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大军出征

作品:《三国之无敌召唤

    郭嘉本就已经将刘睿视为明主,只是自己的那点面子让他迟迟放不下。
    今日刘睿没有丝毫犹豫的将如此重任交付郭嘉,给足了郭嘉信任和面子,郭嘉自然也不会在去拿自己的架子,故作高冷之态。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这便是郭嘉现在内心的想法。
    刘睿哈哈一笑说道:“若有郭奉孝,则我可无忧矣!”
    有了岳飞和郭嘉坐镇蓟州城,又有厉若海和李存孝这等猛将,只要抢先拿下蓟州城,乌桓骑兵就算来了,势必也是铩羽而归。
    “长苏吩咐下去,今晚府中摆设酒宴。一来为了文若、公达、孔璋接风,二来为奉孝、存孝、若海、仁贵、子龙他们的两路大军送行!”刘睿笑着说道。
    是夜,刘睿在府中大宴众人,麾下除了远在涿郡的岳飞、花荣以及在镇守中山的徐荣之外,悉数齐至。今天刘睿心情非常好,一天之内多了四个谋臣。
    荀彧和陈琳两个人都是非常难得的内政型人才,以后刘睿统兵出征,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后方出现什么问题了。而荀攸和郭嘉一个掌控大局,一个兵出奇谋,配合起来也是相得益彰。
    众人宴饮一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去安歇。
    次日清晨一早。
    薛仁贵、赵云率两万兵马与厉若海、李存孝、郭嘉率领的两万兵马一起出发离开了常山郡,只不过一个是兵发赵郡攻打黑山张燕,一个是兵发涿郡攻打蓟州城中的刘虞。
    刘睿带着梅长苏、荀彧、荀攸等人站在城墙之上注视着两路大军浩浩荡荡的离开常山郡。
    “主公,我建议从中山郡抽调三千兵马回防常山郡。”荀彧出声言道。
    昨日荀彧三人前来投奔,刘睿当即任命荀彧为常山郡府的长史,命他管理自己手中三郡的一切大小政务。荀彧今日一查才发现,这次出征的四万兵马是常山郡的老底了。
    四万大军一出,郡中只剩下两千兵马。若是袁绍韩馥等人知晓这个情况,派兵攻打。常山郡定然十分危急,所以荀彧提议从中山郡的七千兵马中抽调三千回防常山郡。。
    “不必了,有我在此,袁绍和韩馥想要出兵都要好好的考虑一下的!”刘睿自信的说道。虎牢关前,刘睿击败吕布时,展现出睥睨天下的实力,已经让天下武将闻之而胆寒。袁绍和韩馥派人攻打都要先考虑一下,自己帐下有没有能在刘睿手中走上一合的武将。
    “主公,公孙小姐昨日已经到了灵寿县,今日午后将到这里!”梅长苏在一边说道。
    刘睿揉了揉自己的额头说道:“等宝月到了之后,让落雁去将她接入城中,其余人的全部都给赶回去!”
    “诺!”梅长苏对于刘睿的命令没有任何的迟疑。
    当知道公孙瓒派范方陪着公孙宝月一起前来时,他就已经猜到了公孙瓒的目的。他还是不死心,企图通过范方说服自己,让自己在幽州上面多让出一些利益出来。所以刘睿压根就不想见到范方此人。直接将范方赶回去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在幽州的利益之上是不可能让步的。
    荀彧、荀攸身为刘睿的谋士,自然凡是都要以刘睿的利益为先。所以他们也是赞同刘睿的做法的,没有任何的疑问。
    直到两路大军均已经看不到踪迹了,刘睿才带着一干谋士走下城墙回到郡守府中。
    回到府中之后,梅长苏、荀彧等人各司其职,去处理公务。
    刘睿则是落得清闲,便回到府中的后院内。
    夏侯轻衣、李师师、沈落雁、秦般若、蔡琰、貂蝉、上官婉儿竟然罕见的全都聚在院中,众女坐在一起不知道在说着什么趣事,时不时的发出欢快的笑声,一时间竟无人发现刘睿进来了。
    刘睿示意院中的侍女不要去惊扰她们,自己则是悄悄的凑了过去。
    “琰姐姐的这首词我服!”秦般若微微一笑说道。
    貂蝉笑着说道:“般若姐姐,你的这首词也不错啊。”
    “琰姐姐的这首词无论是从立意还是用词都是上乘,我自愧弗如啊!”秦般若拿起面前石板上蔡琰的诗作又看了一遍。
    “让我也欣赏一下才女的大作!”刘睿上前伸手去拿秦般若手中的诗词笑着说道
    此时众女才看到刘睿,急忙上前见礼。
    “夫君!”
    “主公!”
    “刘大哥!”
    众人的称呼也是不尽相同。
    刘睿接过秦般若手中蔡琰的诗词认真的看了一遍,的确是一首上品之作。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当今天下第一国士,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能与之媲美的人实在不多,蔡琰从小耳熏目染,加上涉猎了那么多的书籍,她的才情自然要比貂蝉、夏侯轻等人高一些。
    沈落雁、秦般若两个人虽然也是思维敏捷,才学非凡。但是她们侧重的方向是计谋、兵法而非文学,所以和蔡琰相比,还是稍微逊色了一些。
    “好才华啊!”刘睿笑着说道。
    蔡琰听到刘睿的溢美之词,脸上浮现一丝若隐若现的红晕,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夫君,今日的公事都处理完了么?”夏侯轻衣问道。
    刘睿微微一笑说道:“两路大军已经派了出去,其余的公务由长苏、文若等人处理,我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来看看你们!”
    秦般若笑着说道:“主公昔日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般若至今记载心中,不如今天也作上一首词吧!” 。,,。