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回 逆王师番旅遭屠戳 逃老命夷酋弃都城(4)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身为太子,扶余隆有一支五十人的卫队,他之所以主动提出带自己的卫队一起走,表面上是因为这支卫队的士兵战斗力强,实际上另有打算。出逃的人中,除了扶余义慈,全是他扶余隆的人,一旦需要,他就可以……哈哈,你懂的。
扶余义慈可没想那么多,他之所以要带着扶余隆一起走,是担心自己万一发生意外,扶余隆可以登基为王,百济还有国王。他没想对付扶余隆,自然就想不到扶余隆暗怀着对付他的心思。扶余隆的提议很有道理,扶余义慈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经过一天的秘密准备,扶余义慈、扶余隆和五十名卫士,携带着一批金银珠宝,悄悄从东城缒出,往东走了一段路,渡过熊津江,向北逃去。
天亮后,没发现大唐的追兵,扶余义慈和扶余隆松了口气,找了个地方休息,派卫士出去买马。
扶余隆问:“父王,咱们去哪里,要不要去熊津城?熊津城城墙坚固、兵力雄厚,是最安全的所在。”
扶余义慈摇摇头:“熊津城有泗沘城坚固吗?熊津城的兵力有泗沘城雄厚吗?如果泗沘城都守不住,熊津城又怎么能守得住呢?”
“那您想去哪里?”扶余隆不知道扶余义慈到底是怎么想的。
扶余义慈说:“咱们走到哪里,唐军就会追到哪里,哪里就会遭殃。孤是百济的国王,不能连累百济百姓,孤已经想好了,离开百济,去高句丽避避风头。唐军要是想抓住孤,就让他们去进攻高句丽吧。”说到这里,扶余义慈“嘿嘿”地笑了两声。
扶余隆一下子就明白了,半真心半拍马屁地说:“父王,您可真英明,这个移祸之计太高明了。唐军要是知道咱们去了高句丽,肯定会向高句丽要人。咱们是高句丽的盟国,高句丽不会把咱们交给唐军,而且以泉盖苏文的脾气,他不会轻易向唐军屈服。唐军一生气,就会进攻高句丽,就顾不上攻打百济了。”
“哈哈哈……”扶余义慈大笑起来,对扶余隆的话表示认可。
不过扶余隆有点担心:“父王,去高句丽必须经过新罗,边境可不大好过,咱们是不是去海边,找条船,坐船去高句丽呀?”
扶余义慈又摇摇头:“坐船是不行的,如果想坐船,孤就不从东边出城了。你能想到边境不好过,唐军也能想到,你能想到坐船走,唐军也能想到。泗沘城能守多长时间谁都说不准,搞不好没过三两天,泰儿就会因为顶不住压力把咱们离开泗沘城的消息放出去。万一真是那样,唐军派战舰追击,咱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成为唐军的俘虏。走陆路更安全,边境是难过,可是咱们带着很多金银珠宝,有钱能使鬼推磨,必要的时候,咱们可以花钱买路。只要不暴露咱们的真实身份,新罗士兵不会跟金银珠宝过不去。”
卫士搞来了一些食物,还买了几匹马,一行人填饱肚子,继续赶路。
扶余泰被留下来坚守泗沘城,他感觉自己就像中国象棋里的一只过河的小卒子一样,为了保护老帅和车马炮,被迫不停地往前拱,拱啊拱啊,直到山穷水尽,把自己拱死为止。为了保护老帅而死他还没话说,于公,扶余义慈是他的君王,于私,扶余义慈是他的父亲,臣为君死、子为父死,天经地义,可扶余隆算什么东西,不过是只车而已,为他死就不值得了。
扶余泰忿忿不平地想:“都是一个娘生一个爹养的,就因为他早生了几年,什么好事都是他的,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这也就算了,将来你当国王,百济的金钱美女都让你先挑,我给你磕俩头,捡个漏儿,我认了,可你不能让我为你死,连捡漏儿的机会都没有。你不是不让我捡漏儿吗,那好,你不仁、我不义,我先下手为强,让你连漏都捡不着。”
扶余泰暗自打定了自立为王的主意,可这话不能自己说,得让别人提出来,否则有可能招致太子党的强烈反对,于是扶余泰召集文臣武将开会议事。
群臣毕至,众人发现议事厅周围盛排刀兵,戒备森严,气氛不同寻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惴惴不安,议论纷纷。
等众人都到齐,扶余泰才出来,开门见山地说:“诸位,告诉你们一个消息,国王和太子已于夜间离开泗沘城,目前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为了避免人心不稳,我加强了王宫的戒备,大家不要惊慌。”
众人这才知道为什么外面有这么多兵丁,国王离开了王城,这可是件大事,众人心里没底,谁都不说话,几十双眼睛看着扶余泰,等着听他讲出开会的目的。
扶余泰接着说:“我父王离开之前,把百济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我,今天把大家召集前来,为的是商量一下,如何坚守泗沘城。”
大将军马上说:“王子,您放心,既然国王殿下把泗沘城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您,军队完全听从您的指挥。城里还有五万人马,只要我们严防死守,唐军没那么容易攻进来。”
这番表忠心的话没讨到好,反倒令扶余泰感到不快,他沉着脸说:“大将军,我要纠正你两点:第一、国王殿下不是把泗沘城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我,是把百济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我,国王和太子已经去了高句丽……”
扶余泰并不知道扶余义慈要去高句丽,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这么说。看到众文武没有质疑,扶余泰觉得自己这个谎撒对了,接着说:“我要纠正你的第二点是,我说如何坚守泗沘城,指的不是战术问题,是战略问题。”
半岛上的人能说出“战略”这两个字,真是难为扶余泰,他可称得上千古一人,只是众文武谁也不懂什么叫战略,听了扶余泰的话,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看着众人茫然的表情,扶余泰并不惊讶,他早就预料到是这种情景,其实他自己也不懂什么叫战略,只是听说过这么个字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拿出来唬人。他按照早就想好的话解释说:“所谓战略问题就是大事,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问你们,打胜仗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将有谋、士兵精、粮草足、地形有利……”大将军一口气说了好几条。
“错。”扶余泰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说的这些都是战术问题,够不上战略。”
丞相试探着说:“对打胜仗来说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军民一心、军队有士气。”
“诶,这就对了。”扶余泰赞赏道:“不愧是丞相,确实站得高、看得远,懂得战略问题。要想打胜仗,必须人心齐、士气高,对胜利充满信心。如今国王和太子离开了泗沘城,你们想想,要是将士和百姓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会人心浮动,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众文武纷纷点头。扶余泰就要进入正题了,他提醒道:“那你们说,有什么办法能够稳定将士和百姓的人心呢?”
“封锁消息,不让将士和百姓们知道国王和太子离城的消息。”丞相刚刚被夸奖了一下,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扶余泰话音刚落,他就出了主意。
这个主意太不对扶余泰的心思了,扶余泰训斥道:“刚夸你懂战略,可战术问题你是一窍不通呀。你也不想一想,这么大的事,能封锁得住吗?”
丞相想了一下,觉得确实封锁不住,仗打得这么激烈,国王和太子要是总不露面,老百姓和将士们肯定会起疑心。他深悔自己嘴太快,毁掉了刚刚树立起来的光辉形象,于是闭上嘴,再也不开口。
众文武谁都想不出好办法来,都不敢说话,生怕说得不对被扶余泰训斥。看着众文武,扶余泰在心里骂道:“你们这群笨蛋,都是猪脑子呀,这么点事都想不明白,非得让我自己说出来吗?这不明摆着嘛,将士和百姓们因为国王离开而人心不稳,再立一个国王不就行了吗?一群笨蛋,既不懂战略又不懂战术,更不懂我的心。”
众文武谁都不说话,议事厅里的气氛相当压抑,扶余泰按捺不住,几次想自己主动提出来,又担心引起不好的后果,把已经到了舌尖的话强行忍住。
终于,有位扶余泰的亲信悟出了扶余泰的心思,站出来说:“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老国王离开了,立个新国王就是了。”
屁股已经离开椅子,脖子伸得老长,盼望着有人说出他的心里话的扶余泰,终于听了他想听的话,一屁股坐回椅子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句话立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丞相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胡说八道,这怎么行?立了新国王,将来老国王回来怎么办?”
“要立也得立太子,可太子也走了,怎么能立新国王呢?”这话是太子党的人说的。
其他人纷纷发言,都反对立新国王。
朝臣中拥护扶余义慈的人和太子党的人占有绝对优势,扶余泰的力量微乎其微,扶余泰原以为,扶余义慈和扶余隆都离开了,他又在议事厅周围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军队,众文武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要有人倡议,大部分人都会附和,至少不敢反对。他原本想得挺好,有人提议、众人赞同,他假模假式地谦让一下,然后正式登基,看到眼前的情形,他心想:“任由众人这么吵下去,这件事就会黄掉,我不要搞什么谦让了,干脆来硬的吧。”
欲知扶余泰能不能如愿以偿地当上国王,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