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回 驱叛将淡水城鏖兵 拒倭军白江口布阵(4)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张天佐辩解道:“在下只是一名中级军官,不懂国家大事,也管不了国家大事,只知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上司让在下怎么做,在下就怎么做。”
“放屁。”刘之孝驳斥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那是指在战场上,正在打仗的时候。平时,军人只服从正确的命令,对于错误的命令完全可以也应该加以抵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的旨意都可以拒绝,上司的命令有什么不可以拒绝的?上司命令你杀你的父母,你也服从吗?”
张天佐被训斥得哑口无言,低头不语。刘之孝接着说:“李大昌将军在给你的信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第一、你们复国不可能成功,跟大唐军队对抗只能给百姓百姓带来更大的伤害;第二、扶余丰是个荒淫好色之人,他当国王只能祸害百济百姓;第三、如果倭国趁机占领百济,百济人将变成倭人的奴隶。你作为一城之主,这些道理难道想不明白吗?”
张天佐不是不明白道理,也不是完全不赞同李大昌讲的道理,只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认为李大昌是百济的叛徒,出于逆反心理,对李大昌讲的道理一概予以拒绝。如今身为俘囚,他的脑袋冷静下来,再想李大昌讲的那些话,感觉确实有几分道理。听刘孝质问他,他低着头说:“在下愚鲁,没能及时想通,悔之不及。”
“你确实愚鲁,不过你的愚鲁不仅表现在没能及时想通这些道理上。”刘之孝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愚鲁更体现在,你认为李大昌将军是百济的叛徒,你抗拒大唐,你才是百济的英雄。其实恰恰相反,李大昌将军才是百济人的英雄,你是百济人的祸害。”
这话张天佐无法接受,他抬起头来看着刘之孝,虽然不敢反驳,眼神里却透出不服。刘之孝看穿了张天佐的心思,冷笑道:“我这么说你是不是不服气,是不是无法接受?你还别不服气,我一点都没冤枉你。看来你真是愚鲁得很,想不明白道理,我就再给你讲一遍。刚才我说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首先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老百姓,其次看他是否有利于国家,再次看他是否有利于君王。你的所作所为,维护的都是百济国、百济王,你从来就没考虑过你做的事是否有利于百济的老百姓,你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还谈什么民族英雄,真是可笑。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你们的叛乱不可能成功,百济复国没有希望,扶余丰不是个称职的国王,你们与大唐对抗下去,只能让百济的老百姓承受更长时间的战乱、承受更多的痛苦。对于百济的老百姓来说,你们这些人是罪人。李大昌将军为了尽快结束百济的战乱,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安定的生活,跟你们这些罪人作战,他才是百济人的英雄。怎么样,你现在还不服吗?”
这番话有理有力,张天佐无言以对,又低下头去。刘之孝接着说:“对于百济的老百姓来说,你已经犯了罪,你是想让这些罪行成为你一辈子的污点、被百济老百姓骂一辈子呢,还是想将功折罪,求得百济老百姓的原谅呢?”
“请问将军,怎么样才能将功折罪?”张天佐问。
刘之孝说:“跟着我们去打周留城,用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奉劝周留城的守军放弃抵抗,让战争早一点结束,让士兵少留一些血。如果周留城的守军像你先前一样愚鲁不懂道理,你就像李大昌将军一样,带领你的部下跟大唐军队一起攻城。你愿不愿意?”
张天佐有点犹豫,刘之孝紧接着说:“愿不愿意随你,我不会强迫你。不过有一点我先跟你讲清楚,如果你不将功折罪,你就是个罪人,我们将把你和你的家眷以奴隶的身份带回大唐。如果你能够将功折罪,你和你的家眷就会获得自由。如果你立下大功,我们还会封你一定的官职。你慢慢想吧,今天晚上之前给我答复。”
后边用鞭子抽,前边用胡萝卜引诱,再倔的驴也会乖乖听话,何况张天佐并不是那么倔。他没用多考虑,马上说:“将军,在下愿意将功折罪。”
刘之孝点点头:“那好,我从你的部下里挑出五千人交给你带领,以后你就听我的指挥。”
“是,在下遵命。”张天佐变得非常听话。他不听话也不行,他的家眷都在淡水城里。
已经淡水城耽搁了四天,怕耽误了跟刘仁轨的约期,刘仁愿第二天就带领唐新联军与孙仁师会合,继续向周留城挺进。
刘仁轨、杜爽率领水军一百七十条战舰和运粮船,出熊津江,溯白江而上,夹击周留城,刚到白江口,就得到报告,倭国海军一千余条战船、五万人马,正在向白江口驶来,不日即到。刘仁轨传令,舰队停止前进,在白江口外列阵以待倭军。
杜爽问:“刘将军,我们的任务是走水路夹击周留城,若是在这里跟倭军纠缠不清,岂不耽误了攻打周留城?”
“耽误攻打周留城也是没办法的事。”刘仁轨说:“倭国海军说到就到,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按原计划攻打周留城,扶余丰知道援军很快就到,必不肯轻易投降,周留城非三五日可下,待倭国海军一到,我军将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为今之计,只有先击败倭国海军,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攻打周留城。且倭国海军一灭,扶余丰必然丧胆,周留城旦夕可下。”
杜爽点头称是:“刘将军高论,末将佩服,不过咱们没跟倭军打过仗,对倭军的实力和战法都不了解,这一仗该如何打呢?”
刘仁轨笑道:“我军不了解倭军,倭军同样不了解我军,双方都是知己不知彼,谁都不吃亏。细说起来我军还是略占优势,我们可以向扶余隆了解倭军的战术。只要我军堵住白江口,不让倭国海军与百济叛军会合,倭国海军就没办法通过百济叛军了解我军的虚实。”
杜爽大喜:“好,末将马上派人把扶余隆请过来。”
扶余隆原本是百济的太子,投降大唐后被封为司稼卿。此次派兵增援百济驻军、平定百济叛乱,李治认为有可能利用扶余隆的影响招抚叛军,就让他随军前来。
扶余隆来到刘仁轨的舱室,刘仁轨问:“司稼卿,你可能听说了,倭国的海军不日就会到达,我想先击败倭国海军,再进攻周留城,请你来是想了解一些关于倭国军队的情况。不管你知道什么,都跟我说一说,越详细越好。”
略一沉吟,扶余隆说:“倭军非常重视单兵作战能力,强调的是个人素质和拼命精神,不像大唐军队那样讲究谋略、战术,重视兵与兵、队与队之间的配合。倭兵一发起进攻就会大呼小叫着蜂拥而上,目的是先声夺人,从气势上把对方压倒。一旦取得优势,他们会像疯了一样势不可当,可是一旦处于劣势,他们就会气焰顿消,互不相顾,各自逃命。倭国海军的战船比较小,大部分船只能容纳三五十人,最大的也不过容纳百十来人,数量很少。他们的优势是速度快,机动灵海,但因为船体太小,不利于进攻,防守能力也比较弱。”
“太好啦。司稼卿,你提供的这些信息非常重要,谢谢你。”刘仁轨高兴地说。他又问了一些关于倭军的其它情况,扶余隆尽自己所知一一予以回答。刘仁轨还想了解倭国海军的统帅是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他是什么性格,这些扶余隆全然不知。
交战的双方往往各有长处、各有短处,要是处处都比对方强,那这仗就不需要谋划了,让个傻子指挥也能打赢。取胜的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抑制敌人的长处,隐藏自己的短处,暴露敌人的短处,所以才强调知己知彼。大唐水军的战舰都很大,一条船至少能容纳三百士兵,倭国海军进攻唐军战舰,有点像陆军攻城,是仰攻,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唐军战舰若是冲击倭军战船,不难将其撞沉。这些都是唐军战舰的优势,唐军战舰的劣势是速度慢、灵活性差。
杜爽建议:“刘将军,倭军战船的优势是机动灵活,咱们不妨把他们引入白江,利用窄狭的江面限制其机动性,一鼓将其聚歼。”
刘仁轨摇摇头:“杜将军,你只看到其一,没有看到其二、其三。江面狭窄固然于倭军不利,于我军同样不利,我军船大,相比之下吃亏更甚。另外,倭国海军必然富有水上作战经验,未必如我所愿,排成密集队形进入白江。就算一切都如我所愿,我们能够在江面上将其击溃,他们船小好调头,可以在短时间内掉转船,顺流而上,逃入大海,我们达不到重创其实力的目的。”
“刘将军说得是。”杜爽皱着眉头问:“刘将军,那您有何妙计?”
刘仁轨说:“我打算在白江口的海岸边布设一个口袋阵,诱使倭军钻入,然后驱动战舰从两面挤压,令倭船拥挤在一起,完全丧失机动灵活的优势。现在是秋天,多西风,风从海上来,倭船后撤是顶风,行动迟缓,前进是海岸,无路可去,左右两侧是我们的战舰,倭国海军必败无疑。”
杜爽沉吟道:“此计确实是个好计,但倭国海军会钻我们的口袋阵吗?”
欲知倭国海军会不会中刘仁轨的计,白江口一战结果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