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回 李元戎屯兵逼重镇 刘小将献计索军粮(2)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一次试探的进攻,伤亡了一千多人,其中死亡超过一半,受伤的也退不下来,只要有人动,就会遭到唐军弓箭手的照顾。师夫仇差点气疯,改变战术,不再靠近寨栅,改派一万弓箭手,冲着寨栅射箭。
    双方用弓箭互射,大唐军队是居高临下,又有木栅做掩护,显然占着优势,双互射了近半个时辰,高句丽军队一点便宜都没讨到。师夫仇再次改变战术,向木栅放火箭,他想放火烧毁唐军的寨栅。
    这一招够狠的,冬天木头干燥,寨栅又都是松木做成的,很容易着火。见高句丽弓箭手开始生火,刘之孝马上就识破了他们的企图,下令往山下放滚木。大唐军队刚刚扎营,还没来得用及专门制作滚木,现有的滚木都是造寨栅剩下的边角料,数量有限,不到关键时刻,刘之孝舍不得用。
    高句丽士兵的火箭还没射出几只,就见寨墙上扔出来一根根滚木,顺着山坡冲他们滚来。这下子没人顾得上再放箭了,高句丽士兵们纷纷掉头逃窜,有一百多人动作慢了些,被滚木撞得头破血流,骨断筋折,最幸运的也受了重伤。
    部队刚刚扎营,高句丽军队就前来捣乱,不能惯他们这种毛病,得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军队是不可以惹的,惹上了会很麻烦,薛仁贵向李世勣请战,请求主动出击,给高句丽军队一个下马威。李世勣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率本部做好出击的准备,等高句丽军队第三次进攻被打败后,趁他们撤退时,突然杀出去。但是注意一点,不要穷追不舍,教训他们一下就可以了。”
    薛仁贵领命,把防守寨墙的自己的部属全部撤下来,撤上刘乙三的人,做好出击的准备。
    师夫仇不甘心失败,出动了一万人,组织第三次进攻。一万高句丽士兵在弓箭的掩护下冲到寨墙下面,跟刘乙三的人打在一起。这一回高句丽士兵接受了此前的教训,特别提防唐军士兵用步槊攒刺,伤亡大为减少。双方刀来枪往打了半个时辰,不分高低,高句丽士兵无法冲进寨栅,唐军士兵也无法击退高句丽士兵。天色渐晚,双方士兵都又累又饿,师夫仇不得不下令撤退。
    高句丽军队刚有往下退的意思,唐军的寨门突然打开,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出寨栅,杀向撤退中的高句丽军队。方惟勇担心薛仁贵出事,跟方惟健一左一右紧紧跟在高句丽士兵后面。一杆方天画戟、两把青龙偃月刀,舞动开来,在高句丽士兵群中上下翻飞,但见银光闪闪、血花飘飘,高句丽士兵被杀的鬼哭狼嚎。先锋团和劲卒师紧跟在薛仁贵三人后面,像赶一群绵羊一样追杀高句丽士兵,再后面则是薛仁贵的五千步兵。原本就已经身乏腹馁、已经开始撤退的高句丽士兵,遭到这样的突然打击,顿时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地往山下跑。
    前两次进攻撤退之时,大唐军队都没有出击,师夫仇有点大意。突然发现寨门大开,唐军骑兵冲杀出来,他顿时大惊失色,赶紧派骑兵前去迎击大唐军队,另调弓箭手上前,一起掩护进攻部队后撤。
    薛仁贵不管不顾地往前冲杀,方惟勇看到高句丽骑兵冲上来,一催战马冲到薛仁贵身边,大声说:“三叔,别再往前冲了,咱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收拾完后面的就撤吧。”
    薛仁贵这才想起李世勣的嘱咐,勒住战马,不无遗憾地说:“嘿,要不是大总管有吩咐,我今天非杀个痛快不可。”
    方惟勇劝道:“三叔,杀人不是咱们的目的,新城可以不战而得,留着您的劲头儿到别的地方再杀。”
    薛仁贵点点头:“好,听你的,你们扫尾吧,我掩护你们。”
    薛仁贵摘下弓,搭上箭,瞄准冲过来的高句丽骑兵,“嗖”地一箭过去,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翻身落马。薛仁贵继续放箭,高句丽骑兵一个接一个中箭坠地。第七个人被射中后,其他人才反应过来,冲他们射箭的只有一个人。这箭法太准了,高句丽骑兵再也不敢往前冲,看看大唐军队已经停止追击,进攻部队已经与大唐军队拉开距离,他们的掩护任务基本完成,见好就收,等进攻部队全部撤下来之后,收兵回营。薛仁贵也带着唐军士兵返回营寨。
    打了半天的仗,伤亡了两千多人,也没能把大唐军队赶走,迟受信气得要死,指着师夫仇的鼻子臭骂道:“你个笨蛋废物点心,三万人打两万人,才半天的时间就伤亡了两千多人,还没能把唐军赶走,你还有什么脸活着,给我滚蛋。”
    师夫仇不敢还嘴,心里却不服:“我不就伤亡了两千多人吗,还是打仗伤亡的,你呢,中了人家的调虎离山之计,五千人差点被人家杀光,连人家的影子都没看见,只得了一座空城,还有脸骂我?”
    憋着一肚子气,师夫仇返回自己的住处,指着帅府大骂起来:“迟受信,你个笨蛋废物点心,外加大混蛋,你一个臭百济人,唐军的手下败将,你他妈的有什么资格来指挥我?你跟唐军打仗屡战屡败,我才打了一次败仗,我比你强多了。你个龟孙子,你敢骂老子,老子还不伺候你了呢。”
    一气之下,师夫仇想撂挑子,又觉得一个人撂挑子对迟受信的压力还不够大,就去找其他将领串联。被迟受信派去驱赶大唐军队的兵力占新城守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师夫仇挨骂,跟师夫仇一起行动的将领都感到面上无光,全都对迟受信感到不满。师夫仇一挑动,众人都是牢骚满腹,痛骂迟受信。不过提到撂挑子,绝大多数人都不赞同。他们担心,万一迟受信接受了他们请辞,他们就会失去俸禄,而迟受信可以提拔一批新的军官,新提拔的人会效忠迟受信,迟受信会更得意。冷静下来之后,师夫仇也觉得撂挑子不是最好的办法,他跟众人商议一番,决定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表面上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暗地里跟迟受信较劲,对迟受信阳奉阴违,让迟受信办什么事都办不成。
    轰走了师夫仇,迟受信也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当着众将的面痛骂师夫仇,做得有点过火。他心里明白,大唐军队不是好惹的,他们既然敢在新城眼皮底下建立营寨,必然早就想出对付进攻的办法,这次失败不能全怪师夫仇。另派别人前去攻打营寨,结果不会好多少,大唐军队本是来攻城的,处于不利位置,如果他非要进攻大唐的山寨,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不利位置。
    还有什么办法对付大唐军队呢?迟受信想到了围山,把唐营包围起来,山上缺水,用不了几天唐军就会因缺水而大乱。仔细想了一会儿,他又否定了这个办法。他的兵力是大唐军队的两倍,就算全部拉上去,也不足以把营寨围死。这种围困战需要时时提防、处处提防大唐军队往外冲,很容易疲劳。最好能找到一个无需动用太多兵力,又能以逸待劳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吗?还真让迟受信想出来一个。大唐军队建立营寨,肯定是为了长期据守,他们来的时候所携带的粮食有限,吃不了多长时间,肯定需要从辽西运粮,只要袭击他们的运粮队,切断他们的粮道,营寨就不攻自破。于是,迟受信派出探子,向玄菟城方向打探,发现唐军运粮队后立即报告。
    没过几天,探子就报来一个令迟受信高兴的消息:一支唐军运粮队正从玄菟城向新城方向行进。不过探子同时报来两个令迟受信担忧的消息:一、玄菟城下有数万大唐军队;二、运粮队的人数有两万之众。
    迟受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打吧,唐军运粮队人数太多,为了确保胜利,至少得出动三万人。就算出动三万人,万一不能在短时间内击退唐军、毁掉粮食,营寨里的唐军就会赶去增援,甚至玄菟城下的唐军也会增援,那他就有被消灭的危险。而且他还有一个忧虑,唐军的运粮队从西面来,新城在唐军营寨的东北方向,要想出兵不被营寨里的唐军发现,就得先往北走,绕一大圈,可北面全是大山,行进困难,等绕到西边,唐军的运粮队可能早就过去了。
    客观条件不利于打,可不打中,营寨里的唐军能源源不断地获得给养补充,就会跟新城一直耗下去,直到把新城的给养耗光,新城不攻自破。一想到新城的给养,迟受信灵机一动:“唐军可以补充给养,我也可以补充给养呀。只要给养不缺,我就跟唐军一直耗下去,我住房子,他们住帐篷,看谁耗得过谁。”
    这个想法令迟受信感到兴奋,可兴奋劲儿持续了不到五秒钟,他忽然想起探子报来的另一个消息——玄菟城下有数万大唐军队,一下子又泄了气。玄菟城下有大唐军队,就不可能从玄菟城运粮,看来大唐军队是要把新城孤立起来,等新城守军吃光城里的粮食自动投降,这样的话,辽东城下恐怕也有大唐军队。迟受信不死心,怀着一线希望,派人去附近各城池打探,探子回报说,辽东城下和盖牟城下都有大唐军队,其它城池外没见大唐军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