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思父母家梁忆美食 护手足家栋拼夷众(2)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刘家栋摇摇头:“又不知道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怎么起呀?”
    刘家梁建议:“起一个男孩儿的名字,再起一个女孩儿的名字,先用一个,另一个留着备用,反正早晚用得上。”
    这个主意不错,刘家栋想了一会儿,说:“如果是个男孩儿,就叫刘明,明亮的明,与‘青史留名’的‘留名’谐音。”刘家栋还没忘建功立业的想法,自然而然地想出这个名字。
    刘家梁受到启发,紧跟着说:“女孩儿的名字由我来取,叫刘芳。我这个是‘万古流芳’,比你的‘青史留名’强多了。”
    刘家栋对这个名字很满意,点点头说:“好,就听你的,咱们老刘家的第一个女孩儿就叫刘芳。”
    “咱们老刘家的第一个女孩儿?”刘家梁没明白刘家栋为什么这样说。
    刘家栋解释道:“咱们老刘家的第一个女孩儿不一定是我的孩子,说不定你嫂子连生一串男孩儿,你一结婚上来就生个女孩儿。”
    “嘿嘿嘿……”刘家梁又笑起来,心中暗想:“小翠儿长得不错,跟我很般配,回去我就让娘去提亲。”
    小翠姓于,住在刘家隔壁,比刘家梁小两岁,刘家梁早就对她动了心思,她似乎对刘家梁也有那么点意思。心里想着于小翠,刘家良脸上浮现出微笑,浮想联翩,做起了娶亲的美梦。
    见刘家梁半晌没出声,刘家栋问:“怎么不说话了,想什么呢,是不是想小翠儿呢?”
    心事被说中,刘家梁大窘,赶紧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辩解:“你说什么呢,谁想小翠儿了,她还是个毛丫头,有什么可想的?我是在想……在想……我是在想,不知道今年的麦子收成怎么样,咱们俩不在家,嫂子又怀着孩子,光凭爹娘两个人,怎么能收得了二十亩麦子呢?”
    刘家梁心眼儿转得确实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足以转移刘家栋注意力的话题。不过这个话题并非刚刚想起来,麦收前他就在想,只是没说出来而已。
    刘家栋也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去年种麦子的时候,他们兄弟二人都在家,家里的三十亩地,留了十亩准备今年春年种谷子,那时候叫粟,另外二十亩全部种上了麦子。从去年秋天的情况看,麦子长势不错,今年春夏只要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产量应该不会低。但问题是,麦子长得好不等于最终的收成好,麦子成熟后必须尽快割下来,晚割几天麦粒就会脱落,收成会大受影响。麦子割下来,还需及时脱粒、晾晒,麦粒充分晒干后才能入仓,否则夏天气温高,麦粒很容易发霉。不巧的是,在收获麦子的季节雷阵雨多发,麦粒一旦被雨淋湿不能及时晒干,很容易发芽。发芽的麦子即使再晒干,品质也会大大下降,磨出来的面很粘,口感很不好。虽然麦收季节持续时间不长,又单纯是收割,可那几天是农民一年中最累的几天。到收麦子的时候,张彩凤的肚子已经大了,根本不可能弯腰收割,而刘老全夫妇年纪已经不小,难以承受那么高强度的劳作,所以刘家栋非常担心。
    盘算了半天,刘家栋觉得以他父母的能力,顶多能收割十亩麦子,于是安慰刘家梁,也是安慰自己:“二十亩都收下来肯定不可能,收十亩就够了。只要那十亩谷子年景正常,一年的嚼裹不成问题。”
    刘家栋想得是不错,只要收十亩麦子就够吃了,可刘老全夫妇不那么想。农民最看重的就是粮食,二十亩麦子长势良好,让他们放弃十亩,他们可做不到。要是看着十亩金灿灿的麦子烂在地里,他们会心疼死。舍不得归舍不得,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不能及时把麦子收割下来,只能看着来不及收割的麦子烂在地里,心疼也没办法。
    麦子刚一抽穗,刘老全就开始琢磨怎么解决来不及收割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请短工,可是整个涿郡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人都被抓了丁,家家户户都缺乏劳动力,麦子白白让别人割走都没人要,更别说请短工了,只能在自己家想办法。刘老全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此时被逼急了,让他憋出个主意——不等麦子完全成熟就开镰。麦子还没有完全灌满浆就收割,会影响麦子的产量半成到一成,麦子的品质也不好,可总比烂在地里要好,于是刘老全夫妇提前了六七天就开始收割。
    夫妇二人起早贪黑地干,太阳刚冒头就下地,日上三竿后气温非常高了才回家。回家以后也不能闲着,稍事休息就把割下来的麦子摊在院子里、房顶上晒。还没有熟透的麦子不能直接用碌碡脱粒,必须先晒干。为了让麦子干得快一些,要不时地翻倒,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要是看着天气不好,还得把麦子收起来,免得夜里下雨把麦子淋湿。
    张彩风也忙得厉害,她挺着个大肚子,做什么事情都很不方便,但她尽量把自己能做的事全部包揽下来。一大早,刘老全夫妇来不及吃饭就下地,张彩凤把早饭做好,送到地里,等二人吃完后,才回家,顺手推一车刚割下来的麦子回家。农民平时一天只吃两顿饭,麦收季节劳动强度非常大,必须吃三顿饭才行,午饭和晚饭也由张彩凤做。除此之外,张彩凤还尽可能地帮着晒麦子、轧麦子。
    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到了也只收了十五亩的麦子,还有五亩实在来不及收割。张彩凤想了个办法,既然麦子肯定是收不回来了,干脆喂鸡算了。刘家养着十几只鸡,自从麦子刚一成熟,每天早上送饭的时候,张彩凤就赶着鸡群来到麦田里,让它们固定在一片麦田里啄食。这样做不过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而已,十几鸡一天不过吃两三斤麦子,吃上一个月也吃不了半亩,来不及收割的那五亩麦子实际上还是浪费了。
    一家三口忙活了半个多月,来不及收割的麦子被大雨拍在了地里,抢收麦子的行动被迫中止。这半个多月,三个人都累坏了,再加上天气热,已经上了几岁年轻的刘老全夫妇体内积了火气,坐下了病根,只是暂时还没有发作起来。张彩凤到底年轻,平时习惯了出力气,休息了几天就基本恢复了,反而因为这一阵子的劳碌身体更结实,胎儿发育良好,胎位正常,使得日后的生产非常顺利。
    这些事情刘家栋和刘家梁当然不知道,他们对家里的事非常担心,每当闲下来的时候都会议论家里的事。两位老人会不会累坏、会不会因为为儿子担心而生病?张彩凤是第一次怀孕,大人孩子是不是都健康?白露节气已经过了,快到种麦子的时候了,正赶上张彩凤要生孩子,两个老人忙得过来吗?
    这样过了五六天,高句丽军队对鸭绿水的警戒明显松驰下来,白天几乎没人巡逻,晚上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才巡逻一次。刘家栋说:“差不多了,不能再等了,天气越来越冷,水越来越凉,越往后渡河越困难,今天晚上咱们走。”
    刘家梁同意这个意见:“好,今天咱们就走。哥,你水性不太好,得弄根木头抱着,河边没有木头,咱们从山里扛一根过去吧。”
    二人砍了一棵枯树,削去树枝,掂了掂,份量不算太重,可也不算轻,两个人抬着还能接受。天黑前,二人饱餐了一顿马肉,把剩下的马肉和其它食物用衣服包好,拴在木头上。天刚黑,兄弟二人就抬着木头下了山。走了一个多时辰,二人来到鸭绿水边,趴在草丛中,等待机会穿越封锁线。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大半个月亮从山顶探出头来,把大地照得一片光明,非常不利于偷渡。这天本不适合偷渡,可也没办法,越等月亮越圆,除非再等十天以上,等到下半月月亮变缺,可到那时候天气就更凉了。
    等了将近一刻钟,一支巡逻队走过来,兄弟二人摒住呼吸,透过茅草盯着巡逻队。巡逻队由十个士兵组成,每个士兵手里都举着火把。他们巡逻得很认真,举着火把东张张、西望望,还不时停下脚步,支起耳朵倾听四周的动静。
    巡逻队真是磨蹭,刘家梁等得心头直冒火,在心里暗自催促:“快点,走快点,磨蹭什么呀?”
    刘家栋也很着急,好不容易巡逻队走远了,他说声“走”,兄弟二人抬起木头向河边冲去。说是冲,其实速度并不快,一来木头太重,二来地面坎坷不平,三来两个人互相拉扯,二人跑得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离水边还有三四十丈远的时候,出事了。那支巡逻队不知道为什么掉头走回来,发现前面有人,大声吆喝起来:“什么人,干什么的,站住。”一边喊,一边快速冲过来。
    刘家栋扭头朝巡逻队看去,看到一串火光正快速逼近,当时就清醒地意识到,两个人不可能一同过河了。如果继续抬着木头跑,不等他们跑到河边,巡逻队就会追上来。如果扔掉木头,以他的水性,绝对游不过河去。刘家栋当机立断,对刘家梁说:“兄弟,咱们不能一起回家了,你赶紧跑,我掩护你。”说着,放下木头,抽出短刀。
    刘家梁一听就急了:“哥,我不能扔下你一个人逃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