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火器大兴
作品:《宋末崛起》 正值盛夏之季,奕州岛一片翠绿,今年到现在为止风调雨顺,接下来两月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也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刚刚接手奕州只有数月之久的秦延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定更珍贵的了。
当然了,既然奕州岛土地贫瘠的可怜,秦延也就不太关注农事,他减免税赋只求奕州百姓好生过活就是了。
秦延这日来到了炮场,观看了三十六斤神威神武大炮的试炮。
这两个达到六千余斤的庞然大物发出怒吼,将三十六斤的弹丸轻松送出六七里的时候,秦延笑了。
总算是他拥有了入门级别的重炮。
是,他已经拥有了十八斤和二十六斤的大炮,但是那个级别还是差点。
即使击打上小号的战舰,也只是让对方受创而已。
而三十六斤以上的重炮,只须几炮就能让小号战舰瘫在海上,实在是杀人越货的利器。
看到秦延露出了笑容,刘振长出一口气,经过数月的研制,先后分四批研制了四十余门三十六斤重炮,总算是完成了差事,损耗的银钱也不算多,否则时间再行拖宕,刘振都不知道怎么向秦延交差了。
“刘振,做得好,过几日某发下赏格,你领取一百贯,余者尽皆领赏就是了。”
秦延此话一出,刘振以下的匠人都是乐歪了嘴,秦延言出必行,说了有赏格,那就肯定有,他们只需等候就是了。
而高群等铁匠看的眼热,很是羡慕嫉妒恨了,想想他们也是没辙,他们也能领取奖赏,只是铁艺的精益求精,哪里有那么容易,弄好了一个赏格,对方已然出了几个火铳、大炮,已然领取了几个赏格,比不得啊。
只是秦延接下来说的话立即让刘振等人闭了嘴,
“从今日始,你等开始研制四十八斤重炮,倒是不急,可以慢慢研制,”
秦延可是知道到了三十六斤以上级别的重炮,可说是水陆平趟,对一些小城有致命威胁,当然运上去反倒是最困难的了。
但是只要有了,手里就多了一种选择,有了底气,真正的战阵利器。
刘振等匠人都是面面相觑,脸上都是苦色,到了这个级别,他们是感到万分的艰难,可是不比十八斤和二十六斤炮那般容易了。
看到他们的脸色,高群等铁匠们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意,总算是心里舒坦多了。
秦延看到了两伙匠人的勾心斗角,不过他没在意,这是平常事,后世里企事业单位,公司里这样的内斗多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那是消除不来的,上位者需要的控制不影响大局就是了。
“回禀执政,此事怕是不易,到了三十六斤以上的重炮,普通的熟铁怕是不成,铁料现下总是供应不及,”
刘振拱手道。
高群眼皮一跳,他也知道熟铁迟迟没有炼制好,拖了刘振的后腿,不过能不能不在这时候上眼药。
好在他今日是有备而来,倒也不惧此事,
“回禀执政,属下刚要提及,熟铁已然大成,这十日内已然数次开炉功成,今日始供应炮场绝无问题。”
高群迅快的接上。
此番轮到刘振眼皮一跳,这厮有了进展,却是不发一声,也特么是蔫坏的,这不是给他上眼药嘛。
“哦,你等是如何研制出来的。”
秦延大感兴趣。
“禀执政,属下等改良了鼓风,风力大进,同时试用加入不同的鱼油炼制,经过二十余次的施用,终日功成,如不是执政让人熬制的鱼油,绝不会有今日之进境,还是执政当是首功呢,”
高群逢迎道。
“走,到铁厂一行,”
秦延一挥手。
任谁都看出秦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如熟铁大兴,属下立即研制四十八斤重炮,再就是执政所言的燧发火铳也一并研制了,”
刘振急忙道。
显然不想让高群占去了所有风头,让高群等人再次翻白眼。
秦延一笑置之,相互较劲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无声无息死气沉沉的才是他需要警觉的。
待得来到了铁场,点验了新出炉的铁料,果然韧性强了不止一筹,秦延大喜。
他立即发下赏格,高群领取三百贯,就是下面的各级匠头也有几十贯的赏金,匠人最少也是十贯以上,铁场众人欢声雷动。
秦延之所以如此,是早就考量了铁场铁料改进的不易,当然赏格要比刘振那里的炮场高,这就是一个平衡,上位者要注意这种不平衡,尽量的弥补,而不是拉大差距,否则内部容易被撕裂,最后一定会遭受惩罚。
秦延交待刘振开始研制长筒的燧发火铳,早先铁料较差,秦延实在没有信心制作长筒火铳,炸裂开来的可能性太大,对士卒信心是一种煎熬,谁也不愿意拿着一个自爆的玩意上阵吧。
但是现下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长筒火铳对于步军发挥长程优势,抵御骑兵的四面突入围攻至关紧要,是最好的中程火力输出。
相比一个熟练的弓箭手三年左右的养成期,一个火铳手只要三月就足以极为熟练,极为适合农耕民族快速成军,而且一把好的战弓造价最少三十贯,但是一把火铳呢,不超过十贯,易于大规模成军,低廉太多了。
因此种种优势决定火铳是最适合农耕民族的兵器。
只要有了火炮和火铳,步骑混合的古斯塔夫方阵就有了成立的可能,那可是线膛枪出现前对付大股骑军的利器。
秦延也好补上他最大的短板,这在以前这是秦延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如今就在眼前。
后来欧洲的历史证明,只要整训得当,古斯塔夫方阵可以给骑兵致命一击。
用火炮和火铳分为远近打击群,给骑兵重大的杀伤,让骑兵崩溃,然后两翼的骑军立即衔尾追杀,这就是古斯塔夫方阵的杀手锏。
历史上宋、明两朝遇上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军总是吃亏的原因就在此。
宋、明一系列战役表明,他们不是没有大败骑军的时候,但是北方蛮夷的骑军战败立即逃离就是了,宋、明没有大规模的骑军追击败军。
虽然可以败敌却是无法歼敌,也就无法消除隐患,这让他们最大敌手金军、蒙古军、清军肆无忌惮的进攻,因为抢掠的收回和付出的代价完全不成比例,收获太大了,那是中原锦绣江山,付出的则完全承担的起。
而只要宋、明两朝的军伍有一次大败,几乎就会被对方全歼,损失巨大,这才是总是不敌的原因所在。
而步骑军炮队混合编制的古斯塔夫方阵中的骑军,虽然战力并非顶尖,但是追杀败敌将敌军扫荡一空还是毫无问题的。
可说秦延等待这一天很久了。
虽然他在西军中数次大败西夏军,但是西夏军也向重视农耕转变,说白了已经不像北方蒙古草原上的那些民族那般荒蛮,骑兵绝没有那般精锐,加上陕西沿边诸路山地很多的地势,限制了大规模骑兵大迂回大纵深攻击的战略,因此秦延数次大胜有运气的成份。
但是北方的蛮族却绝不相同,那是真正的草原铁骑。
秦延不知道这一生有没有和辽金对垒的机会,他需要做的就是那个万一,万一有那么一天,他手中要有杀敌利器,最为一个穿越者,如果这点筹谋都没有,到了那一天被这些蛮狄虐死,还不如自行了断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