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正义之战

作品:《宋末崛起

    说起大宋攻伐西夏,大宋其实很无奈,可以这么说,大宋主动攻击西夏境内的战事,整个北宋存续期间一只手掌都能数出来。
    剩下的征战都是西夏主动攻击大宋,这种情况下大宋内部有些朝野官员和士人说宋皇穷兵黩武,耗费大笔钱粮实在是荒谬。
    这就是后世的开车一样,你遵守交通规则开车谨慎小心,但是能躲过车祸吗,不可能,总有些人肆意横行,或是酒驾醉驾,他主动碰瓷啊。
    西夏就是如此,就是抢掠立国的,国内的经济凋敝也决定了西夏须得四处抢掠拟补不足,这就是党项人强盗的逻辑和盗匪的狼性决定的,司马光之流一味的退缩根本就是助长他们的贪婪,最后待得羽翼丰满再来抢掠大宋,大宋和西夏只能有一个存续下去。
    “正因为我大宋是抗击西贼入侵一方,更要宣讲出去,我大宋是防守反击,此为正义之战,须得全国上下一心,此时如有人三心二意,扰乱后方不宁,此为祸国之举,应唾弃之,”
    秦延此话一讲,赵頊大喜。
    赵頊如何不喜,直到此时对西夏的战事还有人在唱反调,所谓偏僻之地,弃之也未可惜。
    倒是他发动伐夏之战,却是招致了很多官员和士人的不满,弹劾谩骂声不断,就是太后对此也是反对的。
    争论无非就是徒费钱粮,祸及百姓,什么国帑大半耗费禁军厢军以及边事上。
    这股势力以司马光、文彦博等洛党为首,言之凿凿,在士人中很有影响,让赵頊头疼不已。
    今日秦延一说,却是开了另一个天地,是啊,是西贼占据了大宋的土地,还不断袭扰抢掠大宋,好水川和三江口之战,大宋损失惨重,不都是西夏大军攻入大宋境内吗。
    所以大宋实在被迫反击,注意,是被迫,所以他赵頊所做的是迫不得已好嘛,根本和穷兵黩武牵连不上。
    赵頊和李清臣两眼一对,都是看出对方的喜意,嗯,师出有名了,按照这个说辞好生传扬一番,伐夏失败以来的窘境可以缓解一下。
    孙固则是脸色不虞,本来他就是反战一派,如今听闻秦延的说辞,对秦延不是厌恶,而是痛恨起来,一个黄口小儿,懂得什么。
    秦延今日种种让赵頊实在不能再满意了。
    “秦延,此番大战你极麾下屡立战功,上番你的封赏已下,此番你的麾下的酬功已毕,封赏折子昨日已下,你等可以好生庆贺一番了。”
    赵頊唯一遗憾的就是对于秦延赏赐不足,实在是秦延的年纪摆在这里,这个硬伤每次都被反对的大臣提及。
    “臣下代属下拜谢万岁,”
    秦延大礼拜谢。
    后面的一众小郎也是单膝跪谢。
    赵頊哈哈一笑,这种封赏自己看重的才俊,让其对他这个君王感恩不已的感觉就是好,想起多少次他捏着鼻子封赏心中厌烦的人选来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好了,你等暂且退下吧。
    赵頊施施然道,他也是倦了,想要回宫了。
    ‘臣等遵命,’
    秦延领命带人退下。
    秦延是退下了,有些人不敢走啊。
    高公纪和王禀鼻青脸肿的来到面前跪下,
    ‘臣等有罪,无颜面圣,还请皇上责罚,’
    两人真是灰头土脸的,简直就是脆败,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太逊了。
    “哼哼,坐井观天,须知西军那是每年和西贼厮杀中生存下来的精锐,他们不是靠家族和蒙荫,”
    赵頊讥讽了两人就是衙内,真上了战阵差的远了。
    ‘臣等惭愧,确是技不如人,日后定当日夜操练不负皇恩,’
    两人面红耳赤叩首道。
    赵頊一挥手将两人挥退。
    赵頊吩咐宰辅们回去皇宫再谈谈这个火药的事宜,因为这个火药对守城帮衬极大,但是不好运送,是个大麻烦。
    因此须得合议一番,到底怎么在各路产出,又不至于流传出去,可说做个明君是没有闲暇之时,如果图个享乐国事尽付于他人,国运就难说了。
    “恭喜三郎了,以后多多照应小弟,”
    种师闵嘻嘻哈哈的,看到高公纪和王禀的狼狈相,种十八心情大好,此时开始插科打诨。
    “福祸相依啊,十八郎你不会真以为都是好事吧,”
    秦延淡淡一笑。
    “额,官家如此赏识难道还是坏事不成。”
    种师闵一时懵逼。
    “呵呵,叔父前些年也简在帝心,不过在朝野可是风评不佳了。”
    种师中冷笑一声,他毕竟历练的多些,思量起来不像种师闵那般简单。
    ‘二哥说的是,某此番虽然是让官家赏识,但是,呵呵,却是让很多旧党厌恶了,后面的麻烦事儿多着呢。’
    秦延很清醒,赵頊也就是贵为天子,否则大宋上下的读书人早就痛骂开来,毕竟动了士家大族的奶酪,而现在所谓的风评,也就是舆论的导向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没看到后来从龙新政的没有一个好下场,赵頊重用谁,谁就被史书所唾骂。
    就现下来说,那些大臣们对赵頊是毫无办法,但是对他,呵呵,绝不会手下留情,麻烦事在后面呢。
    ‘真麻烦,做事怎的这般不痛快,’
    种师闵嘶吼一声,极为的不满。
    不满又如何,这就是束手束脚,党争不止的大宋,这种利益缠绕任谁来也是没辙。
    在秦延的记忆里,历朝历代中后期的新政好像就没有成功的,最多是人亡政息。
    可惜了,赵頊,是个英主,然不得其时啊。
    秦延等人返回了城南驿,翌日,秦延被找到吏部审官,此番还是李清臣亲自打理,这次不是什么特殊的礼遇了。
    秦延已然到了六品的品阶,只要吏部尚书有时间,就是尚书审官,毕竟是大宋中阶官员了。
    秦延在吏部还受到了麾下众人的敕封令,永乐城之战的奖赏已然全部下发。
    秦延回到城南驿一宣布,登时欢声雷动。
    他的亲卫都得到了封赏,官阶最低也是殿侍,最高者是张贺和马桥,刚刚入流的承信郎。
    虽然他们都是只有官阶,身份没变,还是秦延的亲卫,也就是没有差遣,但是毕竟是迈过了天堑,进入了官员的行列中。
    此时方觉得当初秦延所说的跟随他走,封妻荫子也等闲千真万确,于是众人纷纷向秦延道谢。
    秦延则是吩咐张贺摆下酒宴庆贺,给他们放假三天,好生游玩一下东京城。
    他不怕亲卫被东京的繁华所迷惑,只有有了野心才有恒心,有自己的野望是一件好事。
    “多谢机宜了,”
    宗泽感慨道。
    他没想到从秦延不到一年,他的官身就下来了,真的是太迅快了。
    益州別驾,从八品的官阶,还是遥郡,他的差遣依旧是秦延的幕僚官,不过这就已然迈入了官身。
    这是他一直期待的,本身来讲家境贫寒,如今有了官身,本官和在秦延这里的月俸加在一起可是不少,可以将父母接来侍奉,一家体面的团圆,当初他离家的时候颇为的狼狈,如今算是衣锦还乡了。
    再就是他心中是极有抱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理念深入他的内心,但是他清楚,只有迈入官员的行列才能实现这个抱负。
    他不迂腐,即使没有进士及第,他也可以依照薛向的官途行事,只有才干在当今官家的治下就可能升迁上去。
    问题是他一个贫寒书生,没有人为其举荐,就是当一个官员的幕僚官,对不起,那都是要相邻、姻亲等知根知底的人担任,他谁也不认识。
    那就是只有科考一条路了,问题是他家境贫寒,他无法安静的读书,无法,他只有自行靠着教授赚取钱粮,直到赚足了钱粮才能安心备考,遥遥无期了,他预计没有五年以上的时光不可能。
    就是开始备考,一次就能考上吗,不大容易了,他没有众多的同年同乡可以襄助,也没有家族为他支撑筹划,更没有同族进士及第者可以帮衬,他预期自己三十余岁能进士及第都是幸甚。
    而现下呢,跟随秦延只是一年就迈入了官身,从此前方一片坦途,而且秦延官途看好,外放一任主官就在眼前,他立即就是可以作为有实权的幕僚官。
    一切的一切都是秦延所赐,他怎的不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