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回 副总管征辽留憾事 前王妃避祸遇狼群(3)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刘明带带领先锋部队来到罗通城南,派一名高句丽俘虏进城给高斯达送信。见下书人身穿高句丽军装,高斯达诧异地问:“你是高句丽人吧,为什么会帮唐军送信?”
下书人说:“回高元帅的话,小的是安市城的士兵,在前来增援罗通城的路上被唐军俘虏。”
高斯达刚刚得到援军被打败的消息,并不了解详情,赶紧问:“援军的情况怎么样?是怎么被打败的?”
这一问不要紧,下书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搞得一屋子将领都莫名其妙。下书人哭了一阵子,强忍住悲痛,说:“回大帅的话,太惨了,我们败得太惨了。援军来自四个城池,玄菟城的五千人马走在最前面,接着是新城的八千人马,然后是辽东城的一万人马,我们新城派了两千骑兵和六千步兵,走在最后。只一天的功夫,三万大军就全完了。我们的长官被砍成了两段,六千步兵一个都没活下来,骑兵也损失了一半,小的就是骑兵里的一个。玄菟城的一千骑兵和四千步兵全军覆没,指挥官也被杀死。好几十里地呀,全都躺满了尸体,那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哇。我听唐军士兵说,这一仗,杀了我们一万六千多人,他们才死了两百多人,我们真是冤死啦。”
听了这话,高斯达吓得呆若木鸡,愣了半晌才问:“我军怎么会败得这么惨,大唐军队有多少人马?”
下书人又哭起来,伸出五个手指头。高斯达惊问道:“大唐军队有五万人?”
下书人哭得说不出话来,使劲摇头。高斯达惊得张大嘴合不拢,半晌才说:“你、你不会说大唐军队只有五千人吧?”
下书人使劲点着头说:“是,就是五千人,这是小的亲眼所见。”
大厅里顿时死一般地沉寂,高斯达和众将领谁都不说话,全被大唐军队的超强战斗力惊呆了。
又过了半晌,高斯达才接着问:“唐军队将领派你前来下书,是什么内容?”
下书人说:“唐军的刘将军派小的前来下书,说高元帅要是听命,就让小的跟大帅一起走,高元帅要是不听命,小的最好还回唐营,不然的话等唐军攻下罗通城,小的只有死路一条。信里写的是什么,小的不知道。”
“好吧。来人,带他下去吃饭休息。”打发走下书人,高斯达掏出书信仔细观瞧。
刘明在信中写道:只要罗通城守军完整地把罗通城移交给大唐军队,高斯达本人给高俭城守军和扶余川其他城池的守军各下一道命令,大唐军队就允许罗通城守军体面撤离。所谓完整移交,是指除守军官兵的个人财物外,不得带走和破坏任何公私财物。所谓体面撤离,是指大唐军队不要求守军投降,守军可以携带除弓箭以外的最基本的盔甲和兵器,去扶余川外任何一座城池。另外,守军可以带走家人和个人财物,可以任意取用官府粮库里的粮食,配备战马的中高级军官可以骑走自己的战马,每一百名士配备一辆牛车。高斯达必须给高俭城守军下达体面撤离的命令,所有条件跟罗通城一样。高斯达还要给扶余川其它城池下令,让他们纳币请降。纳币的标准是,城里每一个人,无论军民、男女、老幼,每人二两银子,或者同等价值的细软。纳币之后,大唐军队接受投降,不进入该城。
在信的最后,刘明说:“各位将领遗弃在扶余城的家人都已经带到罗通城外,何去何从,请诸位认真考虑,十二个时辰以内予以答复。如果不同意体面撤离,或者超过十二个时辰不予答复,大唐军队将开始攻城。攻下罗通城后,中高级将领一律处死,其家属将被带到大唐,卖为奴隶。”
看完信后,高斯达让幕僚把信念给众将听,然后问:“各位将军,你们意下如何?”
在座的都是中高级将军,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家在扶余城,从扶余城逃跑时没来得及带上家人,家人都落在大唐军队手里,如今就在罗通城外。如果不接受大唐军队的条件,先不说罗通城能不能守得住,他们的家人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众将领谁都不说话,高斯达看得出来,他们和他一样,对守住罗通城都没有信心,便说:“唐军确实太厉害了,五千人就打败了我们三万大军,如今他们又调来了四千援军,罗通城肯定是守不住。如今唐军已经兵临城下,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投降,二是接受条件。本帅认为,体面撤离总归比投降要好一些,如果没人反对,本帅准备接受唐军的条件。”
还是没人说话,这就表示没人反对,高斯达派了一名将领,跟随下书人出城,前去跟刘明接洽体面撤离的具体事宜。
刘明早就制订好了详细的移交方案,在保证罗通城公私财物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高句丽官兵的脸面,高期达没什么可说的,全盘接受。高斯达及其部下是客居罗通城,没什么个人财物,基本上是净身出城,对他们的检查比较简单,只用了两天时间,一万七千名高句丽官兵就移出罗通城,前去投奔玄菟城。
搞定罗通城后,刘明移师高俭城下。有了高斯达的命令,高俭城城主和逃到高俭城的扶余城守军将领二话没说,也接受了体面撤离的条件。
纳币请降的命令已经由高斯达派人送到各个中小城池,没有一座城池敢不接受命令。刘明在扶余城、罗通城和高俭城设了三个受降点,扶余城受降点由张俭指定的人和达稽负责,罗通城受降点由方天戟和苏支负责,高俭城受降点由刘明和明佗负责。各中小城池的城主,携带本城军民的簿册,到最近的受降点办理登记、纳币手续。为了防止有人在簿册上造假,大唐军队向每个城池派出检查人员,核实户口情况。足足忙了十天,纳币受降之事才全部办完。
这一仗,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绝对是一场完美的胜仗,但刘明心里却觉得有些遗憾。高句丽的城池大部分建在山上,易守难攻,扶余川的城池却都建在平地上,相对比较容易攻取。在打这一仗之前,刘明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攻克扶余、罗通、高俭三座大型城池和大部分中型城池,焚毁扶余川的大部分庄稼,实际的结果跟这个目标有相当的距离。
几仗下来,抓获了一万余名俘虏,几乎跟大唐军队的量一样多,如何管理这些俘虏,防止他们造反和逃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刘明向张俭建议,吸收俘虏加入大唐军队,免除他们的俘虏身份,享受跟大唐士兵同样的待遇,在大唐军队服役五年后,如果不愿意继续服役,可是退伍,成为大唐百姓。
刘明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对俘虏非常有吸引力。高句丽人口少,男人十八岁当年,六十岁才能退役,而且高句丽军队经常打仗,最终能活着正常退役的人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如果加入大唐军队,只需服役五年即可退伍,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几乎所有的俘虏都愿意加入大唐军队。
为了防止俘虏弄虚作假,刘明把他们按照大唐军队的建制,十人编成一伙,五十人编成一队,三百人编成一团,然后跟大唐军队混编,实行连坐制度。一人逃跑全伙正法,一伙逃跑全队正法,一队逃跑全团正法。
这一下子就解决了大问题,不用再耗费兵力看押俘虏,俘虏还能帮着往辽水西岸运输粮食。全军忙运输忙了半个月,扶余城里的存粮还是没能运完。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大唐军队不想为了运粮食继续滞留在高句丽,张俭下令,带上扶余、罗通、高俭、积粟、丰谷五城的户口,班师回大唐,焚烧五座城离的事留给胡人去做。
班师过程不必细表,张俭把这次出征的经历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折上报朝廷,为刘明和方天戟请功。李世民看后大喜,封刘明为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仍担任幽州大都督府司马,封方天戟为正五品下的宁远将军。
通过这一仗,刘明和方天戟收获了大量财物,他们把原来租住的两个院子买下来,还出资帮赵孟雄买了一处宅子。
月子高高挂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刘家和方家因为刘明和方天戟升职受赏而兴高采烈,方天戟又添了个小儿子,更是双喜临门,高家却大难临头。哪个高家?高春爱家。
韩永贞带着儿子高强逃回新罗老家,在哥哥的帮助下安顿下来,请会武功的人教高强练武,日子过得到也平静。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年,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官府得知韩永贞是前高句丽王的姬妾,高强是前高句丽王的儿子,派兵前来捉拿。
这天刚吃过早饭,几名捕快突然闯进韩家,大声叫道:“谁叫高强,快点出来。”
高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茫然地说:“我叫高强,怎么了?”
捕快班头把手一挥:“给我锁了。”两名捕快冲上去扭住高强的胳膊,另一名捕快“哗啷啷”,把铁链套在高强的脖子上。
“为什么抓我?”高强用力反抗,怎奈双臂被两名捕快拧住,挣扎不得。
韩永贞正在厨房里洗碗,闻声跑到院子里,见儿子被官差捉住,赶紧上前问:“官爷,我儿子还是个孩子,什么事都没犯过,为什么要抓他?”
韩永贞的哥哥从屋里出来,也问:“官爷,出什么事了,为什么要抓我外甥?”
捕快班头看着韩永贞,愣了一下,问:“你就是高句丽王高建武的姬妾吗?”
一听这话,韩永贞内心大惊,赶紧否认:“我不是,我不是,我只是一个乡下女人,怎么可能是国王的姬妾,官爷,你们认错人了。”
捕快班头冷笑一声:“得了吧,你就别装了,有人在县上告发了你们,说你是高句丽王高建武的姬妾,高强是高建武的儿子。咱们新罗跟高句丽是世仇,你们不好好在高句丽待着,跑到新罗来不是找死吗?我们奉大老爷的差遣,前来捉拿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