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 勇士卒重创夷将胆 愚皇帝连中诈降谋(3)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大帅,世界上没有万全之计,只要有实现的可能,就应该试一试。”朴成哲说:“城西的李景最为狡猾多端,在下愿意亲赴城西,向李景请降,说服他接受我们的投降。”
“朴先生准备怎么说服李景?”韩在熙充满期待地问。
朴成哲摇摇头:“现在还说不上有什么办法,要根据李景的反应随机应变。”
韩在熙略感失望,慢慢点点头说:“好吧,就有劳先生去城西走一趟,本帅另外派人去城东、城南和城北。”
朴成哲带着几名随从缒城而出,打着白旗来到隋军阵前,求见隋军主将李景。隋军士兵把朴城哲带到中军大营,李景问:“你是干什么的,到此来有什么事?”
朴成哲皮笑肉不笑抽动了几下脸部肌肉,躬身施礼,道:“回将军的话,在下名叫朴成哲,是辽东城城主韩在熙韩元帅的幕宾,奉韩元帅之命前来向将军请降,请将军接受我们的投降,停止攻城。”
说完这番话,朴成哲偷眼瞄了李景一下,见李景面无表情,不由地有点紧张。果然,李景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你们是真心投降吗?我觉得你们并不是真心投降,是想用这种办法争取喘息的时间吧?”
被一针见血地揭了老底,朴成哲心中狂跳,赶紧辩解:“不是、不是,将军多心了,我家元帅确实是真心投降。”
这个解释没有任何真材实料,十分苍白无力,连朴成哲自己都觉得可信度不高,这只是他的第一招,他准备好了很多说辞,要根据李景的反应进行对答。出乎朴成哲的意料,李景似乎相信了他的话,点点头说:“那好,既然你们是真心投降,就做好交接辽东城的准备吧。”
朴成哲不敢相信事情这么简单,追问道:“将军,您会下令停止攻城吗?”
“当然。”李景毫不含糊地说:“既然你们是真心投降,我当然会停止攻城。”
“现在需要我们做什么事吗?”朴成哲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李景说:“你回去告诉韩元帅,做好交接辽东城防务的准备,接到交接命令之后,立刻把辽东城交给我军。”
怀着满腹狐疑,朴成哲离开中军大营。事情来得太容易了,反倒令他不太敢相信,他生怕李景有什么诡计,可是看隋军的动向,他们确实已经停止攻城,正在从城下后撤。
回到辽东城,朴成哲把此行的经过详细地向韩在熙讲了一遍,并讲了自己的担心,韩在熙也拿不定主意。另外三路请降使者陆续返回,他们的经历与朴成哲基本相同,另外三名隋军主将也是简单地询问了一下就接受了投降,并停止了进攻,也都没说何时交接城防。
朴成哲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若有所悟,对韩在熙说:“元帅,在下明白了,隋军主将之所以不让我们马上交接防务,是因为他们之间需要沟通。从隋军进攻的态势来看,四个方向的猛烈程度基本相同,不分主攻和助攻,在下以为,四个方向上的隋军互不统辖、各自为战,谁先攻进城里谁是首功。如今我们请降,他们进城不是自己攻进来的,不能把首功揽在自己头上,如果争功还有可能伤了和气,他们需要协调一下进城的事宜,所以才不让我们马上交接防务,这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修补城墙的时间。”
韩在熙点点头:“朴先生分析得有道理,不过四名隋将协调此事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顶多有两三天的时间可以用来修补城墙。传我的命令,修补城墙的事立即展开,不得懈怠。”
事情是不是果真像朴成哲分析的那样,四名隋军主将就谁先进城、如何进城之事进行协调?非也,大错而特错。四位隋军主将都没有立刻接收辽东城的防务,完全是因为杨广的瞎指挥。在渡过辽水之前,杨广就有过旨意,“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围攻辽东城的战斗打响之后,他晓谕前线将领: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只要高句丽人请降,就得接受,并且安抚他们,不能继续纵兵攻击。李景并不相信韩在熙是真降,吐万绪、苏威和王仁恭也心存怀疑,可他们不敢违抗杨广的旨意,只能遵旨暂停进攻。
假如杨广把前线之事全权交给前线将领,就算有这样的混蛋旨意,也不至于影响大局,前线将领可以立逼着高句丽军队马上出城,交接防务,高句丽人的小花招也起不了作用,可杨广不肯放权,要求前线将领“毋得专擅”,必须上奏,等待他的批复。再者,受降的事不归大将管,那是受降使者的职责。每军都有一名受降使者,不受大将节制,所以只要高句丽人一请降,后面的事跟各军大将就没关系了,前线将领只能解甲放马睡大觉。
以杨广好面子、讲摆场、大搞形式主义的一贯作风,军队拔营、扎营都得吹拉弹唱折腾半天,批阅奏章还不得层层上报、层层下达、堂而皇之、隆而重之呀,结果本来十万火急的军情,奏章一往一来就是好几天,等杨广的旨意到达军前时,高句丽人早就把城墙修补好。
就连韩在熙和朴成哲都被搞糊涂了:四名主将商量谁先进城这么件小事,用得着这么长时间吗?实在没人肯落在后面,四个方向同时进城不就得了?韩在熙和朴成哲认定了是隋将争功导致迁延时日,自然搞不清楚个中的缘由,不过有一点他们很清楚,那就是隋军办事拖泥带水,他们完全可以争取到喘息的时间。
杨广的诏书终于传到军前,任命东暆道受降使者陆知命为抚降大使,接受辽东城高句丽军投降。陆知命已经六十七岁了,身体也不太好,杨广认为他老成持重,特意把这个重任交给他。
陆知命坐着轺车、带着着随从,扬幡持节,来到辽东城下,让随从冲城上高喊:“城上的人听着,这是大隋皇帝陛下亲封的抚降大使陆知命陆大人,快快通报你家元帅,让他出城迎接。”
军兵飞速报告给韩在熙,韩在熙来至城头,冲陆知命拱了拱手,倒打一耙说:“陆大人,两国交兵,伤折将士,对我们两国都不是好事。为了减少伤亡,本帅说服手下众将,同意投降,可是你们拖了这么长时间才来,显然不是真心受降,我手下的众将改变了主意,不再想投降了,陆大人请回吧。”
听了这番话,陆知命气得差点吐血,他强压住胸中的怒火,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韩元帅,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军国大事,岂能视同儿戏、出尔反尔?本大使奉劝韩元帅,回去说服众将,信守承诺,照原议投降,免做无信无义的小人。”
韩在熙故作无奈地说:“陆大使、陆大人,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的处境也希望你能理解。我虽是辽东城的元帅,可在这种大事上不能独断专行,也得听众将的意见。他们不肯投降,就算我下令投降也没用,没人会执行我的命令,弄不好他们还会发动兵变,本帅性命难保。所以,陆大使还是请回吧。”
陆知命忍不住把脸一沉,威胁道:“韩元帅,你们这样出尔反尔,毫无信义,必将激起我军的极大愤慨,我全体将士将上下同心,奋力攻城,你要想一想,辽东城能不能守得住。你更要想清楚,一旦破城,会是什么结果。”
韩在熙并不生气,反而愈加和颜悦色:“陆大使,说实话,我辽东城城高墙厚,兵精粮足,守上一两年都没问题。此前我之所以想投降,完全是为了双方的士卒考虑,并不是因为顶不住了。你也知道,军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投降的,当初为了说服我手下的众将,我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现在再去跟他们说,他们绝对听不进去。陆大使的提议倒是个办法,你们继续攻城吧,说不定我手下的众将顶不住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投降,那时候我就好说话了。”
碰了一个软钉子,陆知命气鼓鼓地返回军营,勉强支撑着给杨广写了一份奏折,接着就病倒了。过了不到一个月,陆知命病逝于军中。
李景早就猜到高句丽军队是假托投降以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听说韩在熙变了卦,并不感到意外,只是在心里埋怨杨广。要不是杨广不放权,他当时就可以逼迫韩在熙立即投降,韩在熙若是拒绝,他就会加大进攻力度,一举破城。但他只能在心里埋怨,不敢说出口,就算说出口也晚了,为今之计,只有恢复进攻。破城的信心李景有,只是高句丽人已经把城墙修补好,又得伤亡很多士兵,才能恢复到停战前的状态。这种情况令李景有些泄气,可为了鼓舞士兵的士气,他对部下说:“高句丽人无信无义,说好了要投降,如今却突然反悔。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狠狠地给予打击,让他们知道,背信弃义是要付出代价的,对其他高句丽人也是一个教训。”
怀着对高句丽人的气愤和痛恨,隋军将士又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一连五六天,昼夜不停。高句丽军队又吃不住劲了,韩在熙再次召集幕僚谋士们商议对策。此番主降的意见一边倒,就连上次强烈反对投降的那个幕僚也默不做声。只有朴成哲力排众议:“大帅,在下认为,可以再用一次诈降计。”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韩在熙满腹狐疑地问:“朴先生,隋军已经上过一次当,还会再次上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