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回 邢长生辽东诈军粮 白子震平壤充卧底(2)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这……”杨明教被搞得没脾气,简直有点气急败坏了。小规模的抢掠虽然损失小,可很难防,损失些人口和财物还算小事,重要的是会搞得人心惶惶。
“那……那可怎么办呀?”杨明教实在没辙了。
邢长生说:“刘都督为你们着想,帮你们想了两个办法。”
“什么办法?”杨明教充满期待地问。
“第一个办法是你们派兵加强辽水东岸的守卫,不让那些人过辽水。”邢长生说。
杨明教一下子泄了气,直摇头。邢长征接着说:“这个办法确实不是个好办法,辽水那么长,到了冬天,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走过来,防不胜防。大冬天派军队驻扎在帐篷里,官兵们太辛苦。而且还有一个隐患,万一那些官兵假冒对岸的人抢掠村落怎么办,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杨明教点点头:“你说得对,这个办法不好。第二个办法是什么?”
“第二个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邢长生说:“刘都督说了,那些人之所以抢掠,是因为生活困难,假如你们能帮他们解决一部分困难,则一来他们不那么困难了,抢掠的心就会收敛一些,二来你们帮他他们,他们不知恩图报,也不能恩将仇报吧。人心都是肉长的,我想绝大多数人就会放弃抢掠的心思。就算有极少数人还要抢,那也就好治了。”
“怎么帮他们呢?”杨明教试探着问。
邢长生说:“刘都督建议,只是建议,听不听全在你们自己。刘都督建议,你们三座城池,每城出十万石粮食送给那些人,那些人有饭吃了,就可以从容地开荒种地,自给自足。”
被人家抢了还得送粮食给人家,这也太窝囊了吧,杨明教接受不了,沉默不语。邢长生知道他在想什么,顺着他的想法说:“是,这么做让人感到很憋屈,这口气咽不下去,不过做为一城之主,考虑问题要从大处着眼,不能意气用事。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只占便宜不吃亏,能少号亏就是占便宜,这就是大唐人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十万石粮食对于安市城来讲算不上什么,要是辽水东岸的农田没人耕种,不知道每年得损失多少粮食。好了,刘都督让我跟你说的话都说完了,我在你里不多做停留,明天一早就去辽东城向李城主说明情况。李城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哪头儿轻哪头儿重。”
当初是李金生先投降大唐,然后劝说杨明教献城投降的,杨明教心里清楚,邢长生这话的意思是,李金生比他更识时务。杨明教打心眼儿里不愿意送粮食给那些抢掠他的人,可是他也清楚,要是辽东城和玄菟城有一城给了,不给就会成为那些人痛恨和报复的目标,那些人会让他永无宁日,刘明未必能保护得了他。就算刘明能制止大规模的抢掠行动,几百人、上千人的行动三天两头地发生,他也受不了。这种事就是,给了人家未必念你的好,不给人家肯定念你的恶,怎么做都吃亏。
想来想去,杨明教说:“邢将军,这样吧,明天我派人跟您一起去辽东城,送不送粮食给那些人,我们三城商量一下,统一行动。”
邢长生来到辽东城,把跟杨明教说过的话原样对李金生说了一遍,李金生很痛快地同意送十万石粮食给抢掠的人。他怎么会这么痛快呢?原来,当年刘明在进攻哥勿城之前,把南苏城的人口和粮食暂时转移到辽东城,班师时,由于运力有限,有一部分粮食没能运到辽西,留在在辽东城,李金生送出五万石粮食,大部分都是当年刘明留下来的,辽东城没有多大损失。
白方离也一样,当年木底城有一部分粮食留在了玄菟城,他也很痛快地同意送出十万石。这样一来,杨明教就没办法了,如果他不送,小六万人就集中全部力量抢掠安市城他可受不了。
就这样,刘明轻轻松松地搞到了三十万石粮食。他让高句丽人把粮食运回,分了十万石给他们,另外二十万石存进营州城的粮库里。参与行动的高句丽人平均每人分到了两百斤粮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人人喜笑颜开,欢乐开怀,觉得跟着刘都督做事就是痛快。
这一年的抢掠行动宣告结束,刘明把临时征募的那些高句丽籍年轻男人遣散回家,每个人发了一个月的军饷。这些人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军事训练,不管是技战术素质还是组织纪律性,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将来或者正式征召他们从军,或者让他们参与抢掠行动,都大有好处。那些被“临时退役”的高句丽籍士兵,重新返回军队。他们少拿了一个月的军饷,但在抢掠行动中,他们的收获差不多顶得上一年的军饷。他们都盼望着下一个冬天,也就是下一个抢掠季节的到来。
刘明已经向白方离、李金生和杨明教保证过,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抢掠行动,这些士兵的希望会不会落空呢?不会。刘明的保证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玄菟、辽东、安市三城一带,离辽水七八十里以内的区域已经变成了无人区,高句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迁移新的人口来,下一个冬天没什么可抢的。离辽水再远的区域,抢掠行动本来就不好进行。毕竟参与抢掠行动的人中有一半以上的老百姓,要是高句丽军队出动,他们肯定会吃亏。那么刘明有什么打算呢?他早就想好了,下一个冬天的目标是扶余川。扶余川里没有大唐任命的城主,刘明可以无所顾忌。下一个冬天先抢扶余川里的村落,到再下一个冬天,扶余川里的那些小型城池将成为抢掠目标。等玄菟、辽东、安市一带恢复人气以后,白方离、李金生、杨明教可能已经不再担任城主了,那时候刘明对他们的承诺自然失效。
刘明想得很远,不过他想得太远了,还没等下一次抢掠行动开始,泉盖苏文先对大唐任命的城主下了手,帮他解除了顾忌。
辽东诸城明面上算是回归了高句丽,可各大城池的城主全都是大唐任命的,全都帮着大唐军队打过高句丽军队,他们回归高句丽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泉盖苏文吃不准,他要把那些人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如果有的城主先换有的城主后换,后换的那些城主有可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反叛,泉盖苏文不想冒这种风险,他要同时更换所有的城主。可这样一来动静太大,万一大唐朝廷认为这是在向大唐挑衅,有可能再次发兵进攻辽东。为了掩人耳目,泉盖苏文派出使团,朝觐大唐皇帝,贡献方物,上了一道表章,声称从此愿做大唐的藩属国,永远臣服于大唐,再也不侵伐新罗。泉盖苏文还专门给刘明备了一份厚礼,让使者捎话给刘明,希望两国边境永远宁靖。
高句丽表示臣服,李治当然很高兴,接受了方物和表章,对泉盖苏文多有勉励。泉盖苏文大喜,马上开始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走马换将行动。玄菟、辽东、安市、新城、哥勿、盖牟、白岩、建安、乌骨、泊灼、大行、安地,十二座大中型城池的城主,在几天之内,全都接到更换新城主的命令,而且命令就是新城主带去的。新城主刚一宣布完命令,马上要求原城主进行交接,限期离开,前去平壤城接受新的任命。
去平壤城接受新的任命,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鬼话,去平壤城准没好事。白方离的弟弟,大行城城主白不离,不肯就此失去权利,拒不交权,结果被新任城主当场拘捕,砍了脑袋,妻子也被籍没为奴。消息传来,各城城主人心忷惧,内不自安,生怕自己也大祸临头。玄菟城城主白方离、辽东城城主李金生、安市城城主杨明教、新城城主刘乙三、盖牟城城主高士清、乌骨城城主杨万秋,携妻带子,逃过辽水,到营州投奔刘明。
此前,泉盖苏文已经任命他的亲弟弟泉净土为北部耨萨,进驻国内城,结束了国内城三将共和的局面。这一次,他又派人恢复了被刘明荒废的南苏、木底、苍岩三城。再经过这一次大规模的走马换将,当年刘明和契苾何力打开的局面全部翻盘,刘明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
六位城主来投,不能不接受,可营州城太小,安置不了这么多人。刘明把刘乙三和高士清留在营州做事,让白方离、李金生、杨明教、杨万秋前去幽州找方天戟。如果他们有人愿意去长安,可以去投奔契苾何力或者薛仁贵。这些人官虽然没了,家产大都还在,能帮他们谋一官半职固然好,谋不到官职,帮他们找房子安顿下来也行,他们不会为以后的生活发愁。
方天戟在幽州都督府给白方离找了份差使,李金生、杨明教和杨万秋年纪都比较大了,又都当过高官,给他们个小官吧,整天忙来忙去的,还得看上司的脸色,他们很难适应,给他们当大官吧又没有合适的位置,而且他们也不具备当大官的资格。这三个人凑在一起商量,既然幽州没有合适的事情做,还不如去长安安家落户。长安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下半辈子能生活在长安,也是一件不错的事。于是,方天戟给薛仁贵写了封信,托薛仁贵帮三人找房子落户,并派人把三人及其家眷送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