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担当

作品:《回到五代做枭雄

    “可不能这么干,堂堂男子汉,总要有担当的,我如果一走了之,老族长以后怎么向官府交代?你以为那些胥吏好说话么?再说了,我好不容易有了户籍,咬牙坚持一个月就好了,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云飞扬说得冠冕堂皇,现如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看着云飞扬这般毫不在乎的样子,张青青也就不那么担心了,她嘴里嘟囔了一句,就蹦蹦跳跳的去找小熊猫玩了,她今天采集了很多新鲜的竹笋,足够那个馋嘴的小家伙吃了。
    张铜山却有些惊讶,提醒道:“小子,其实我很为你担心,真的,以前我曾经服过很多次劳役,那活计可不好干啊。有些体质差的汉子甚至会把老命搭上,别怪我没提醒你啊……你要做好去那里吃苦的准备,对于工地上的人,你尤其要加倍小心,不要上当受骗。”
    云飞扬不以为然地看了张铜山一眼,吹嘘道:“我也是吃过苦的,我要是连区区一次劳役都做不好,那么多年的书也就白读了,您就瞧好吧。”
    到了晚上,憋了一天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云飞扬有些无聊地听着窗外窸窸窣窣的雨声。一场秋雨一场寒,一旦到了冬天,住在这种吊脚楼里也不知道是否暖和,如果他以后有钱了,还是要盖几间房子,他禁不住开始怀念后世里的生活了……
    阴雨绵绵的天气持续了好几天,到了工地上也是如此,云飞扬叫苦不迭,他虽然不用干苦力,却要时常不顾风吹雨淋的去附近的集市上采买各种粮食和食材。
    没有辣椒真是一种遗憾,在辣椒还没有进入中国之前的漫长岁月,食茱萸就充当了辣椒的角色,在古代,四川人爱吃的肉羹和面条,都是用辛辣的食茱萸来调味。食茱萸还被做成辣子油,只是,食茱萸的味道怪怪的,云飞扬并不适应。
    在这个年代,茱萸聊胜于无。虽然食材有限,云飞扬却不希望自己做出来的饭菜难吃,本来就没有什么好食材,如果饭菜再不可口一些,工地上的劳役们就会戳自己的脊梁骨。切得细细的葱丝,剁得很碎的姜末,这都说明他是在认真做事!每天吃饭的时候,整个工地上都会散发着浓郁的饭菜香味,提起大家的食欲。
    这一天,云飞扬刚刚回到工地,从驮运粮食的牛车上跳下来,牵着牛来到棚子里,身上的蓑衣都没来得及脱掉,就对旁边的几个汉子大声呼喊,让他们帮自己从牛车上往下卸粮食。
    云飞扬看着这头牛直流口水,这么冷的天,要是吃一顿炖牛肉就好了,那可是自己最拿得出手的厨艺,可惜,在古代,杀耕牛是重罪,五代时期也是如此。
    何西都见云飞扬浑身都是泥水,就笑眯眯地说道:“小子,辛苦你了,这些粮食足够你们吃几天的,你在庖厨方面倒是有些本事,他们都对你赞不绝口呢。”
    云飞扬从牛车上取下来一篮子鸡蛋,轻轻地放在地上,笑着对何西都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大家都在为国服劳役,不吃饱肚子怎么可以呢?小子没有别的本事,只要让大家吃饱吃好就行……对了,那些盐菜还有一点剩余,我就去镇子上换了些青菜和一篮子鸡蛋,大家伙都很辛苦,给大家弄一些鸡蛋汤喝,对身体有好处。可惜,要是有紫菜,鸡蛋汤的味道就会更好了。”
    何西都怔了一下,旋即笑了笑,道:“紫菜?那可是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的好东西,想当年,采自于南海中的紫菜可是贡品呢。小子,没想到,你居然没有私心,要知道,我们每次劳役的钱粮几乎都是固定的。以前,有人在采买粮食的事情上做手脚,那些服劳役的人能吃上米饭和盐菜就不错了……你来了之后,硬是给大家变着花样的做菜,居然还要做鸡蛋汤,再这么下去,工地上这些苦哈哈们就过上大户人家的日子了。”
    云飞扬苦笑一下,也不知道当地官府是怎么想的,那些官员真是黑了心了,巴蜀地区盛产盐菜,这些盐菜根本就吃不完,他们就把过剩的盐菜供应给工地。
    无奈之下,云飞扬只好去附近的镇子里一趟,将多余的盐菜换了一些食材和鸡蛋,对于那些吃不起盐的贫苦人家来说,有盐菜吃就是求之不得了,他们不会在乎自己是否吃亏,这样反倒让云飞扬有些内疚。这个工地上的一百多名劳役对目前的伙食非常满意,有饭有菜还有热乎乎的鸡蛋汤,谁也不会在鸡蛋里挑骨头。
    喝了一大碗鸡蛋汤,云飞扬感觉到顿时胃口大开,张铜山也凑到了云飞扬的身边,云飞扬连忙给他盛了一大碗鸡蛋汤,汤里面的鸡蛋当然要比别人多一些。
    张铜山喝了一碗鸡蛋汤,抹了抹嘴,就指了指坐在棚子角落里的一个年轻人,轻声道:“那小子就是何西都所说的书呆子,他是彭山孙家的大公子孙祥易,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这小子有点自命不凡,何西都从来都不给他好脸色,他也不怎么跟别人说话,我看他今天累得够呛……不过,这小子倒是有种,一直咬牙坚持,干得不比任何人少,何西都看在眼里也说不出什么。”
    云飞扬顺着张铜山的手指方向看去,那个默默喝着鸡蛋汤的孙祥易看起来面色有些苍白,他吃饭的样子也是很有特点,细嚼慢咽,一点声音也没有,很符合儒家的要求,食不言寝不语。
    云飞扬忽然想起了一个典故,有个所谓的孙氏藏书楼,是由前唐时期彭山县令孙长孺所建,当时的唐朝皇帝亲自为孙氏藏书楼题名。后来,孙长孺的一个后裔与发迹之前的宋太祖赵匡胤意外相识,两个人情投意合,逐渐成为了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