟死磕不是好办法。
公孙度看着远方,叹道:“我如何不想,可是西安平距离高句丽太近了,现在他们态度不明,我不想冒险。”
高句丽在东夷中是除了鲜卑最强的,是东北地区一霸,经常骚扰周围其他部族,就连扶余这样的大族也是保持着表面上的臣服。现任国王名叫伯固,野心很大,想要恢复几百年前的荣耀,那时候汉四郡还是他们的地盘,所以经常骚扰汉边,曾经侵犯过辽东,玄菟二郡,疯狂劫掠,杀过带方令,抢过乐浪郡太守的妻子,极为嚣狂。
为此,玄菟郡前太守耿临曾率军三千,讨伐高句丽,双方大打了一场,高句丽战败,损失近千人,不过耿临没有得到朝廷的援助,临郡也不出兵,不敢深入追击,只得罢兵。伯固见识到了汉军的战力,不敢再轻启战端,不过每年的例行骚扰还是有的。
公孙度被刘辰打得元气大伤,又被割去五县,失去了六七成的经济来源,如果没有外力相助,很难再与刘辰抗衡,辽东可是他的心血,已经顾不得民族大义,所以想要拉外援,高句丽就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