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 讨辽东行动获全功 征百济朝廷更战略(1)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先不说城里忙着救火,先说城外。被拦在城外的两千多高句丽步兵,进不了城,又没事干,看到骑兵跟大唐骑兵战在一起,主动前去凑热闹。到了跟前他们才发现,连骑兵都人浮于事,好多人插不上手,根本就用不着他们。不过既然已经来了,即使帮不上钱场,帮个人场也行呀,于是两千多人站在骑兵后面高声呐喊。
    骑兵指挥官挺高兴,觉得步兵兄弟够意思,他哪想得到,步兵前来捧场,实际上是害了他。两千多步兵在外围围成一个弧形,遮挡了骑兵的视线,步兵的呐喊助威声掩盖了唐军骑兵的马蹄声,等骑兵指挥官发现大批唐军骑兵从东南方向杀过来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骑兵指挥官当时就急了眼,声嘶力竭地大喊:“唐军的援兵来啦,赶紧往北边撤退。”步兵正喊得欢,骑兵指挥官的命令听见的人不多,骑兵指挥官喊了好一阵子,骑兵们才意识到危险马上就要来临,纷纷向北逃窜。
    看着骑兵们惊惶失措地逃跑,步兵们傻了眼,他们不明白,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呢?他们这一发傻,喊声就停下来,这才听到背后传来的杂沓的马蹄声。步兵们当时就炸了锅,没等指挥官下令,就分成两拨逃窜,一拨往北,跟在骑兵后面,一拨往南,向安市城方向跑。
    刘明指挥着三千人马跟在高句丽骑兵后面追杀,程名振指挥着八千人马斜刺里冲向高句丽骑兵,没人理会高句丽步兵。也是,城里还有一万多高句丽步兵呢,杀都杀不过来,谁会在意这区区两千多人呢。
    高句丽步兵跑了一阵子,发现他们完全是自作多情,根本就没人追他们,跑个什么劲儿呢?怀着被忽视、被冷落的心情,他们悻悻地停下脚步,集合在一起,商议接下来去哪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绕道南门进城,有人说城池可能不保,不如前去投奔安市城,也有人说去安市城得途经赤烽镇,有可能被大唐军队拦截。这些人真是贱皮,没人追他们他们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来。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从南门方向开来大批高句丽步兵,他们就像走失的孩子看见了亲娘,二话没说,张开双臂,向那些人扑过去。他们现在还没意识到,这一去不是投奔亲娘,而是投奔死神。
    大唐军队集中所有兵力围歼高句丽骑兵,目的是尽快消灭他们,然后攻城。城里有一万多高句丽士兵,为什么不直接攻城,非要消灭这四千人呢?大唐军队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不是杀这四千人,是抢那四千匹马。马对大唐军队太重要了,因为要运回辽西的物资实在太多。
    看到唐军大部队从东南方向杀过来,高句丽骑兵指挥官本能地做出了向北撤退的决定,可就忽略了一点,北面有大梁水挡路。等跑到河边他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唐军紧紧追赶,他根本来不及渡河,回身抵抗吧,对方的兵力几乎是他的三倍,而他背水列阵,又是兵家大忌。刘明让士兵高喊“降者免死”,高句丽骑兵指挥官无可奈何地下达了投降命令。
    刘明把俘虏交给程名振处理,带领三千人马前去西城门增援先锋团,这时候才发现,西城浓烟滚滚,西南方向有大批的高句丽步兵。刘明迅速判明情况,城里的大火肯定是先锋团点燃大车引起的。比起三百大唐士兵,大火对辽东城的威胁更大,城里的高句丽军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灭火上,先锋团暂时不会遭到猛烈进攻。刘明当即做出决定:“让城里的高句丽军队帮咱们灭火吧,咱们先杀城外的高句丽士兵。”三千人杀一万人力量有点单薄,刘明派人去向程名振报告,请求派五千人前来增援。
    从南门出来的高句丽步兵接到的任务是接应城外的部队,他们成功地跟城外的步兵会师,继续赶着去接应骑兵。骑兵往北跑,他们也得往北追,骑兵跑得快,他们只好撒开脚丫子使劲撵。正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忽见一股大唐骑兵迎面冲过来,步兵指挥官赶紧下令布阵防守。
    士兵们一口气跑了好几里路,累得腿直打颤,气都捯不过来,还布什么阵呀,指挥官大呼小叫,阵势也布不好,而大唐骑兵已经杀过来。骑兵在平地上蹂躏没有结阵的步兵,这种机会是骑兵最喜欢的,薛仁贵、方天戟、方惟智冲在最前头,如同三把利剑,刺入高句丽士兵群中。刘明和达稽指挥着三千如狼似虎的士兵紧接着杀到,一万余高句丽步兵,一下子就被杀散,四处奔逃,谁也顾不上抵抗。
    这里正杀得痛快,程名振派来的五千援兵到达,高句丽步兵的命运一下子跌入了地狱,被杀得死尸遍野、头颅翻滚,血流成河。刘明不想杀太多人,下令促降,剩下的六千多高句丽步兵这才免于丧命的结局。
    刘明留下四千人处理俘虏,让方天戟带领两千营州兵去增援先锋团,他带着契丹兵绕道南门,防止城里的高句丽军队从南门逃跑。
    在北门外等待接应出城部队的四千高句丽步兵,一直也没有等到他们要接应的人,因为杨明教匆忙之间忘了派人去向出城部队传达从北门入城的命令。就算他没忘记也没用,当时唐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到了城南,传令兵不能从西门出去,只能走北门,根本来不及把命令传达给出城部队。
    没等到出城部队,却发现西北方向上万的唐军骑兵正在追杀四千高句丽骑兵,这只部队的指挥官当时就做出了一个极为英明的决定——向东撤退,渡过大梁水,逃进山里。
    通常来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撤进城里,关闭城门,凭城固守,这位指挥官相当聪明,他不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按照常理来说,唐军来了一万骑兵,至少还会来两万步兵,辽东城很难守得住,回城是死路一条。他的这种聪明救了他一名,使他成为从辽东城逃出的唯一名高级将领。
    高句丽骑兵全部下马投降,有人向程名振报告,城北有一股高句丽步兵正在向东逃跑,程名振立刻派出一千骑兵前去追杀。等赶到大梁水畔时,高句丽步兵已经渡过去一半,唐军骑兵只拦住大约两千人,杀死数百,迫使剩下的一千多人投降。
    方天戟带领两千人马来到西城门外,邢长生命人把城门打开。见到邢长生,方天戟关切地问:“老邢,你们没事吧?”
    “没事呀,我们挺好的。”邢长生耸耸肩说:“我们正在这里看高句丽人救火呢,你要不要一块儿看看。只可惜,城门楼子被我烧塌了,不然咱们可以站在高处看,看得更远、更清楚。”
    方天戟笑了:“救火有什么好看的,你喜欢看你就接着看吧,我带人去北城门。”
    “为什么不去南城门?”邢长生问。
    方天戟说:“刘将军带着契丹兵去了南城,我先去北城,再去东城。”
    街道上的大车快烧光了,街道两侧的民房也烧塌了不少,到处都在冒烟,没法走街道,方天戟带着人上了城墙。绕到北城墙时,他看到一千大唐骑兵正向东冲去,知道有一部分高句丽士兵从北城逃出,后面应该不会再有了。到了北城门,一个高句丽士兵都看不见,方天戟直接奔东城门。把守东城门的高句丽士兵还在忠于职守,方天戟一个冲击,那些高句丽士兵死得死、降得降,东城门落入方天戟之手。
    刘明带领契丹兵到了南城,发现城门大开,只有不多几个高句丽士兵把守,赶紧挥兵冲过去。守门的高句丽士兵看到大唐骑兵冲过来,吓得赶紧关城门,没等关上,刘明就冲到跟前,这些士兵没能把城门关上,反倒把自己逃跑的机会给耽误了,成了刘明的俘虏。
    刘明审问了高句丽士兵,得知城里总共才有五千高句丽步兵,而且都在忙于救火,便对达稽说:“人家正忙着呢,咱们先不打扰他们吧,等他们忙完再说。”
    达稽笑道:“刘将军说得对,辽东城的财物还没拿到手,这个时候焚城太早,让他们把火扑灭吧。”
    “我给你一件大功。”刘明说:“你带上五十个人,跟方惟智和我的卫兵一起,去帅府抓辽东城城主。”
    这可是件唾手可得的功劳,达稽大喜,冲刘明连连作揖:“刘将军,你真是太够意思了。”达稽和方惟智各带着五十名士兵,让俘虏带路,穿小巷前往帅府,以免打扰高句丽士兵救火。
    杨明教等在帅府里,对城外发生的事毫不知情,因为帅府外的士兵都在忙各自的事,没人给他传递消息。等的时间有点长了,杨明教坐立不安,对卫士长说:“你去看看城外怎么样了,赶紧回来报告。”
    卫士长遵命往外走,刚出帅府大门,“呼啦啦”冲上来一群大唐骑兵,用刀把他和在帅府门口站岗的哨兵逼住。带路的俘虏对方惟智说:“他是元帅的卫士长,他知道元帅在哪里。”
    方惟智问卫士长:“你不保护你们元帅,到处跑什么,是不是想逃跑?”
    作为卫士长,抛弃元帅一个人逃跑,那是极大的耻辱,卫士长当然不认,梗着脖子说:“不是,我绝对不是逃跑,我家元帅让我去看看城外的仗打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