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拒不奉诏
作品:《宋末崛起》 延州西门外沈括带领一种官吏等候着,今日是门下给事中、龙图阁直学士徐禧再次莅临延州的日子。
鄜延路都钤辖曲珍、副将种朴统领禁军精锐五百出迎二十里。
作为鄜延路老大的沈括则是领着一众官吏在城门外迎候。
远处尘土飞扬,旌旗飘飘,马蹄踏地,徐禧驾到。
徐禧在曲珍的陪同下当先驰来,看到前方的沈括,徐禧下马后快步而来,
“徐禧何能,敢劳烦沈龙图出迎,罪过,罪过,”
沈括看了看虽然尘土满身但是遮不住神采飞扬的徐禧,心中暗叹,以后的日子难熬,
‘徐龙图作为钦差来此,下官敢不出迎,快快里面请,’
沈括大笑着相请,沈括是龙图阁学士,而徐禧是龙图阁直学士,徐禧应该是下官,奈何徐禧如今是钦差,沈括只能居于下位了。
两人很是热络的聊着,看不出他们早在月前就因为在哪里筑城爆发过争执,这就是政治人物的手段。
两位巨头在寒暄,秦延是无聊的四下观看着,对于这样没营养的寒暄他是无意关注。
在随行护卫的队伍中秦延看到了领军的种朴,这位种家大衙内如今一身甲胄倒也是威武不凡。
只是好像哪里不大对,秦延放眼望去,只见一个身影出现在不起眼的左侧。
虽然有头盔护目,不过秦延还是一眼就看出正是李家的大衙内李盎。
嗯,如今李盎败军降职成为营虞候,今日就在护卫的队伍中。
此时李盎眸子怨毒的盯着秦延,仿佛最近一切的不顺都是秦延造成的。
秦延气极反笑,从相识以来,都是这厮不断给他找麻烦吧,作为小民出身的秦延只有水来土挡,还真没法奋力反击。
就拿这次庄子被围攻的事情来说吧,虽然他明知道是李家所为,但是他真没什么好办法,何况是他,就是沈括相信也已经知道就是李家搞事差点坏了沈清直的性命,但是一时也无可奈何。
而现下这个小畜生却是如此深仇大恨般怼他,正经是他才有资格如此怼李家才是,有没有搞错。
秦延狠狠的向这厮竖起了中指,如果是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秦延的意思,但是秦延相信李盎肯定知道,因为他们在一个后军营厮混过,看到过他和种师闵一起胡闹。
果然,李盎面色青紫,胸口起伏,他狠狠的抓下了自己的头盔,怒目圆睁的盯着秦延,想来如果这不是迎候的现场,这厮必会打马而来找秦延的麻烦。
不过,现下嘛他只能忍受着屈辱了。
秦延蔑视的一笑转身而去,且行且候着吧,李家的好日子在后面。
沈括将徐禧一行人迎候入内。
‘什么,李都知也要来此,’
沈括在迎接的酒宴上听闻李舜举也要来此,不禁惊讶。
‘正是,官家此番对筑城一事非常看重,不但有沈兄这样的重臣坐镇,还把李都知派来了,此番势在必得,我等不可轻忽啊,’
徐禧笑道,话语里有了钦差上位者的底气。
沈括没工夫在意徐禧的志得意满,他想的是其他的,
‘给事中恐怕不知,如今西贼大将叶悖麻正在宥州集结重兵,听闻西贼王上特地为他们派出了一千铁鹞子,因此种副总管以为西贼已经探知了我筑城之事,正在枕戈待旦,恐怕战事欲来啊,’
沈括担忧道。
“某就怕西贼不来,西贼来我等大幸,此千载难逢之封妻荫子良机,”
徐禧接着酒兴豪气大发道。
沈括心里咒骂了一句,一个书呆子罢了,恐怕上了战阵就要屁滚尿流,只会这般嘴炮。
“还请沈经略召集种副总管到此,一起共商筑城之事。”
徐禧道。
沈括点了头,既然圣旨已下,局面已定,那么种谔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接下来几日里,经略司一片的忙碌,既然要筑城, 那么和行军打仗一样粮秣必须先行,不能军卒和筑城的厢军乡兵饿着肚子。
所以经略司的机宜以及胥吏们开足马力一起忙碌着,不断有敕令从衙门发出,信使从延州出发向东南西北进发,鄜延路内的宋军再次整兵备战,而厢军和乡兵也开始聚集,随时听候命令开进鄜延路东北。
五日后,经略司沈括的公事房内,沈括、徐禧、李舜举、种谔坐在一起,他们也是刚刚将李舜举迎入城中。
没营养的寒暄过后,李舜举昂然而起,
“奉谕宣旨,众人叩拜。”
沈括、徐禧、种谔等急忙跪拜。
‘今筑城已定,命徐禧都建此城,钦赐名曰永乐城,望众卿尽心竭力共同修造此城,攻取横山之时为众卿在宫中摆酒庆功,钦此。’
李舜举手持圣旨环视下面诸人,
‘诸位谢恩吧。’
“臣等叩谢天恩,”
沈括、徐禧两人再次叩拜道。
只是两人心里突然发虚,有一个人怎么没言声呢。
“种副总管你这是。。。”
李舜举很不满的逼视一言不发的种谔。
种谔此时抬起头来,刀砍斧凿般的脸上越发的沉凝,
“天使恕罪,种谔不能奉旨,”
言罢,种谔再次叩首谢罪,只是不起。
李舜举等人立时当机,靠,有没有搞错,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这厮竟然抗旨。
“种副总管,此番你是立下大功,不过千万不要过于轻慢,你曾经抗旨不尊,至今御史台不时弹劾于你,官家从来都是留中不发,你不但不感激涕零,反倒是再次抗旨不尊,你可有心肝,”
李舜举脸如黑锅底般。
其实李舜举也想爆发,他其实不看好徐禧主持的这个筑城,在他看来徐禧此人好大喜功,投官家所好,幸进之辈,沈括和种谔都不大赞同这次的选址筑城,那么此事要悬。
因此他还专门找过首辅王珪,希望他能力劝官家收回成命,但是王珪却是闭口不谈,绝不掺合此事,即使在私下谈论时候王珪也很不看好徐禧建城,但是绝不多言。
这让李舜举彻底认清了一些平日里所谓忧国忧民,阻拦新政为民请命的保守派,到了关键时候自保为上,全没有家国君上。
当然种谔不服是肯定的,平心而论,一个宿将被一个从无领军历练的书生管辖,心里当然不服,但不能因为委屈而不任事,他还委屈呢,还不是沿边行走,谁也不易。
“李都知,此番伐夏,鄜延路折损甚重,此时禁军还未恢复元气,看到一众军卒伤损,下官痛彻心扉,某不能看着他们再次大败而归,此番大战他们是有去无回啊,”
种谔蓦地的抬头来,脸色涨红的嘶吼着,他憋屈,为何他主张的筑城图谋横山,却让徐禧这个空谈的书生来主持,哪怕由沈括主持也行。
就是种谔也得承认沈括毕竟阅历深厚深悉边事,结果这个徐禧一来就定下了一个死地来筑城,这是要葬送鄜延路的精锐啊。
于是乎,种谔再次拒不奉诏,反正抗旨都有传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